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综合评价之工程管理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69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工程管理论文,本论文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研究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和探讨,发现目前并未形成统一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体系,而煤炭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广泛分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能形成统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将会给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大力支持、发展资源产业,以此为契机全国先后建起多座规模不一的资源型城市,他们充分发挥了对生产要素的聚集和扩散作用,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础,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煤炭资源型城市分布到除上海以外的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现代城市形态中具有很明显的特殊性,它的建立、发展、繁荣及衰落都与煤炭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导致煤炭资源型城市对资源产生了高度的依赖性。然而,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决定了煤炭资源型城市不可能永久的、无止境的开发其所储藏的煤炭资源,也就是说煤炭资源型城市终有一天会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同时,煤炭资源型城市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产业生产结构不够合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也会导致煤炭资源的加速衰竭、环境的急剧恶化。经过数年的过度开采,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大多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

在国家政策的大环境下,同时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许多生态问题相继出现,形成了煤炭资源日趋减少、开采成本递增、采煤区塌陷面积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等共性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进步以及新能源不断被开发,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优势逐渐减弱甚至衰退。加强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顺应国家政策要求,也是帮助其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城市中占有较大比重,目前统计的资源型城市有118座,约占全国城市总量的18%。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占有很大比重,曾经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做出很大的贡献。我国资源型城市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出现的时间较晚,在资源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本应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由于资源衰退导致城市发展停滞甚至倒退。但是,由于资源型城市生产方式落后,盲目追求完成计划任务,导致资源型城市的加速衰落,一大批资源型城市快速进入衰退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生态之间出现矛盾,引起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资源型城市的研究随之兴起并快速发展。

从1978年到199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繁荣时期,研究者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研究资源型城市各方面问题,尤其是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问题,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概念进行深入研究,找出我国资源型城市潜在问题,提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00年以后,有关资源型城市的研究不断增多,逐渐形成资源型城市的学科体系。2001年还创立了矿业城市工作委员会,矿业城市研究的网站也在这时建立。资源型城市研究得到进一步推行,为其深入研究和长久发展打下牢固基础。随着对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资源日益减少,开采成本不断增加,资源型城市的原有优势减弱。资源型城市不但有着其他城市所具有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污染,还有一般城市没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废渣压占土地、矿区的地面塌陷、水资源的污染,以及采矿区城市空污染、可吸入颗粒大量悬浮空气中等及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威胁附近居民健康。同时采矿工作停止后,遭到破坏的矿区生态环境很难治理。

......................

2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依据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已经历了近百年的探索,目前,学者们公认的是资源型城市是凭借资源开发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

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及内涵进行的阐述主要有:
(1)发生学原则。城市的建立是依赖资源的开发,并以资源的开采利用实现经济发展。按照资源与城市建成的顺序来说,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有两种方式,即“先矿后城式”和“先城后矿式”,资源禀赋是资源型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必备条件。即,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利用是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性特]。而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是以煤炭资源为依托实现城市发展。

(2)从指标界定方面。王青云从指标界定入手对资源型城市概念进行分析①采掘业产值规模,对于县级市应超过1亿元,地级市应超过2亿元;②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百分之十以上;③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对于县级市应超过1万人,地级市应超过2万人;④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在百分之五以上。

(3)从城市功能角度界定,资源型城市扮演的主要角色就是给社会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产品或相关工业品,这也是资源型城市的重要功能。资源型城市天然的资源优势,决定了其在社会经济分工中发挥着相应的资源产品供给的作用。

(4)从一城市主导产业来界定,资源型城市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以资源产业为其经济的支柱,因此判断资源型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资源产业的比重。在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中煤炭是其主导产业,城市发展依赖煤炭资源。综上所述,资源型城市的典型特征是以资源产业为其经济支柱且资源业就业人数占其总就业人数的一定比例。
......................

2.2研究的理论依据
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与支持,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更应是如此。我国理论界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直非常活跃,虽然目前尚未形成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但与之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如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城市学、社会学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解决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所涉及的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就必须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注重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把握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关键,在理论层面上将这些问题分析透彻。

2.2.1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构成了生态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许新桥认为,生态经济依据可持续发展观,是资源、环境承载力基础上,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保护自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提升相协调、相融合的高级经济形态。生态经济是发展理念的创新,是发展模式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发展要求。从生态学系统来看社会经济问题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生态问题的系统角度,立足“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的复合系统,研究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矛盾发展运动规律。从地球的大系统来研究封闭系统内的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经济系统内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两大系统的正负双向反馈调节机制,建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稳步提升的协调融合机制。生态经济涵盖五大互动机制,一是实现非农业与农业的交互与良性循环;二是实现现代新型工业和传统工业升级转型相互促进;三是实现产业与生态的互动与良性循环,产业生态化发展;四是引进绿色科技和自主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五是实现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生产方式的互动与良性循环。

......................

3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评价模型及评价体系构建..........18
3.1DPSIR理论模型...........18

3.1.1DPSIR模型的结构............18

3.1.2DPSIR模型的因素分析..........18
4实证研究:淮南市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综合评价研究...............29
4.1淮南市基本概况...........29

4.2淮南市生态文明建设的DPSIR框架...........30
5淮南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57
5.1优化产业结构............57
5.1.1发展大数据产业..........57

5.1.2发展城市物流产业............57

5淮南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5.1优化产业结构
5.1.1发展大数据产业

.....................

结论

煤炭经济过热和产能过剩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来自于缺乏对于采掘科学的管理和规划,而且由于煤炭产业的进入门檻较低,各种形式资本的介入也带来了许多开采加工过程中浪费的现象。首先从资源管理方面来看,通过有形的手的介入,对煤炭资源进行再次统计,对煤炭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进行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动态的监管机构,如煤炭资源数据库等。利用监管来控制生产要素向过剩产能的配置,确保规划方案能够行之有效。其次在开采规范来看,可以借煤炭市场宏观经济下行的机会,整顿并规范现有的开发秩序,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开发、保护和审批的流程规范,严厉打击煤矿开釆权倒卖,乱开矿等混乱行为。对环保不达标、产能小、技术落后导致资源浪费程度高的煤矿要坚决进行关停。

全面加强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监管,建立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制度。矿山企业必须按照批准的开采设计方案,遵循“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严格规范矿业开发活动;全面提高t山废弃物处理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循环经济建设,重点推进大中型矿山废弃物零排放,努力做到固体废物利用率、废水重复利用率、土地复垦率达到理想状态,基本实现排放无害化、矿区环境优良化。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