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摄影艺术之化身之像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62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近年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艺术界对摄影的研究和实践一直处在非常活跃和热门的状态。摄影作品不但获得了更多在画廊和美术馆展出的机会、专业杂志种类不断增多,收藏市场也在形成和逐渐规范化之中。笔者注意到,在近二十年间,不少美术史学者开始把集中在油画、雕塑等等传统艺术史研究和艺术批评的研究领域扩大到对包括摄影艺术在内的新媒介艺术的研究上來,甚至更多其他领域的学者将当代摄影当做一种论述其哲学或社会学观点的素材。新近摄影史著作五花八门,"摆拍摄影""观念摄影""无表情摄影"等概念更是层出不穷。
事实上,当代摄影己经不能停留在在单纯自足的摄影史中考察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今日已经广泛渗透在文学、哲学、建筑、音乐、绘画、雕塑等文化领域,以致对人类社会的精神世界与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也同样影响了当代摄影——后现代文化所表现出的非主体性,非中心性,非本质性和商品化倾向在当代摄影作品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本文研究的对象"扮装自拍摄影",在我看来是比较集中体现后现代文化特征的一种形式,在这种类别的摄影中,也体现着一种存在于"当代艺术"和"传统摄影史"之间的张力。
将当代的摄影实践置入当代艺术研究的视域中进行考察,并不是意味着割裂摄影在本体上的意义而仅仅从图像学上的意义上进行讨论,也不意味着将"作为当代艺术的摄影"和传统的摄影史和传统的摄影观念割裂来谈。正如夏洛特·科顿在《作为当代艺术的摄影》一书中所说:"当代艺术摄影还是在发展中的,没有结论,是脱离摄影史之外的,但当代艺术摄影最终还是与艺术摄影史存在对话的必然性。"尽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当代摄影这"全豹"中的"一斑",但本文认为,如何将当代摄影的实践和理论写作同更广泛的艺术史、摄影史进行对话——这对于当代摄影家和摄影评论家而言都非常重要。实际上,"把摄影归入当代艺术中来谈,是区别于作为新闻和其他功用的摄影,……摄影在艺术范畴里,只是艺术家个人使用的一种媒介,它和传统摄影的最大的区别,是一反传统摄影的客观真实性,而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和观念的介入。"摄影在当代艺术史和摄影史中的双重背景构成了笔者观察摄影和进行摄影实践的语境,本文将研究对象"扮装自拍摄影"定位在当代艺术中这个范围之内考察就是基于以上考虑。
从我个人而言,我对"扮装自拍"这种类别的摄影兴趣由来已久,在我读研一时,曾做过一组题为《甜蜜电影》的摄影作品,采取了扮装自拍摄影的方式,这是我对扮装自拍的摄影类型产生兴趣的开始。在之后的学习中,我有意识的收集了很多使用装扮自拍作为创作手法的艺术的家的资料。随着对资料掌握的渐次丰富,我发现在这种看似一致的语言形式下,在不同艺术家那里其实包含了不同的文化针对性。
对这种形式的摄影进行一次深入的剖析和梳理,并将其放在艺术史中进行解析,将不仅仅对我个人的创作有种参照作用,而且能够对当下的日益泛滥的扮装自拍摄影(不仅仅局限在艺术界)有一个参照和提示的作用。
自然,摄影史是多元的而非线性的,任何单一的研究视角都不可能包罗摄影全部的问题。因此,本文并不企图以扮装自拍摄影的问题透视整个丰富复杂的摄影发展历程,但同时,本文也意识到研究扮装自拍摄影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摄影本身,更关乎在普遍意义上艺术家对于自我的关照的和进行自我实践的内涵。艺术家关于"自我"的认识、叙述和实践可能是终生而为的,而自我扮演的摄影语言较为集中的突出了这一点。艺术家们利用自己的肉身践行着种种关于"自我"与"非我"的艺术实践,在艺术史尤其在并不悠久的摄影史上已经蔚为壮观,值得重视,这也是本文继续在其中探索的另一个原因。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扮装自拍摄影的历史
"扮装自拍摄影"的历史几乎和摄影史一样长:早在1840年,希波利特·巴耶尔(Hippolyte Bayard)为表达自己发明摄影术却不被法国政府所承认的郁闷心情,将自己妆扮成一具溺水死去的自尽者,并拍下照片记录——这张公认为最早的自拍摄影,也可以看成扮装自拍的最早尝试(图1)。之后近200年的摄影史,"扮装自拍摄影"一直作为一种类型贯穿于摄影实践史的始终,如超现实主义运动中同性恋女艺术家克洛德*卡恩(Claude Cahun)扮装天使等一系列的自拍像。

作为当代艺术的扮装自拍摄影,最早可上溯到杜尚(Marcel Duchamp)的装扮成女人并命名为罗丝·塞拉维(Rrose Selavy)的那张著名的照片(图2)。早期的扮装摄影总是和对行为艺术的记录密切关联,比如对赫尔曼·尼希(Hermann Nitsch)仪式化的扮装表演的记录、激浪派艺术家的街头偶发行为艺术的摄影等等。到后来,扮装自拍摄影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摄影类别被许多艺术家使用着,甚至出现了诸如辛迪·舍曼(Cindy Serman),森村泰昌等少数专事"扮装自拍摄影"的艺术家。

国内的扮装摄影也有同样久远的历史,在清末,慈禧太后就热衷扮演观音大士进行拍摄。国内当代艺术中的扮装自拍摄影最初同样主要是扮装行为艺术的记录,如马六明化身"芬·马六明"的行为艺术记录照(图3)、任戬和周细平等人的"新历史小组"扮演雷锋的行为艺术记录、吕胜中扮演成靶子在德国的行为表演作品《替身》等等。

二、扮装自拍摄影的研究综述.................................................... 10
三、对既有研究成果的剖析 ...................................................................10-11
第三节概念解释 ....................................................................11-17
一、扮装 ...............................................................11-14
.....................................................................................
第二章 扮装自拍摄影的类型考 ........................................................17-34
第一节 分类 .....................................................................17-29
................................................................................
第二节 比较研究 ....................................................................29-34
一、和绘画的关系................................................................ 29-31
二、和戏剧电影的关系 ...................................................................31-34
第三章 为什么扮装、自拍? ..........................................................34-39
第一节 为什么使用摄影作为媒介? .............................................................34-35
第二节 为什么让自身成为对象 ...........................................................35-36
第三节 为什么使用扮装作为语言? .........................................................36-39

结语
扮装自拍摄影是摄影史和当代艺术中足够特殊、但又未被获得足够重视的一个门类,无论在艺术史研究还是摄影史研究中都处在非常边缘的位置。作为一个历史久远的创作形式,本文的探索只是整个研究中非常细微的一个支脉,扮装自拍摄影仍然有许多角度值得做进一歩的研究,扮装自拍的实践也有许多未被涉及的领域等待实践者的践行,笔者期盼本文这些研究能够对扮装自拍摄影在未来的实践有所裨益,并且成为扮装自拍摄影研究的引玉之砖。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