前言
随着当前临床疾病谱的不断改变,恶性肿瘤渐已跃居为我国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尽管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且治疗效果也渐在改善,但其高复发率及复发所伴随的耐药情况与患者体质状况较差的现象存在,使得治疗较为棘手。而随着肿瘤治疗模式的规范化和此类疾病生物学行为的特殊性,使我们越加深刻的认识到任何一个单一学科治疗肿瘤疾患均将难以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因此,涉及多学科的有计划合理的综合治疗模式,才是恶性肿瘤的理想治疗框架。目前主要采用手术切除、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及生物治疗等措施。由于癌症疾患的隐匿性起病,多数患者发现即为晚期,而针对已经失去手术最佳时机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学药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疗效肯定的同时,也显漏出弊端,譬如:选择性抑制作用弱、全身用药毒性较大、价格昂贵等,导致患者机体状况差,免疫功能低下,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及肝肾脏毒性损伤。
祖国医学从扶正祛邪的角度,列比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骨髓功能与肿瘤负荷之前的比较,阐述了免疫低下利于肿瘤发展,而肿瘤发展将进一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尤为肿瘤晚期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表现甚为明显,在中西医学角度都认为正虚邪实的情况下,采取一定祛除肿瘤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扣J瘤宁为我室长期临床应用之经验方,它由冬凌草、刺五加、蛇毒、龙葵四味中药组成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对于消化系统肿瘤疗效确切,具有抗癌抑增、扶正固本、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功效,本课题组前期针对此方进行体外实验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为了评价抑瘤宁的安全性及更进一步了解抑瘤宁的药效,本实验以不等剂量抑瘤宁,分别与烷化剂类药物、抗代谢类药物、抗癌抗生素等不同类别化疗药物进行增效作用的实验比较,将对比列出何种剂量下抑瘤宁与其何类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为最佳临床应用状态,同时也希望能为开发有效的抗肿瘤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更科学的指导临床用药。
论文部分
材料与方法..............................................................3
实验结果.................................................................................9
讨论.....................................................................................18
结论..................................................................22
综述部分
文献综述......................................................................28
参考文献..................................................................................42
文献综述
目前,随着国际老龄化趋势的日益突出与临床疾病谱的间接改变,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不断升高已成为殃及人民的首要疾患,面对这一形势,全球学者们对其展开研究联合抗癌,在现代恶性肿瘤的治疗领域开启了针对患者机体的个体化治疗川。本文就此针对其相关研究进展的现状与趋势综述如下。
1、抗癌进展史
回顾历史,自EPhraimMCDowell于1809年成功为一名妇女切除卵巢肿瘤且该患者生存期达39年之后,手术,则顺其成为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而后随着对此的深入研究及科学技术越加革新,放射治疗作为另一种抗击癌症的手段走入人们的视野,Roentgen于1595年发现X线,Curies在1898年发现镭,并很快认识到: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与细胞的增殖能力呈正比,而与其的分化程度呈反比的现象,90年代的200伏X线治疗机及近距离的镭疗,之后的高能放线60钻治疗机和直线加速器的发展,提高了多数癌症患者的生存率,而三维适形调强时代的到来,对于肿瘤的放射治疗的发展又为一新里程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芥子气用于战争中致使受难者骨髓、淋巴组织受抑制,Gilman、Goodman、Lindskog等使用氮芥试于淋巴瘤使瘤明显缩小,继此,标治着化学治疗肿瘤的开始,随后药物如:环磷酞胺、氟尿嚓淀、顺铂、阿霉素、紫杉醇、开普拓等新药的不断开发及应用,将肿瘤的化学治疗带来了质的飞跃;另外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对于信号转导、基因转录的调控、血管生成、凋亡调控等方面的不断深入了解,其治疗模式渐走向由基因导向的个体化治疗,即肿瘤生物治疗,带来了抗癌之路新篇章,它系通过调节带动宿主的天然防御机制,或是给予天然产生的靶向性、针对性较强的物质,来干扰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调节患者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机制,以达到对肿瘤的治疗目的,有良好的分子选择性,高效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在目前应用及研究的领域中,主要为肿瘤的基因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免疫治疗、病毒增殖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与综合治疗等方面。而寻找合适的肿瘤分子领域靶标,和建立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应为目前此领域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终而达到实现患者机体自主抗癌目标。
2、中药的发展及与肿瘤的关系
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为我国人民同疾病斗争的重要武器,它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可堪称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譬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开宝本草》、《皇帝内经》、《本草纲目》等著作,历经千余年来的沉淀为祖国医药奠定深厚的基础。而随着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发展,为达到可供选择服用方便及药效的更好发挥,中药的剂型产生了很大的变革,如冲剂、胶囊、针剂等,但目前涉及各种原因,中药效疗并未得到理想程度的发挥,包括药材采集、炮制加工、剂型、用法及营销途径等等因素影响其的发展和应用限制,继之,发展祖国医学,使之更快的走出国门推向世界,成为我们不可懈怠的责任。然而现今恶性肿瘤已成目前危及人类健康的首要疾患之一,发病率逐年递增,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对此现状,关于癌症的治疗近年来一直为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在当前基础知识及临床方面的研究深入,无论是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等治疗手段,均有着迅猛的发展,而中药因其全面调理、副作用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药中,筛选低毒高效的逆转剂成为目前研究重要课题。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于中药抗肿瘤机制约包括:1可辅助化疗,抗化疗毒性反应,保护造血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2诱导肿瘤凋亡3直接杀伤4抵制多药耐药5诱导分化,等个各方面发挥作用。自2004年国内各大媒体报道:医学家使用中药的砒霜(三氧化二砷)联合西药反式维甲酸等药物治疗白血病成功的消息之后,令其打开国内外学者们探索抗癌药物的新思路’。那么,在“癌”的概念于中医方面再认识角度提出了“癌的状态论”,其认为“癌”即不是一种细胞,也不是较前中医所称的岩、积聚等认为正气不足、气滞血癖、痰凝湿聚日久而形成的产物,是一种人机体与自然、人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失衡的某种状态;诸多学者不断提出新论点,为中医药抗肿瘤拓展方向,业己有诸多研究示天然产物在抗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是非常有希望的,即使有待研究探讨的问题仍存在很多,面临不少困难,例如:在天然产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诱导其凋亡方面在体内实验研究较为复杂,尚不统一,以及各药物杀伤作用的机制等等,均有待深入研究,继此,将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研究接轨,寻找两者之间的融合点,更好更进一步的发挥祖国医学在肿瘤防御和治疗应用,加强其在此领域综合治疗中全面疗效的研究,如何增强患者对化、放疗的敏感性,且将同时降低治疗中带来的毒性反应,在临床应用及研发角度颇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