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进入 21 世纪,建筑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企业数以及总产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图 1-1 可以看出自 2013年至 2018 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从 160366.06 亿增加到了 237488.90 亿,增速虽有波动,但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图 1-2 可以看出自 2005 年至 2017 年建筑企业数量从58750 个增加到了 88059 个,其增速呈现先高速后趋于平稳波动的状态,同样图1-3 反映了自 2004 年到 2017 年建筑房屋施工面积自 32.7 亿 m2增加到了 131.7 亿 m2,增速呈现回落又增长的现象。
从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不管是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企业数量还是建筑房屋施工面积,均有大幅的增加,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但质量事故也是层出不穷,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管问题主要是从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监管方式与管理模式、关键因素以及监管评价与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的,下面分别进行论述。
(1)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法律法规体系[1-3]
图 1-4 为美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主要的法律、法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的概念界定
2.1.1 建筑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质量是一种综合性的要求,这里不仅包含对建筑工程最基本的适用、安全、美观等要求,还包括对经济性、环保等特征的规定,这些特定的指标综合在一起形成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我国,针对这些指标的定义,是由合同、设计文件、技术标准、法规及法律来进行具体的界定,并通过如下图 2-1 为过程完成实际意义上的质量的固化,从而达到用户需求的相关性能。
2.1.2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
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可以这样来表述,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行业协会、行政主管部门及各级人民政府等为确保工程质量,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实施各种加强管理的策略、方法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人为的调整,同时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及工程本身进行监督控制、监督及检查,从而提升工程质量合格率,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
2.1.3 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管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中对质量监督管理进行明确的说明,政府或政府委托授权的专业监督机构才能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并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依据的法律法规可以是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也可以是地方政府发布的规定、条例等,采取的措施可以是干预、指挥、协调、监督及管理,最终目的是实现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
..........................
2.2 相关的理论基础
2.2.1 监管理论
监管是监督管理的简称,其含义可以这样来描述,政府或者由政府进行委托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并以自身享受的管理权限为手段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形成阶段的管理,而且这种管理的对象是相关的行为主体以及材料设备等,目标是使工程能够有序进行。
2.2.2 政府失灵理论
政府失灵的标志是行为低效,不能完成组织目标、执行决策失误、决策难以科学制定等是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本课题所研究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失灵可以描述为在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时发生不当行为和决策延迟情况,造成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基层单位隐瞒谎报相关信息、不透明的政策、无序的市场环境、不对称的市场信息等,若不能精准的掌控这些原因,在决策制定的过程中,就难以更好掌控实际情况,就会产生不合理配置资源、较低的工作效率及不明确的管理目标等后果,另外,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前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综合素质有高有低,对规范、标准了解不透,难以有效监管,最终使得政府监管的力度大大降低,埋下了质量隐患。
2.2.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这种理论的核心要义为质量,对于本课题来说,则可以这样来描述,建筑工程各方参与主体采取全方位、全过程的方式参与工程项目,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从而达到高质量推进实现实体高质量的目标。对质量进行全面的管理,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其对象并不是单一的工程实体质量,还包含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的监管;二是其目标是确保参建各方从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应有的权益;三是其关注点是实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同时按照相应的节点进行监管,同时将投资决策、地质勘察、建筑结构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使用情况等涵盖;四是其强调工程质量参与人员全部致力于质量提升;五是强调质量管理的地位,其他任何管理不能威胁到质量管理的位置。
.............................
第三章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现状 .......................... 19
3.1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制度的发展历史 ......................... 19
3.2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管体系 ................................... 20
第四章 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存在问题 ..................................... 29
4.1 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主要问题 .................................. 29
4.1.1 监督机构执法地位不明确,执法力度不够 ....................... 29
4.1.2 没有实现对五方责任主体进行全面监管 ........................ 29
第五章 国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及经验 ................................ 37
5.1 国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 37
5.1.1 美国工程管理模式 ....................... 37
5.1.2 德国工程管理模式 ............................. 39
第六章 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改进措施研究
6.1 郑州市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现状
6.1.1 机构概况
郑州市GDP已经越入万亿大关,人口超千万,跻身全国特大城市行列,这里有城市建设的巨大贡献,也有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管部门的保驾护航。
为有效实施分户验收制度,全面开展宣传活动,主要完成对用水、漏电保护装置等进行测试,对栏杆高度、墙面平整度等进行检查,通过努力使得郑州市住宅分户验收率达到了 100%,使住宅做到了美观与安全的有效统一。
定期开展质量专项检查工作,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以主要材料常规检查、主体质量及五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等为主要检查内容,并根据情况召开现场会,样板观摩会,有效提升责任主体主动关注质量、消除隐患的积极性。
当前,郑州市共有 45 家预拌混凝土企业,为从源头上做好管理,安排专人对水泥、砂、石子、外加剂等进行重点抽查,对于严重违反规定的企业责令停工整改,截止目前,未发现向施工企业供应不满足要求混凝土的情况。
由于质量监督站主要任务是对质量进行监督,专业性很强,要懂得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仅仅这些就需要潜心的学习才能熟练掌握,另外还需要严格执行政府机关的备案程序,特别是要具备施工现场的管理知识,这就对质量监督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质量监督站人员大多数是成立之初从其他事业单位调入的人员,年龄偏大,尽管专业对口但由于长期未从事施工现场管理,
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差等原因,致使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一直上不去。而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考进来的人员由于没有现场管理经验,熟悉政府机关的工作程序、规范标准等就需要较长的时间,要很快的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更是任重道远,监督站也尝试着聘请了些专业人士,但由于工资水平的限制,也出现更换频繁的问题,以上这些导致了质量监督站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普遍较低,很难有效的监管工程质量。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政府在质量监管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出发点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依据是各种法律、法规、规范及条例,而实施的途径是通过各级质量监督站来完成的。本课题以郑州市质量监管机构为研究对象,以研究质量监管相关文献为切入点,在分析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论述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的发展历史,并从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的对象、组织机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流程体系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管体系,绘制出了监管总体框架,找到了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监督机构执法地位不明确,执法力度不够,使得监管的效果大打折扣;没有实现对五方责任主体进行全面监管,没有更好的发挥五方责任主体作用;监督制度建设不健全,使得监管乱象频发;监督管理执法程序不规范,大大减弱了执法的权威性;监督工作模式被动,创新性不足,难以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同时分析了郑州市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督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对未办理手续就开工项目未能实现有效监管,导致后期监管质量难以有效保证;未能对检测单位进行有效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监管的效果;重建筑实体质量,轻建筑质量行为监督,没有真正的把握住质量监管的关键。
最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明确质量监督机构的法律定位、完善质量监管法律法规、完善质量监管部门职权匹配等措施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法制化;采取建立质量监管差异化制度、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及住宅竣工综合验收制度等措施有效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制度;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引进专业化监督管理人才及加强对监督人员绩效考核与激励等方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督队伍系统性建设;采取构建工程质量诚信化平台、加强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等措施推进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模式科学化;通过加强质量相关资料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执法程序规范化、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细化质量监督机构设置等方法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