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高层居住环境设计方法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68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绪论

1.1选题背景
1时代背景
八十年代中后期,高层住宅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大城市兴建高层住宅更加普遍。北京市尤其突出,据统计,1978年至1982年,北京市高层住宅占新建住宅比重为10%左右,1985年竣工的高层住宅面积己占全部竣工住宅面积的33.7%,到1988年上升到40%左右,1989年更突破T50%。在商品住宅出现较早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区,高层住宅也更呈现出有力的增长势头。由于气候条件相似,这一带基本上沿袭了香港地区高层住宅的模式。九十年代后,随着城市化和住宅商品化进程的加快,各大城市的高层住宅的发展更为迅速。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高层住宅建设量超出了住宅建设总量的30%。深圳楼市高层住宅和多层住宅的比例一度曾达到6:1;北京的高层住宅在新建住宅中的比重至97年上升至近50%,近郊新开发区几乎都成为高层住宅区。进入21世纪,高层住宅的建设更是如火如茶。近几年来我国高层住宅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国内已建的高层建筑中半数以上是高层住宅。北京高层住宅至2001年末累计竣工6280万衬,约占同期全部住宅竣工总面积的31%;2000年和2001年分别竣工755万m,和955万m,,分别占同年住宅竣工总面积的52%和53%,已突破多年来北京住宅以多层为主的局面。上海市2001年度住宅销售50强排行榜显示,在激烈的楼市竞争中,上海楼盘在面积排行榜上,纯高层、高层和小高层组合的楼盘占到了44%,显示出高层在一些中小城市也出现了不少高层住宅。然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住宅已成为市民购房主体。而时下在深圳开盘的楼盘,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高层住宅,在开埠之初建造的一些多层住宅多被夹在高层的楼群中,如今已成了历史发展的见证。

2)我国高层住宅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a.我国城市住宅建设面临的人地矛盾问题
城市用地面临告磐与城市住房日益紧张是世界大城市的共同问题,对于中国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低容积率的别墅则更为普遍。突出的人地矛盾使我们无法采用低层低容积率的居住方式,只能尽量提高住宅用地集约度,高效利用城市土地,以获取更多的生存居住空间。这是客观的社会需要,而不是任何人偏好的结果。b.高层住宅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居住形式高层住宅在我迅速发展是与它本身的优势分不开的。首先,发展高层住宅对节约城市用地,控制城市范围的蔓延有很大益处。节约用地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适当增加住宅层数可说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与多层住宅相比,高层住宅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向空中发展,基底占地少,居住密度大,容积率高,有明显的节地效益。高容积率的情况下相对降低建筑覆盖率‘从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图1.5表明了在容积率相同的情况下,空地率随住宅层数的提高而增加;图1.6则指出在多、高层住宅混合布置的情况下,随着高层住宅比例的提高,节地性能也在增长。另一方面,由于高层住宅占地比率下降,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能空出更多的土地用作绿化和城市交通用地,从而降低城市的建筑密度,提高城市绿地率,改善环境质量(图1.7)。居住小区内的空地可以用来布置绿化、停车和居民活动场地,创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高层居住环境少受地面尘埃、废气和噪音的影响,可以带来良好的视线、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阳光,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造型优美的高层住宅还能够丰富城市空间,改善城市景观,形成优美的天际轮廓2容积率按1.5计算,所选住宅的占地面积为60mx12.6m,层数从4层到18层.住宅日照间距标准参照“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日照间距系数按1.5计。住宅山墙间距多层、中高层按sm计算,高层按13m计算,层高均为27m.空地率=阴影面柳整个典型单元面积.由于现行规范中规定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因而其山堵间距加大,空地率在此出现转折。来说,人地冲突在大城市及城市中心地区尤为明显。中国城市化水平到2002年已增长至38.09%,城市人口密度激增极大地困扰着城市生活:居住空间局促,绿地面积不足,水质达不到饮用标准的城市占总数的1/4。据预测至201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至45%,新增非农业人口2.5亿。按照建设部确定的2010年住宅建设发展纲要,届时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12.5时。此外,考虑到危房改造和自然淘汰以及城镇人口从目前3.7亿增加到6.3亿等因素,我国城镇住宅需求预计将达到年均5.5亿mZ。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我国的土地资源却极为紧张,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共有耕地19.51亿亩,人均占有耕地1.76亩,仅为世界人均数(3.75亩)的47%。在人口超过2000万的48个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排在倒数第7位。有关研究预测,即使现有耕地一分不减,随着人口的增加,到2010年和2030年,人均耕地也将降至1.43亩和1.34亩’。高层住宅还有一些其他的优点。住宅布局集中可以降低每平方米住宅的市政管网投
资,并可紧密安排城市服务设施,缩短公共交通距离。这样就节约了室外设施和交通费用、节省了交通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高层住宅的地下空间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空间,还能够在战时用作防空避难所,节约在人防工程方面的投资。当然高层住宅绝不是尽善尽美的居住形式,近年来围绕着高层住宅的利弊问题在建筑界也引起了诸多争论。但是应该看到,高层住宅是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一种居住形式。在我国城市的适当地区,合理开发高层住宅,可以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上提供更多更好的住房,将有利于住房问题的解决和环境的改善。
②居民行为心理需求的提高和变化与高层住宅低水平建设的现实矛盾我国高层住宅从产生到现在,在旧城改造、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难等一系列问题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和物质生活的发展,在城市居民“有房住”等生理需求基本满足后,人们对居住生活环境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追求更为良好、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由之带来的安全感、归属感、人情味以及生活情趣等心理需求。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对高层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问题,人口老龄化要求对住宅户型、配套设施、无障碍设计进行考虑;电脑的家庭化、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使21世纪的住宅不单有居住的内涵,还应有多种功能的智能化内涵……这些变化都会使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发生变化,从而使高层居住环境的发展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目录
1引言...................................1
1.1选题背景....................................1
1.1.1时代背景...............................1
1.1.2理论背景.............................................................7
1.2选题意义......................................7
1.2.1提高我国高层居住环境质量的需要.........................................7
1.2.2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需要...............................................8
1.2.3适应新的市场形势的需要................................................8
1.4研究方法与框架二.....................................................9
1.4.1研究方法.............................................................9
1.4.2研究框架........................................................10
2高层居住环境居民行为心理需求''''''''''''''''''''''''''''''''''''''''11
2.1高层居住环境中人的基本行为心理需求..................................11
2.1.1人的需求与居住环境心理标准..................................................11
2.1.2高层居住环境居民行为心理需求........................................12
2.2高层居住环境居民行为心理需求的差异性和变化性...........................31
2.2.1居住行为心理需求的差异性......................31
2.2.2居住行为心理需求的变化性......................................33
2.3高层居住环境中特殊群体的行为心理需求。..................................35
2.3.1高层居住环境中的儿童....一”............................................35
2.3.2高层居住环境中的老年人和残疾人...……,.........................................37
3高层居住环境居民行为心理需求的设计策略研究二''''''''''''''''''''''''''''''''''''''41
3.1满足居住舒适性的设计策略........................................................41
'''''''''''''''''''''''''''''''''''''''''''''''''''''

结语
众所周知,住宅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比室外更为优质的有益于居住者健康的室内环境,但同时住宅也是培养人的品质、振奋精神、成就事业的场所。正如丘吉尔所说“人造住宅,住宅亦造人”。因此,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每个构思,每个布局.每个细微的尺寸设计都应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居住环境不仅仅具有物质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能体现精神内涵。关注人文要素的居住环境能够弥补高科技带来的冷漠,反映人性的渴求,使人、自然、社会之间达成一种和谐;只注重物质功能构成而忽视人的精神需求或者根本就不考虑人的精神需求的人居环境是
不科学的、违背人性的,最终将给社会环境及文化生态带来无可挽回的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美国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协会著.《高层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幻雷春浓编著.《高层建筑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雷春浓著.《现代高层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丹麦)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和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小林重顺著.《建筑心理学》.重庆大学建筑系资料
【6】E·阿伦森著.《社会心理学入门》.群众出版社,1987
7】徐磊青、杨公侠著.《环境心理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8】相马一郎佐古顺彦著.周畅李受受译.《环境心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9】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10】(英)D.肯特著.谢立新译.《建筑心理学入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