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研究--关于语言及语言学范式的现象学反思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16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研究以胡塞尔现象学观念为理论指引,以索绪尔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为主线对索绪尔思想进行重新诠释以期实现两个目标:第一,以哲学眼界反思索绪尔理论的实质,论证索绪尔理论的科学性和局限性,加深对语言及语言学本质的认识;第二,基于对索绪尔思想及语言本体的哲学反思,批判生物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心理主义语言观,进而提出科学、合理的语言研究范式。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及背景
本研究基于胡塞尔现象学对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任意性”、“线性”以及“社会性”进行重新诠释并以期实现两个目标:第一,从哲学的角度证明索绪尔思想的科学性和局限性,进而加深对语言本体的认识;第二,通过对索绪尔思想及语言本体的现象学反思批判生物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心理主义语言观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语言研究范式。

本研究把索绪尔思想列为研究对象基于以下四点原因:第一,索绪尔思想对语言研究的奠基性地位。奠基性这里并不仅是指索绪尔对现代语言学的贡献而主要指索绪尔思想是语言研究的根本性指导原则。任何语言研究如果脱离了索绪尔所奠定的思想基础和研究理念都是非理性的、不科学的;第二,索绪尔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仍存在局限性。这并不是说索绪尔的论断是错误的,而是指他的论证是在逻辑上是不明晰的。第三,索绪尔思想的普遍性、科学性必须从哲学的立场给予充分证明。由于其哲学观的先天缺陷,索绪尔对语言本质的解释是不彻底的。可以说,所有对索绪尔思想的误解多源自索绪尔思想的模糊性。第四,我国语言学研究及索绪尔研究的现状。当前,国内语言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哲学反思精神和理论意识。放眼国内语言学研究领域,很难看到中国学者在语言理论上有所建树,在研究范式上有所创新。潘文国在《反思:振兴中国语言学的必由之路——— 从江枫先生的语言文字观谈起》以及《中国语言学的未来在哪里?》中就曾特别指出了中国语言学当前存在的这个严重问题。正是因为缺乏反思精神,索绪尔研究才会在中国遭遇到瓶颈。一方面,缺乏对索绪尔思想价值的正确认识,盲目跟从潮流。索绪尔思想最值得语言研究者反思的就是他的理性与革命精神。事实上,索绪尔思想中的许多内容都借鉴了前人和同时代人的观点。弗朗索瓦·多斯认为索绪尔只是对前人的成果做了系统化的整理而已。但是,多斯忽略了正是索绪尔对前人诸多成果的系统化才使这些观点被赋予了理论价值,才使语言学具有了独立的学科地位,这与索绪尔的反思精神和理论意识息息相关。国内语言学界缺乏的恰恰是索绪尔思想所昭示的反思精神和理论意识,一味盲目跟从研究潮流而不去反思理论的实质。同时,这也是国内语言研究克隆现象泛滥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缺乏对索绪尔思想解读的耐心和宏观的理论视野。国内索绪尔研究大多数仅仅基于《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研究视野狭窄,思维僵化。事实上,《教程》并没有反映出索绪尔思想的全貌,例如索绪尔对“意欲”、“时间性感知”以及“无意识”等问题的思考在《教程》中是没有的。然而,这些问题对从整体上把握索绪尔思想是不能忽视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索绪尔思想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学内。语言系统论作为认识论已经跃出了语言学被其他社会科学广泛接受。这说明索绪尔不仅是一名语言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是一名具有哲学意识的社会学家。
.............................

1.2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本研究以现象学为工作方法分析索绪尔“任意性”、“线性”以及“社会属性”观念(规约性)的内涵,旨在从现象学的角度重新诠释这些概念,从而确证索绪尔思想的科学性,解析其局限性。通过对索绪尔思想的现象学分析,一种新的、明晰的语言研究范式——现象学语言学将会逐渐显露。现象学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理论指引并不意味着去套用现象学的理论,而是要以现象学的态度和逻辑去反思和论证索绪尔思想及语言的本质。因为,现象学作为哲学的方法——是通向认识真理的一条道路,一个过程。

具体地看,现象学之所以能够明证索绪尔思想的科学性以及揭示语言的本质主要基于下述原因:第一,现象学是一门关于本质普遍性的学说。胡塞尔指出:“现象学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在其本质普遍性范围内包括进一切知识和科学,而且尤其是在有关一切可被它直接洞见的对象方面,或者至少必定会如此,如果它们是真正的知识的话。一切可能直接起点和任何可能方法的一切直接的步骤的意义和合法性,都存于其司法范围内。因此现象学包括一切本质的知识,借助这些知识任何所考察的知识和科学之可能性这一根本问题将得到回答。作为应用现象学,它因此必然对特殊科学提供最终评价性的批判;而且它特别为其对象提供着其‘存在’的最终意义规定和其方法的基本阐明。”②第二,现象学保证了认识的明晰性。现象学对认识明晰性的保证根自它从认识的本原——意识(意向行为)上解释认识及认识的构成物。胡塞尔认为:“本原地——在我的经验、体验、思维的范围内显露出来。无论实事怎样显现给我,任何一个某物的显现都回涉或前涉到对我来说本质的被给予性上,并因此还涉及这个某物的意义内涵。”③由此看来,明晰性是指意识对经验(现象)的本质把握。但是需要注意,现象学并不关注经验本身及意识构成物,这是现象学和经验主义以及心理主义的本质区别。对现象学而言,本质不是经验事实也不是心理事实,本质内含于意识指向与指向物的张力关系。索绪尔思想指明了语言(符号)的形式逻辑,但是并没有说明语言(符号)形式逻辑的认识论原理。正是由于索绪尔思想缺少认识论的保证才导致其理论的晦暗不明。逻辑形式不能等同于逻辑,逻辑形式是对经验的规律性表述,是认识结果的呈现;逻辑是意识对普遍性规律的认识理据。正如胡塞尔阐明:“意向对象的反思通向意向对象的组成,意向作用的反思通向意向作用的组成。我们在所谈的学科从这些组成中抽象地引出纯粹形式……正如这些形式相互按本质法则结合一样,这两种形式也都与存在的形式按本质法则结合起来,这种存在形式可通过将目光转向存在的组成被把握。”
..............................

第二章 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现象学还原——“指”的追问

2.1 索绪尔任意性观念的实质
索绪尔任意性观念的本质就是索绪尔观念的本质。只有从索绪尔理论思维的源头入手才能把握任意性观念的内涵及其局限性,这对认识索绪尔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局限性也是十分必要的。索绪尔任意性观念的本质体现在它与其理论背景的联系与区别上。通过梳理任意性观念的理论脉络,索绪尔任意性观念的本质将得到准确把握。
2.1.1 索绪尔任意性观念的理论背景

任意性原则并不是索绪尔第一个提出的。事实上,语言任意而约定俗成的现象一直是西方语言哲学视域下的核心话题之一。换句话说,任意性原则在索绪尔之前并不具有语言学价值,它更多是被哲学引入反思认识与世界的关系。但不可否认,哲学史上围绕语言任意性的思考对索绪尔任意性观念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索绪尔在其三次普通语言学讲座中只是对语言观念史一带而过,但他谙熟历史上的诸多语言观并且认为充分了解这些语言观对确立正确的语言学是非常重要的。①根据索绪尔授课时对语言思想史的介绍,任意性观念的理论背景大致可以划分成四个阶段:语言学思想萌芽的古希腊时、也称为自然论和约定论时期;基督教中世纪时期,也称为唯实论和唯名论时期;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也称为经验论和唯理论时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新语法学时期。

古希腊是哲学、语言研究的黄金时期。语言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诗学、逻辑学、修辞学等语言相关的学科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语言首次成为哲学思辨的重要话题。赫拉克里特是最早意识到语言具有任意性的人,他认为用什么词来表示事物并不是根据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是根据习惯,是由人们确定的,即约定俗成。②但是,任意性真正进入哲学对话要从柏拉图开始。柏拉图在《克拉底鲁篇》中通过克拉底鲁、赫莫根尼和苏格拉底之间关于语言与事物关系的争论阐述了他的观点。克拉底鲁认为词语同它的意义存在天然联系,而赫莫根尼坚持词与所指物没有必然联系,一个词完全可以换成其他的词起到指称事物的功能。从专名看,克拉底鲁的观点听起来荒谬。比如赫莫根尼(Hermo-genes)的名字的意义(born of Hermes)与他本人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从通名看,赫莫根尼的观点也不合理。因为我们不能用“马”这个词去指称“牛”。于是二人找来苏格拉底评判孰对孰错。

..............................

2.2 任意性原则的现象学还原——“指”的意向性
任意性原则本质的现象学还原就是在观念逻辑的前提下对语言“指”的追问。现象学是观念逻辑的科学,还原作为现象学的基本方法就是对观念客观性做最彻底的逻辑证明,它要求基于意向行为与意向对象的关系去论证观念的逻辑性。因为,观念的逻辑体验就是主体关于意向对象的本原性体验,这个本原性体验是认识的最终根据,即无前提性,彻底的认识。由此,对任意性本质的逻辑认识就必须还原为对它的原本性体验。任意性本质的本原性体验就是在语言意向行为中对语言形式与意义关系的本原把握。
2.2.1 胡塞尔意向性观念的探源

意向性是整个现象学运动的主旨。胡塞尔把现象学视为“一切近代哲学的隐秘憧憬”①源自意向性一个令人惊异的特性,即一切观念、存在的本质都在意向行为的构造中得到明晰的、合法的明证。事实上,意向性理念不仅是近代哲学的憧憬,同时它也反映了整个哲学史对意义终极判定的渴望。塞尔指出“全部哲学运动都是环绕着意向性问题而展开”,只是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哲学转向才使意向性理念得到了凸显。鉴于此,要深刻认识胡塞尔意向性观念的内涵必须首先检视它与整个意向性理念发展史的联系与断裂之处。整体看来,意向性理念的发展史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古希腊时期意向性理念的萌芽;中世纪时期意向性理念的确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意向性理念的发展

意向性在古希腊时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如古希腊哲学家把意向对象一般称之为“非存在的显现”、“内在的对象”或“思想中的对象”。这说明意识和对象的联系已经引起了古希腊哲学家的注意。虽然早在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就开始涉及意向性问题,但实际上,影响后来意向性理论发展的主要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弓箭之喻”生动地描述了意向性思维与思维对象的关系。他认为,思想、信念就像弓箭一样,对准的是某种东西。后来中世纪学者所杜撰的“意向的”(intentio)一词就是源自“瞄准射箭”(intendere)这个词。胡塞尔也有类似表述,他说:“意向“这个表达是在瞄向的形象中表象出行为的特征”,“与瞄向的活动形象相符的是作为相关物的射中的活动。”①亚里士多德的意向性思想对中世纪经院学者的意向性理论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是直接影响到布伦塔诺的意向性观念,正如他提到:“亚里士多德已经谈到了这种心灵的、存在于内的东西。”②亚里士多德认为,观念只是感知觉官能的产物,是我们周围世界的图像,实质上是一种心理印象,严格限制于感觉经验的范围内。从观念的产生看,它是外在对象出现的情况下形成的。观念的可信度基于可感知的东西的作用;从观念与感知觉的关系看,感知觉与对象的联系更加直接,更加生动,而观念则显得微弱,因为结果总是比原因更微弱;从作用上看,观念是连接可感的东西和理智的东西的桥梁。它是个别感觉印象的综合,可为思想提供材料。由此看来,亚里士多德的基本立场是经验感觉主义的,这与胡塞尔的现象学立场是截然不同的。

..............................
第三章 语言符号线性特征的现象学还原——“时间性”的追问 ........ 57

3.1 语言线性特征的时间性——索绪尔视角 ....................... 58
3.1.1 语言线性特征诠释种种 ..................... 58
3.1.2 索绪尔线性特征观念的偏误 ....................... 60
第四章 语言符号社会属性的现象学还原——“他者”的追问 ..... 89
4.1 索绪尔社会语言观源考 ..................................... 89
4.1.1 惠特尼与索绪尔——继承与突破 ...................... 90
4.1.2 保罗与索绪尔——联系与对立 ......................... 92
第五章 语言学流派批判及现象学语言学 ......................... 125
5.1 语言学流派的批判性分析 ......................... 125
5.1.1 语言学的生物主义——生成语言学批判与反思 ............... 126
5.1.2 语言学的主观经验主义——认知语言学批判与反思 ....... 129

第五章 语言学流派批判及现象学语言学

5.1 语言学流派的批判性分析
自索绪尔逝世至今已有一百多年,语言学发展日趋多样化。然而,能与索绪尔比肩的语言学家凤毛麟角。究其根本,后索绪尔时代的语言学研究缺少对语言的理性思考。理论与理性有本质区别,理论只能代表一种意见。胡塞指出:“理性是在古代人与意见对立的知识的意义上理解的。理性是最终赋予一切被认为的存在物,一切事物,价值,目的以意义的东西,即赋予一切事物,价值,目的与从有哲学以来真理……”①现今,语言学理论林立,但我们对语言愈来愈感到困惑。作为日常生活现实感而存在的语言已经被诸多费解的语言学理论涂抹的面目全非,它正以一个神秘的、完全难以理解的面目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索绪尔语言思想之所以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并不是因为索绪尔标新立异的理论,而完全是因为他以哲学惊叹的方式让我们知晓了语言的存在本质。所以本文选取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作为研究的对象。至于现象学,本文不是把它看作一种理论框架。毋宁说它是一种研究理念和工作方法。胡塞尔讲:“认识批判的方法是现象学的方法,现象学是一般本质学说,关于认识本质的科学也包括在其中。”②由此,只有以现象学哲学批判的眼界去看待索绪尔和语言才是对索绪尔和语言理性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索绪尔和语言。
纵观一百多年的语言学发展,能够与索绪尔语言学相提并论的只有乔姆斯基创立的生成语言学以及认知语言学。当然,本文选取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作为批判对象并不是基于这两个语言学流派的影响力可与索绪尔抗衡。更多是因为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索绪尔语言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生成语言学既脱胎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认知科学又是在同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对抗中发展起来。本章对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批判主要从历史背景、研究目标、基本内涵以及哲学基础方面去分析,以期揭示各语言学流派的突破性和局限性。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