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心理语言学之言语理解原则概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40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神经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基础是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神经心理学以及神经生理学等学科的理论背景和心理语言学论文实验结果,由于它形成得比较晚,所以迄今为止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神经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负责交际能力的大脑组织,即交际能力作为大脑功能,操纵着各种不同的社会情境中言语生成和理解过程。概括地说,神经心理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大脑与心理三者之间关系的一门综合学科。一直以来有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许多中国俄语学生在课堂和课外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俄语,但结果却收效甚微,特别是俄语听力和阅读技能,更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弱项,很难熟练自如地用所学知识进行言语交际。要想熟练掌握俄语,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会课本中的知识,或者背会多少俄语词汇,或是掌握俄语发音规则和语法等,而是要从俄语技能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在四项俄语技能中,说和写属于言语生成范畴,而听和读则属于言语理解范畴,除了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之外,俄语言语理解能力的培养,即提高学生的听、读能力,也是俄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内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神经语言学研究起步较晚,无论在规模还是研究深度上跟国外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国内英语界、汉语界学者等都是从医学、神经心理学、神经语言学和生物科学等学科分别探讨言语理解的神经机制问题,对俄罗斯关于言语理解的研究了解不多。对笔者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后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汉语界、英语界和俄语界相关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神经语言学角度王德春(1982)从词一句一话语一意思的逻辑顺序来阐述言语过程的大脑机制,客观地对言语障碍和失语症进行神经语言学的分析,有助于弄清楚言语交际过程的心理结构和脑机制[3]。杨亦鸣,曹明(2000)通过对12例失语症患者的实际观察和研究,从神经语言学角度对中文大脑词库的语义结构、语音表征、形体表征、存储和检索等作了初步探讨[4]。封世文,杨亦鸣(2007)在“脑成像技术在汉语神经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中,介绍了脑功能成像技术、汉字加工机制研究、汉语声调的神经机制、二语加工的神经机制和句法、语义加工的神经机制等。王德春(1994)在著作《神经语言学》中,分析了言语理解的神经机制,描述言语理解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如语音感知和词汇识别的神经机制、确定语法关系与建立语义图式的神经机制和推导内在含义的神经机制等。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言语理解的研究开展较早,研究成果相对也比较多,本文主要侧重俄罗斯学者对言语理解问题的研究,与本论文研究有关的俄文著作可分为三个方面。1.俄罗斯言语理解的心理语言学研究阿.列昂节夫《(心理语言学基础)》一书的第二部分对言语理解进行了阐释,提出言语理解两个理论。分别从词汇识别影响因素、句子含义感知机制、整个语篇感知、维果茨基的篇章理解观和语篇理解的心理语言学理论等方面展开阐释。戈列罗夫,谢多夫(2005)在中第三章介绍言语理解,将言语理解看成是与言语生成过程相反的涵义解码过程,强调理解是一个复杂完整的心理过程,重视对说话人动机、隐含意思和交际情境的理解。科夫申科夫和克鲁霍夫在《言语活动论的心理语言学》的第八章第二部分阐释言语理解的心理语言学理论,分别阐述了言语理解的过程概念、言语句涵义感知机制以及言语句理解过程的心理语言学模型等。扎列夫斯卡娅《词汇,篇章》)论文集中用很大篇幅来进行篇章理解过程的心理语言学研究,除全面概述近年来关于篇章理解的研究内容外,分别从词汇识别、句子和篇章理解三个层次提出相应的理解模型,是较为全面的言语理解的心理语言学观的一本著作。2.俄罗斯言语理解的神经语言学研究卢利亚于2007年出版的《(神经语言学基础问题》)一书中,第三部分是言语句理解的神经心理分析,书中分层次阐释了包括词义理解、句子结构理解和篇章理解在内的言语句理解的心理过程,描述了神经心理分析的意义和不同大脑部位损伤导致的失语症类型。俄罗斯学者萨哈尔内于1994年编写的(《词汇与篇章:篇章的两种语法》)中,主要以篇章为依托,研究右半球语法在篇章理解中的作用。车尔尼果夫斯卡娅和杰格林则研究、阐释了隐喻和三段论理解的大脑神经机制问题。3.俄罗斯言语理解的神经心理语言学研究这方面的著述很少,主要是谢多夫在(神经心理语言学)一书的第五章第3节描述了言语理解的神经心理语言学机制,第4节扩展说明言语活动中预测的大脑神经机制。谢多夫在书中阐述言语理解的主要观点,如言语理解是从左半球到右半球的过程,探讨左脑思维和右脑思维对俄语隐喻、三段论理解的不同策略等。俄罗斯学者对言语理解的研究,还有许多文献也涉及到对大脑左、右半球的研究、篇章理解策略、隐喻的神经认知模式、神经心理学流派、不同交际情境中的理解等问题,但从神经心理语言学角度对言语理解的大脑机制进行详细、具体研究的资料并不多见。由上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可以看出,截至目前尚没有对汉俄双语者言语理解大脑机制进行神经心理语言学方面的整合研究,俄罗斯的学者也只是部分涉及到此问题,并没有作系统性研究。尽管对汉俄双语者言语理解大脑机制的神经心理语言学研究很少,但其他语种如汉语、英语中对言语理解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借鉴,对本课题的研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奠定了本论文的写作基础,因此本论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第二章俄罗斯言语理解研究的理论基础

言语理解问题一直都是俄罗斯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神经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焦点。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的形成正是源于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这两大学科的整合研究,因此,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的言语理解研究中离不开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家和神经语言学家的共同努力,本章将从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和神经心理语言学三个方面讨论言语理解问题。

一、言语理解的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

赵秋野(2007)指出,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俄罗斯心理语言学自诞生以来,就将言语句生成和理解的心理生理过程看成是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心理语言学创始人列昂节夫(1997)指出:“心理语言学自产生之日起在近25年间,它集中在‘言语活动论’这一方向上”,言语活动包括言语生成(说和写的过程)和言语理解(听和读的过程)两个方面[l]。在过去的30一40年里,心理语言学中积累了大量的关于言语理解研究的理论和实验材料,普遍使用观察法、实验法和神经心理分析法来研究言语理解过程中的心理机制。俄罗斯学者正是借助这些方法不断验证自己的理论,并提出新的言语理解观。

(一)维果茨基对言语理解的研究

维果茨基是俄罗斯当代心理语言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他试图构建完整的心理语言学理论。维果茨基的篇章理解观作为言语感知心理语言学被阐释在(1997)一书中。书中提出维果茨基的三个理论:(l)研究认为,有时候慢速阅读理解得好,有时快速阅读理解得好。遗憾的是,至今为止阅读仍被作为一种复杂的感觉运动的技能,而不是作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来研究,这个理论对教学心理学来说有很大的指导意义;(2)理解技能就是在复杂的心理空间(关系体系)中定位,理解过程就是在确定关系的基础上划分出重要的东西,并将其转换;(3)第三个理论是前两个理论的发展和细化,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级心理功能如思维等直接参与其中。篇章理解要求保留词汇相应的比重或改变命题,直至理解篇章,达到阅读的目的,阅读过程、阅读教学以最紧密的形式与内部言语的发展相联系I2]。

(二)列昂节夫对言语理解的研究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中普遍认可的言语理解观认为,言语理解是一个复杂、多维的过程,存在两种不同的言语感知情境。第一种情境是形成最初的言语感知形象;第二种是对已形成的形象进行识别。在众多的言语理解观中,列昂节夫赞同言语理解的运动观,认为言语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同时他还对听力感知和篇章理解进行了研究。列昂节夫认为,在言语含义理解过程中,整个词的声音作为感知标准,所有词汇组成中被发出和听到的声音都被用来识别和分辨词汇,当在使用母语、听不清楚言语或超出正常言语等情况下,可能会遇到将词分解成单独的音素的情况。在篇章理解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方面,列昂节夫认为,篇章理解—就是将篇章含义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过程,即用其它词来表达相同的意思,篇章理解是篇章含义压缩过程,结果形成一个微型篇章或摘要、简介、小结、关键词等,在篇章理解过程中同时含有推理和感情评价过程。此外,列昂节夫建议在理解过程中建构内容图式,他认为,篇章内容图式的建构过程就是理解过程,篇章内容图式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特点。列昂节夫的篇章理解研究中也包含对篇章连贯性和完整性这两个基本特征的研究。列昂节夫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涉及的面较广,如言语思维活动机制问题,言语生成的心理语言学机制,言语理解机制研究中的活动实现机制和监督机制,基于语义或语义联想特征基础上的词汇选择机制,以及言语理解活动中词汇出现的频率。列昂节夫的言语理解研究对俄罗斯其他学者的言语理解观具有相当深刻的影响,也使我们能够全面了解俄罗斯言语理解的心理语言学机制问题。

二、言语理解的俄罗斯神经语言学研究

心理语言学中“大脑与言语”的关系问题作为一个特殊的分支,取名为大脑心理语言学,又称为神经语言学。作为一门特殊学科,神经语言学形成于20世纪中叶,是研究负责言语生成和理解的中枢神经系统机制的学科,属于心理语言学领域,但神经语言学研究言语过程及其脑机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发生学实验方法和病理学实验方法,与心理语言学实验研究的方法明显不同。

(一)卢利亚对言语理解的研究

卢利亚被誉为“俄罗斯神经语言学之父”。他在卫国战争期间对相当数量的失语症官兵进行研究,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和概括,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奠定了神经语言学的学科基础。其理论根据是:心理过程是复杂的机能系统,它不单局限在狭小的大脑局部区域内,而是通过众多复杂的大脑机构的协同作用来实现的,同时,这些复杂机构中的每一个系统作用都不相同[9]。卢利亚对神经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贡献有:1.卢利亚把参与各种心理活动的大脑区域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l)调节激活与维持大脑觉醒状态的功能区;(2)接受、加工和储存来自外界信息的功能区;(3)规划、调节和监督心理活动的功能区。这三个功能区都有各自的结构,在参与言语理解过程中,分工各不相同。2.他划分出六种言语失误类型:(1)知觉言语失误(称为维尼克言语失误);(2)听觉一记忆言语失误(它们产生于大脑皮层颗部损伤);(3)语义性言语失误;(4)传入运动言语失误;(5)传出运动言语失误;(6)动力言语失误。

(二)巴洛诺夫机等人对言语理解的研究


巴洛诺夫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试图回答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在言语活动中的特点问题,得出了大脑两半球在言语理解活动中所扮演的不同的角色。巴洛诺夫的研究结果:(l)语言的声音层面(语音)的理解。左半球负责音位区分和辨别言语流中的词汇,而右半球负责理解言语的语调,辨别音质(区分男声和女声,儿童和老男人的声音等)。当右半球被抑制时就不能根据说话方式辨认出说话者,更不能理解句子或话语中表达的感情,不能抓住说话人的言语态度,这就导致不可能理解对方的交际意图和语用含义。例如在听歌时,右半球负责对歌曲旋律的理解,左半球负责理解歌词:(2)句法结构的理解。让受试者将(万尼亚打败了别佳)等句子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左半球负责主客体关系的词汇表达机制,右半球则依靠更概括的句法原则划分出句子的主位和述位,即句子的对象和内容;(3)篇章感知。右半球负责对篇章的整体进行感知,如找出关键词、主要内容等,而左半球负责篇章中词汇、语法的理解。通过多年实验研究以及对言语行为的观察,巴洛诺夫等人提出了言语行为的普遍图景概念,此概念的出发点是大脑功能的不对称性。同时,他们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翻了多年来认为右半球与言语活动无关的定论,包括巴洛诺夫在内的彼得堡神经语言学派众多学者通过多年研究,确定了右半球在言语理解中的地位。即右半球直接参与到言语理解活动中,它对所理解的言语进行语调分析,并监督个体话语的语调,它对句子的语音进行加工,使其更具有个人特点。言语理解伴随着两个半球生理机制的共同参与,右半球不仅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并建构感觉形象,画出世界图景并借助它理解世界;左半球不但拥有言语交际所需的整个器官—自然语言系统,还借助于此系统构建合理的世界模型。两个半球在分工的同时也相互协同,缺少任何一个机制都会导致言语理解的不完整。

第二章俄罗斯言语理解研究的理论基础.............9

一、言语理解的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9

(一)维果茨基对言语理解的研究.............9

(二)列昂节夫对言语理解的研究.............10

第三章言语理解的神经心理语言学机制探索.............17

一、言语理解的单位.............17

(一)词汇理解.............18

第四章对俄语教学的启示.............30

一、汉语信息加工特有的脑神经机制.............30

二、俄语言语理解特有的脑神经机制.............31

结论


本论文对言语理解的神经心理语言学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神经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不仅限于此,它还具有十分广阔的研究空间,可以预想的到,未来的神经心理语言学研究,将会在以下诸多方面取得更为深入的进展: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和脑科学研究中心谭力海研究发现,主管中文加工与学习的脑区在空间位置上明显不同于以拼音文字(如英文)为母语者的大脑语言区,同时还发现,中英双语受试者用左半球额中回这一主管中文的语言区来加工英文的语音,而欧美人处理英语语音的脑区并未参与中国学生的英语加工和学习。由此可见,中英学生英语学习的大脑反应区不同。根据这一研究结果,考虑到汉语和俄语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中国和俄罗斯学生学习俄语的大脑反应区是否相同?他们在理解俄语时所激活的脑区有什么差别?这些问题都需要利用神经外科学及神经语言学的深入研究结果来回答,这也是笔者下一步研究的任务和方向。

参考文献

1蔡寒松,卢利亚.神经语言学说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

2崔刚.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杜桂芝.论语言意识.外语学刊,2006,(4).
5方环海,张东平.小脑与认知.当代语言学,2005,(4).

6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何雁.言语理解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3).

8胡佑章,吴媛媛.言语理解差异论.语言·文学·艺术,2006,(3).
9黄国文.言语生成和理解中的三类知识.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6).
10李利,莫雷,陈卓铭等.前额叶在双语词汇通达中的抑制作用.心理科学,2007(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