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原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码技术介入陶瓷艺术的创作领域是时发表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陶瓷是与人类生存,生活息息相关的造物,从它诞生到今天一直沿用并且不断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骄傲的象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艺术审美能力的不断升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现代陶瓷艺术产生浓厚兴趣,陶瓷在中国人眼里是一种最可亲最可爱的器物,在外国人眼中,陶瓷是中国的象征。“China”的原意即瓷器,即使是现代陶瓷工业十分发达的欧美国家和日本,都要到中国来寻觅陶瓷的源头,探究中国古代陶瓷所包容的文化精髓。但是,我国的陶瓷艺术特别是现代陶艺在世界上的地位还不是很高。跟欧美日本等国家的现代陶艺来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承载中国文化和精神的陶瓷艺术在世界大舞台上尚有待发展。对中国的陶艺家来说,创作方法单一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数码技术介入陶瓷艺术的创作是必然的,数码技术更新快捷,相关资源丰富,信息反馈准确,并且能够通过信息的搜索,综合分析,提高陶艺创作的成功率,缩短创作时间,减少创作成本,总体来说中国国内陶瓷艺术创作与数码技术的结合运用还不是特别普遍,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有待我们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课题的目的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数码技术在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运用的研究和分析,证明,数码技术与陶瓷艺术的创作相结合是有必要的有意义的。本课题通过对数码技术与现代陶瓷艺术相结合的理论研究,肯定了数字技术给我们生活模式带来的改变。通过:三维技术对现代陶瓷艺术造型,釉色的模拟和预见,丰富陶瓷艺术的设计和创作手段。重视陶瓷艺术的设计和设计师即时交流的必要性、必然性和价值,从而明确提升现代陶瓷艺术自身价值的意义。具体付诸于陶瓷设计,论证了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阶段,电脑设计的介入深刻影响传统意义上的陶瓷设计。研究本课题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某个软件在功能上的具体操作,更重要的是论证了数码技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影响,从而在理论上指导设计师在陶瓷设计中掌握和运用数码技术。
1.2.2 课题的意义
理论意义: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学界研究数码技术与现代陶瓷艺术相关的文章并不多,很显然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广阔和深入。笔者力图通过研究数码技术具有的创新观念和精神文化内涵对现代陶瓷艺术的启示,为国内学界这方面研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正。本文旨在使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创作者对数码技术具有更深层的了解,更好阐释中华文化艺术,希望对其后的国内学者在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研究工作中有所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实践意义:本文的主要实践意义在于,通过两者的结合在给陶艺家的创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丰富了现代陶瓷艺术的创作手段。数码技术具有更新快捷,相关资源丰富,信息反馈准确等优势,并且能够通过信息的搜索,综合分析,提高陶艺创作的成功率,缩短创作时间,减少创作成本,本论文肯定了数码技术给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带来的新鲜血液和新的创作灵感,通过三维技术对现代陶瓷艺术造型,釉色的模拟和预见,平面设计软件技术对陶瓷花纸的灵活以及多变的设计。现代高科技 3D 打印机和数控高压水刀对陶瓷艺术造型创作带来的新的创作理念,丰富了现代陶瓷艺术的创作手段,对现代陶瓷艺术的创作带来新的启示。
1.3 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本研究领域的国内现状
从目前国内的现有发展状况来看,数码技术发展时间比较短暂,不管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不够完善,本研究领域就目前来看还非常不足,缺少系统完整的资料大多都只停留在用数码技术如二维软件技术,三维软件技术带给陶瓷产品设计的影响,在陶艺的创作中甚少涉及。虽然数码技术已在服装、汽车、电子、机械以及陶瓷产品设计等行业得到了较为广泛应用,但在陶瓷艺术的设计创作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应用程度非常低,目前现代陶瓷艺术的创作仍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制作手段也相对比较单一。数码技术都仅仅停留在作为软件操作性的使用上,并未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因此,将数码技术中的各个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提取数码技术在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价值,改善陶艺家单一的创作模式是很有意义和很有必要的。
本人查阅了近几年的相关资料和网络检索,在目前国内外的文献中有关系统研究数码技术在陶艺创作方面的成果文献还不丰富。主要相关研究成果如下:
田少煦在 2003 年 7 月《装饰》杂志上发表的《数字化设计及其基本特征》通过数字化“设计”的模糊界定、“数字媒介与设计”的功能模式、“数字媒介与设计”的文化属性、“数字媒介与设计”的学科性质、学科涵盖及其研究领域以及“数字媒介与设计”的非物质倾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说明了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数字化的高科技创造绿色的,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高度文明社会。黄鸣奋著的《数码艺术学》,它主要介绍了 20 世纪以来推动艺术创新的两股力量:一是观念变革;二是工具变革,同时还说明了计算机艺术的构成以及软件艺术的诞生和发展等等。
康修机在《中国陶瓷》2005 年 02 期发表的《景德镇日用陶瓷设计的发展与数字化技术》文章中提到的在日用陶瓷设计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之风也悄然兴起,数字化模拟的设计,使陶瓷设计最终的成品效果变得可以预见,并使陶瓷的交流更为直接方便。
1.3.2 本研究领域的国外现状 ...............................................................10
1.3.3 本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10
1.4 概念的界定 ........................................................................10-12
..........................................................................
1.5 研究方法 .........................................................................12-13
2 数码技术与艺术创作结合的发展 ...........................................................13-18
2.1 数码技术的发展 .....................................................................13-14
2.2 数码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14-16
2.3 陶瓷艺术与数码技术 ...........................................................16-18
3 数码技术在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及价值 ......................................................18-39
3.1 效果图的运用 ......................................................................18-25
.........................................................................
3.2 数码软件在现代陶瓷艺术装饰方面的运用 ................................................25-31
.........................................................................
3.3 数字设备在现代陶瓷艺术造型方面的运用 .............................................31-38
.........................................................................
3.4 数码投影仪在特殊装置性陶艺中的运用 ..................................................38-39
4 数码技术自身发展推动陶瓷艺术的发展 .........................................................39-40
结语
首先感谢黄焕义导师在课程中的殷切教导和生活上的热情关怀,感谢黄老师对本论文的选题、知识点的切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都给予无私的教诲与帮助;在开题报告的修改、论文的构架拟定到最终定稿,提供了许多的宝贵意见,并对论文的每部分都给予了细致入微及悉心的指导。其次,感谢欧阳世斌老师对论文写作的一些指导,令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他们渊博的学识、治学的严谨及思想的深邃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经过悉心的点拨,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触。他们对待专业的态度将成为我学习与实践的榜样。
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和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在学校就读硕士期间,得到工作室同学的帮助,在陶瓷造型与装饰等知识上给予指点很多,深受启发;并在生活与处世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借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最后感谢父母与亲人,父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不尽的支持,感谢亲人的鼓励、鞭策,这些使我对终身学习、发奋工作更加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