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语言与文化价值观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40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前言

新加坡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多元种族、多种语言少}存的社会特征为社会语言学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范例,无论从社会语一言学内部分支的哪个角度,都能够找到相应的研究对象。同时,由于新加坡政府秉承“规划胜于监管”的管理理念,社会各种语言的层级与使用状态具有明显的“人为”特征。总结社会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有助于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社会语言,一个多彩纷呈的研究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换不同的主题,不同的研究者,都能发现富有价值的课题。

第一章绪论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在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影响,相互推动的关系。。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语言与社会之间是相互虽然社会语言学只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但其研究价值和意义却日益增强。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内容,包括语言的社会本质及规律、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社会发展、语言演语言内、外部规律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民族共同语的举成和社公及胶、诺,变和社会演变的互动等等,对其他的社会领域的活动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一般上,社会语言学有微观社会语言学观社会语启一学会中的语言问题,如双语或多语交际与教育和宏之分。宏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社、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接触与影响等。这些问题往往由社会因素而产生,论文选取的研究方向便是宏观社会语言学。所以需要从社会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游汝杰(2004做过这样的阐述:一种以上的语言,,社会语一言学教程)对社会的双重语言和双层语一言现象曾经一个社会之所以产生双重语言现象,是因为社会生活需要有而这些语言各有自己的社会功能。人们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包括:语言层级,语言忠诚度,语言的强势与弱势,种语言的影响因素众多,政治经济环境的需要等。本论文尝试通过对新加坡多语社会发展历程的研究,总结影响语言竞争的因素,国家政策的预期成效和实际结果,发掘现实中潜在的问题,尝试探讨解决方案,并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1.1文献综述

有关新加坡社会语言的研究成果,从对象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宏观研究语言分布、语种竞争、语言政策、教育政策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各种现象;二是微观运用抽样调查、定量与定性分析等方法,研究社会语言领域存在的某些现象和规律;三是针一对社会语言领域中的某些特殊现象进行更加具体的探讨和总结。从研究者背景的角度,也可以分成三部分:一是以郭振羽为代表的本地专家、学者,对新加坡的情况有全面、深入、具体的了解,研究重点比较关注在社会层面。二是以徐大明为代表的外国学者,在本地短期居住并从事科研工作,对社会语言领域的专项课题进行专业探讨。三是根据前两种研究者的成果,再次进行加工提炼的学者。近年来,随着华语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涉及华文华语教学、使用、价值等方面的文章日益增多。

1.2研究背景

社会语言学最基本的立场是研究语言必须联系社会实际。本文作者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有关语台‘方面的各种问题,无论是从事商务华语培训课程的开发、设训与教学,参与政府网站翻译,还是策划与执行多个政府及民间的大型活动,承担中国政府官员培训的教学仟务,工作中时常要考虑到有关语言问题的种种因素,因此萌发全面研究新加坡社会语言的想法。语一言是沟通的工具,而沟通的结果是必须达成共识。在国际往来日益频繁的情况下,掌握多种语文的能力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在政治或经济领域都是一种显著的优势。生活在新加坡,切身感受到多元种族社会里语言问题的敏感性,本文作者的一些体会和观点与以往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太一致。例如,大部分学者在分析新加坡将马来语定为国语,英语为首要行政语言这一语言想象时,往往归结为“政治和经济的原因”,而本文认为,促使政府制定这项政策的主要考量是“生存的原因”。缺乏天然资源,被迫独立的历史,造成新加坡在制定任何政策时都必须以国家生存、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在国小民寡的现实面前,人力资源是唯一可以立足于世界的土要资本,不论种族差异、能力大小,每一个个体都应该是一个人才,不能变成社会的包袱。人尽其才的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自然也包括语言政策和教育体制。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政府会顶着民间的巨大阻力,坚定地推行以英语为第一语文的双语教育制度,进而影响了大部分华族人口的语言状态。

第二章:新加坡语言问题的国情背景

语言是随着社会而产生的,没有人类社会也就没有语言。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语言。社会语言学注重在社会环境中描写和分析语言,因此,要想了解语言的变化,就必须了解社会的变化。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多元种族社会,华族、马来族、印度族和其他种族并存。各种族内部按照文化特征的差异又分为不同的族群,族群最重要的特征是语言、籍贯或宗教。政府规定的官方语言包括马来语、华语、淡米尔语和英语,其中,马来语是国语、英语是主要行政语言。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即有政治、地理、历史、经济、种族与人口等因素,也是政策强化的结果。

2.1地理、历史、种族与人口

新加坡是一个矗尔小国,位于赤道以北约137公里处,介于北纬109和1029、东经103”36和104025之间,LIJ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从东到西约42公里,从南到北约23公里。国土总面积697.1平方公里,其中本岛617.1平方公里,属赤道气候,常年高温潮湿,分为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两个季节’。不同于其他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新加坡在自然资源方面非常贫乏,没有宽广的内陆空间形成白身语言文化的土壤,语言和文化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特殊地理位置使新加坡成为转口贸易的良港,奠定了它与世界保持紧密联系的基础。这种密切的联系,使得新加坡的语言和文化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外部世界的改变而调整。在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前,新加坡只是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小渔村。据说14世纪的新加坡是一个兴旺的经济体,也是一个和中国、南亚和东南亚其他地方都有联系的繁忙贸易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新加坡本岛出土的文物印证了这个说法。考古结果显示,古代的新加坡是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聚居的城市,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社会阶层包括马来王族、中国和印度商贾以及渔民、工匠等普通老百姓。为了给英国商船在东南亚地区设立一个停靠港,1519年1月29日史丹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从此改写了这个渔村的历史和社会结构,奠定了英语成为官方语言的基础。1826年,新加坡、马六甲和槟城成为海峡殖民地,1832年新加坡成为海峡殖民地的行政中心。1867年海峡殖民地成为英国直属殖民地,新加坡成为川行于欧洲和东亚之间船只的主要停靠港,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可以说,政治和经济的因素决定了身处亚洲的新加坡必须采用一种能够与世界进行交流的语言,而历史的因素决定了这种语言是英语。

2.2政治、经济发展历程

从研究社会语一言的角度看新加坡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分为只个阶段:1819年至1959年的殖民地时代、1959年至1965年白治时代、1965年8月9日建国后。在这三个阶段,不同的政治体制下,各种语一言的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空间也有所不同。在殖民地时代,新加坡重点发展的是转仁}贸易,也是英帝国在东南亚的心脏。根据记载,1821年,新加坡的贸易总额是1350万元,到了1926年增加到154亿元,增幅约为100倍。英国人是统治者,英语是统治者使用的语言。与政府管理有关的各种文件也是以英语发出。为了方便对不同种族和方言群体进行管理,莱佛士在新加坡第一份市区规划图中,将不同的种族分隔而居,即使华族的不同方言群也分开居住。之后,英国统治者引进大批华人、印度人和马来人,让他们在不同的地区使用各自的语言而不加干涉。但是,这种隔离政策存在很多隐患,彼此之间缺乏互相的了解和沟通。不同方言群垄断不同行业,如福建人控制航运和进出口,潮州人主要从事种植业,经营土产,彼此在各自行、1卜内排斥他人。方言群之间表面上和睦相处,一旦发生旋凝,就会引发方言群之间,乃至全国性的混乱。1854年发生的一场暴乱,显示不同方言群之间冲突的严重性。5月5日,一个福建人与一个广东人为了5斤米发生口角,半个小时之后,全市陷入恐怖状态,警察却没有能力镇压暴乱。现场瓦片纷飞,头破血流的人不计其数,商店全被抢劫一空。之后,暴乱从市镇蔓延到乡村,情况也愈发严重,屠杀、纵火、奸淫,历时}1天的暴乱中,大约有600多个华人被杀,300多座房屋被烧毁。除了本身的种族隔膜引发一些冲突,十九世纪中后期,新加坡也成为中英两国角力的地方。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中英两国积极在新加坡争取华人向自身靠拢。5中国拉拢海外华侨的具体措施包括解除海禁、颁布华侨回国合法化条令、设置领事馆、派遣皇族、官员、特使和代表团等到访、设立中华商务总会等等。其中,1877年新加坡领事馆的设立意义最为重大。同年,英国设立华民护卫司,加强对华人的管理。“这种角力,使华人社群内部逐渐分化成“华语社群”和“英语社群”,虽然同为华人,但因教育背景、使用语言不同而分化成不同社会阶层。华语社群以中国移民为代表,多数是劳工阶层和商人,不谙英语,难以在殖民地时期的主流社会向上发展。华语社群以方言群体为基础形成白身的社会结构组织,包括因地缘、血缘、业缘而形成的会馆或行业公会。这些社会组织通常是移民聚集、互助和活动的地方。大部分中国移民,特别是知识分子,在政治取向方面认同中国,心怀家乡,希望祖国能够强大,不管什么政党掌权,只要能挽救中国命运,都愿意为国效劳。

第二章新加坡语言问题的国情背景...........20

2.1地理、历史、种族与人口...........20

2.2政治、经济发展历程...........20

第三章语言种类、层级和功能...........38

3.1语言种类、层级和功能...........38

3.2社会发展与语启‘竞争...........42

第四章双语教育制度...........58

4.1教育制度的演变...........58

4.2推广华语运动...........65

结论

参考文献

【1】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北京:J匕京大学出版社,2003

【3】陈桂月.新加坡社会语言土壤卜产生的非华文精英大学生语文问题探讨.南京:第三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

【4】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占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语右一教学与研究,1999,

【5】陈晓萍.跨文化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6】陈子帛.政客语言、政策语言与选举语言[N].联合早报,2007,7(26)

【7】陈照明土编.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一新加坡华语文的现状与未来.新加坡:联邦出版社,2000

【8]崔贵强.新加坡华人一从开埠到建国新加坡:教育出版私营有限公司,1994

【9】E.阿伦森.社会性动物.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0】郭振羽.新加坡的语言与社会.台北川中书局,198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