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次实验因研究方法和实验材料的的局限性,没能对辅音的发音部位进行深入的研究,也未能对辅音腭化、前送气辅音是否具有区别词义功能这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尤其欠缺对前后元音对辅音的的具体影响方面的分析,这也是我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着重努力的方向。
一、喀尔喀方言与察哈尔土语浊辅音声学对比分析
1.1鼻音
喀尔喀方言语流中共出现 [m]、[n]、[ŋ]等三种鼻音。鼻音是成阻阶段口腔里形成的阻碍完全闭塞,但软腭下降,打开气流通往鼻腔的道路,在持阻阶段气流能顺利从鼻腔出去形成鼻音。6鼻音通常都是浊音,因此鼻音有自己特殊的共振峰模式,下面详细的分析喀尔喀方言三种鼻音的声学特征。
1.1.1辅音[m]
1.喀尔喀方言辅音[m]
数据库中辅音[m]共出现23次,有3个单音节词、20个双音节词,有CV、CVC、CVCC、VC四种结构,其中词首 [m]出现6次,词中音节末出现7次、词中音节首和词末均出现5次。
喀尔喀方言[m]是双唇、鼻音。在语图上的表现为能量稍少于元音的鼻音共振峰和浊音横杠,鼻音共振峰和后接元音的共振峰之间出现断层。[m]辅音在词首、词中音节末、词中音节首和词末都有出现。
在词首,[m]辅音平均音长是69ms,平均音强为56dB,VF1=334Hz、VF2=1428 Hz、VF3=2595 Hz。
词中音节末平均音长为76ms,平均音强为57 dB, VF1=317 Hz 、VF2=1399 Hz 、VF3= 2728Hz。
在词中音节首平均音长为78ms,平均音强为59 dB ,VF1=379 Hz 、VF2=1093 Hz、 VF3= 2236Hz。
在词末平均音长为89ms,平均音强为59 dB,VF1=379 Hz 、VF2=1173 Hz、 VF3= 2669Hz。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各种位置辅音[m]的音强差别不大,均在56-59 dB之间。共振峰方面,VF1差别不大,VF2在词首音节相比词中和词末两个位置要高一些。但音长在各个位置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辅音[m]在各个位置的音长长度由短到长依次为词首<词中音节末<词中音节首<词末。 在音节首音位后面要接元音,口腔必须要打开,所以鼻腔共振时长也会随之缩短,而在词末鼻腔共振可以相对长一些。
..............................
1.2浊塞音
喀尔喀方言浊塞音在数据库中共出现[b] 、[ɡ]等两种。塞音的主要特征为冲直条,浊音的主要特征是嗓音横杠,用VOT也可以判断是否浊塞音,浊塞音在爆破之前就会有声带振动。 察哈尔土语在数据库中出现[ɡ]一种浊塞音。
1.2.1辅音[b]
数据库中共出现2次,均为CVC音节结构,且都出现在词首、元音前位置。是/p/的不区别词义的变体。
喀尔喀方言辅音[b]是不送气双唇浊塞音。平均音长为37ms,平均音强为55 dB, VF1=588Hz 、VF2=1789 Hz 、VF3= 2952Hz。GAP=0、VOT=-30 ms。这两个例子均出现在鼻音之后,个人认为是/p/的鼻音之后出现的特殊变体或者是发音惯性而造成。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
二、喀尔喀方言与察哈尔土语清辅音声学对比分析
2.1清擦音
擦音通过阻碍时,由于持阻阶段没有完全闭塞,气流要比塞音弱一些。擦音的持阻阶段时间可以任意延长,只要气流不断,就一直有声音。到除阻阶段,阻碍解除,声音自然消失,这和塞音一发即逝、无法延长的性质很不相同。
喀尔喀方言和察哈尔土语清辅音在数据库中均出现[x]、[χ]、[s]、[ʃ]、[ɹ]、[ɸ] 、[ɬ](边擦音)等七种。
2.1.1辅音[x]
1.喀尔喀方言辅音[x]
数据库中辅音[x]共出现20次,单音节词出现4次、双音节词共出现16次,有CV、CVC、VC三种结构,其中词首位置出现5次,词中音节末出现9次、词中音节首3次、词末出现3次。
喀尔喀方言辅音[x]是软腭-擦音。数据库中没有出现变体。辅音[x]在词首、词中音节末、词中音节首和词末都有出现。语图上的表现为擦音乱纹。
在词首,辅音[x]平均音长是105ms,平均音强为38dB,CF1=767Hz、CF2=1663 Hz、CF3=2952Hz。
词中音节末平均音长为104ms,平均音强为44 dB, CF1=885 Hz 、CF2=1691 Hz 、CF3= 2785Hz。
在词中音节首平均音长为70ms,平均音强为46 dB ,CF1=735 Hz 、CF2=1705 Hz、 CF3= 2699Hz。
在词末平均音长为54ms,平均音强为62dB,CF1=501 Hz 、CF2=1463 Hz、 CF3= 2515Hz。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辅音[x]在词中音节首和词末位置上比其他位置要短,音强方面词末位置上音强较强,词末位置的CF1、CF2、CF3均比其他位置低一些。
.................................
2.2清塞音
喀尔喀方言和察哈尔土语清辅音在数据库中均出现[p]、[pʰ]、[t]、[tʰ]、[k]等五种。持阻阶段阻碍完全闭塞,使气流无法通过,声音短暂间歇,维持到除阻阶段,阻碍突然放开,气流骤然冲出,爆发成音,形成极为短暂的瞬音。由于发音时阻碍必须完全闭塞,因此又称为“塞音”或“闭塞音”。
2.2.1辅音[p]
1.喀尔喀方言辅音[p]
数据库中清塞音[p]共出现4次,单音节词2次、双音节词出现2次,有CV、CVC两种结构,其中词首位置出现3次、词中音节首1次。
喀尔喀方言清塞音[p]是双唇-清塞音。是辅音/p/的典型变体。
清塞音[p]在词首,平均音长是16ms,平均音强为47dB,CF1=660Hz、CF2=1630 Hz、CF3=2639 Hz。VOT=11 ms。
在词中音节首平均音长为27ms,平均音强为39 dB ,CF1=552 Hz 、CF2=1522Hz、 CF3= 2747Hz。GAP=30 ms、VOT=23 ms。
从上述数据来看清塞音[p]在词首位置的音长长度比词中音节首位置较短一些,音强则较强。共振峰方面词首位置的CF1和CF2比词中音节首位置较高,而CF3差距不大。而词首位置的VOT比词中音节首位置较短。
2.察哈尔土语辅音[p]
数据库中清塞音[p]共出现5次,单音节词出现4次、双音节词出现1次,均为CVC结构,其中词首位置出现4次、词中音节首1次。
察哈尔土语清塞音[p]是双唇-清塞音。是辅音/p/的典型变体。
清塞音[p]在词首,平均音长是17ms,平均音强为58dB,CF1=798Hz、CF2=1664 Hz、CF3=2722 Hz。VOT=13 ms。
在词中音节首平均音长为41ms,平均音强为47dB ,CF1=929 Hz 、CF2=1731Hz、 CF3= 2593Hz。GAP=12 ms、VOT=23 ms。
从上述数据来看清塞音[p]在词首位置的音长长度比词中音节首位置较短,音强则较强。共振峰方面词首位置的CF1和CF2比词中音节首位置较低,而CF3较高。词首位置的GAP无法测量,而词首位置的VOT比词中音节首位置较短。
.................................
三、喀尔喀方言与察哈尔土语语流中辅音的若干问题.................................... 50
3.1关于辅音腭化问题 .......................................... 50
3.1.1辅音腭化的定义 ......................................... 50
3.1.2蒙古语辅音腭化的研究概况 ............................. 50
结论与展望 ................................. 61
三、喀尔喀方言与察哈尔土语语流中辅音的若干问题
3.1关于辅音腭化问题
3.1.1辅音腭化的定义
腭化是一个音段的次要发音为舌前部向腭部抬起,或(带后辅音)收紧点移向腭部,而主要发音在别的位置上产生的现象。
腭化是指任何用舌移向硬腭的发音动作,常用的是描写次发音动作,即主要发音动作是在口腔的其他部位。例如[t]音,正常发音是在齿龈部位,但如果发音时舌上抬并向硬腭靠拢,就说它已腭化。
辅音的腭化是指舌腭接触面积因受到外来因素(前元音)的影响而有所增加的现象,是由协同发音所引起的音段舌位变化。一个舌腭接触面积大的音段会拉动其周围音段(不管是双唇音还是舌根音)的舌腭接触面积。这是由协同发音所引起的音段舌位在语流中相互影响的结果。
从上述各类解释看,腭化是“舌靠近硬腭”的发音动作所带来的次要发音特征。腭化辅音即是发音中携带“舌靠近硬腭”等次要发音特征的辅音,即舌面和硬腭之间的接触相对多的辅音。
语言学论文参考
................................
结论与展望
1.本次实验中喀尔喀方言语流中共出现[m]、[n]、[ŋ]、[b] 、[ɡ]、[β]、[ɣ]、[ɮ]、 [ʒ]、[l]、[j]、[ɾ]、[r]等13个浊辅音。察哈尔土语语流中共出现 [m]、[n]、[ŋ]、 [ɡ]、[β]、[ɣ]、[ɮ]、 [ʒ]、[l]、[j]、[ɾ]、[r]等12个浊辅音。其中[b] 、[ɡ]出现的次数很少,且该辅音前面都有鼻音,可能是“清音浊流”,有待进一步实验分析。
2.本次实验中喀尔喀方言语流中共出现[x]、[χ]、[s]、[ʃ]、[ɹ]、[ɸ] 、[ɬ] 、[p]、[pʰ]、[t]、[tʰ]、[k]、[ʧ]、[ʧʰ]、[ʦ]、[ʦʰ]等16个清辅音。察哈尔土语语流中共出现[x]、[χ]、[s]、[ʃ]、[ɹ]、[ɸ] 、[ɬ] 、[p]、[pʰ]、[t]、[tʰ]、[k]、[ʧ]、[ʧʰ]等14个清辅音。
3. 本次实验中,喀尔喀方言语流中共出现/mʲ,nʲ,xʲ, βʲ,ɣʲ, tʰʲ,tʲ, lʲ , rʲ /等9种腭化变体。察哈尔土语语流中共出现/mʲ,nʲ,xʲ, βʲ,ɣʲ, tʲ, lʲ , rʲ /等8种腭化变体。语图上,腭化辅音前置元音尾部的共振峰斜率、共振峰过渡变化、腭化辅音尾部出现[j]音段。
4. 喀尔喀方言与察哈尔土语语流中前送气辅音均出现在非词首位置,辅音+前送气辅音组合(除鼻音外)中,会使前置辅音变成清辅音,鼻音+前送气辅音组合中会时前置鼻音尾部清化。
5.喀尔喀方言与察哈尔土语语流中在词末位置上/ n,ŋ,p,k,l,m,r,j /等8个前置辅音之后出现/s,ʃ,ʧ,ʧʰ,t,tʰ /等6个后置辅音会形成复辅音。此外,ŋx,ŋk,mp等相同部位的辅音也可构成稳定的复辅音。前置辅音/m/之后/ʧ /和/tʰ/时中间有元音,该组合稳定性比较差。遗憾的是本次实验未能深入分析喀尔喀方言与察哈尔土语语流中复辅音的各项详细的参数。
本次实验因研究方法和实验材料的的局限性,没能对辅音的发音部位进行深入的研究,也未能对辅音腭化、前送气辅音是否具有区别词义功能这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尤其欠缺对前后元音对辅音的的具体影响方面的分析,这也是我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着重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