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断裂带对中国上市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73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从董事会断裂带的角度出发,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高阶梯队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董事会断裂带对海外并购绩效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其次,本文收集了上市公司全样本的财务数据、并购数据、高管数据,通过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固定效应模型、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对理论分析中提出的假设进行了检验,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经济全球化加快了生产要素的跨区跨界流动,全球兴起了跨国并购的浪潮。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不仅可以实现自己在业务上的扩张、借此拓宽国际市场,还能够借助东道国的平台进一步改进自身技术、优化管理方法、获取一系列资源。
在国际直接投资大幅受到冲击的 2018 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 1430.4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更是高达 1.98 万亿美元,相较于 2002 年末存量增长了 65.3倍,中国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全球分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大幅度跃升至第 3 位,对外投资大国地位持续巩固,中国已然成为拉动全球跨境直接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
董事会通常是企业重大投资决策的把关者,其判断影响着企业的国际并购选择。管理者的职业背景、教育经历等个人因素往往会对其价值认知产生重大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根据高阶梯队理论,管理者的个人经历、价值观及认知能力可以对企业的决策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逄嘉宁,2020)。董事会断裂带是指董事会内部被不同的董事会特征变量分割成为 N 个子组,这种分割方式会对团队内部的个人行为以及团队整体决策行为产生影响。Kaczmarek et al(2012)将断裂带的概念从群体有效性和社会认同文献发展到公司治理研究,他们认为断裂带是理解董事会动态的一个重要工具。
当前的文献主要从宏观层面及企业层面来探讨海外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从高管层面研究海外并购绩效的文章也侧重于研究高管的某一项特征(例如高管的年龄、性别、海外经历等)对海外并购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希望从董事会断裂带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对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的影响方向与影响机制,为企业后续进行公司治理、实施人才引进策略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

1.2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1.2.1 研究思路及重点
本文将“总结文献、发现创新点、理论分析、提出假设、实证分析”作为总体的研究思路,重点在于探究董事会断裂带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方向与作用机制。首先分析和归纳现有的文献,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从宏观的政策层面和微观的高管及企业层面出发来研究海外并购绩效,目前从断裂带层面进行机理分析的文章很少。因此,本文从董事会断裂带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对海外并购绩效的作用机制,提出了“董事会断裂带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绩效?如果董事会断裂带确实会对海外并购绩效产生影响,其作用机制有哪些?”两个问题。其次,本文从社会认同理论、高阶梯队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董事会断裂带对海外并购绩效起到负向影响的研究假设。最后,通过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固定效应模型、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对作用机制以及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结合安慰剂检验法、替换被解释变量的方式对实证结果进行检验,从而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启示与展望。
1.2.2 创新之处
本研究对董事会断裂带如何影响海外并购绩效展开了分析,文章中可能的研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前从董事会断裂带的角度来衡量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文献较少,并且相较于以往的文献,本文在模型当中加入了是否在当年进行海外并购的指标 M&A 与董事会断裂带的交乘项来研究董事会断裂带对海外并购绩效的调节作用。
第二,当前的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发生了海外并购的上市公司,样本量较少,本文通过匹配 2008-2018 年 A 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海外并购数据、高管特征数据形成了全样本的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OLS 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DID)来研究董事会断裂带对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第三,本文从断裂带强度、断裂带距离、关系型断裂带、任务型断裂带等角度来说明不同类型的断裂带对海外并购绩效的影响,对后续企业进行公司治理、人才引进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跨国并购绩效的决定因素
2.1.1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特点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具有交易量及投资金额高、国有企业占重要地位且民营企业表现活跃、以横向并购为主、交易区位集中等特点。从交易规模上看,我国的跨国并购无论是并购数量,还是并购金额,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从并购主体上看,虽然大中型国有企业在跨国并购浪潮兴起之初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近年来,民营经济也不甘示弱,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在海外并购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营企业与政府关联度相对较低,更倾向于借助自身关系网络进行并购决策布局,其在近几年中发生海外并购的企业数量甚至超过了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然而国企的海外并购交易金额较大。从并购类型上看,我国企业倾向于发生水平并购,这种并购方式可以为我国企业扩大产能、提高销售量提供有利支持,也能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入更多资源与技术。从交易对象的地区分布上看,尽管中国进行海外并购的目标区域已经遍布全球,但还是更倾向于与发达国家产生并购关系。2.1.2 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
2.1.2 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因
素胡杰武,韩丽(2016)将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分为国家、公司和交易层面,他们认为在短期内,不同的并购目的、并购所得的实质经营资产是否位于国内会对财富效应产生显著影响。
李燕,李应博(2016)指出纵向并购是促进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有力举措;大型企业往往会因其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及其自身所具备的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在并购的长期过程中脱颖而出;国有企业的政府背景强大,这使得它们在并购初期更容易获得股民的青睐,但从长期看,民营企业会充分发挥其灵活的决策机制,并借此在整个并购过程中收获更高的长期绩效;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的长期超额收益提升越显著。吴先明,张玉梅(2019)指出在发生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制度背景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体现在国企易得政府帮助,加之其本身资源丰富,可以更为轻松的实现并购目标;不利的一面表现在政府会干预国企决策,从而更易导致不良的海外并购结果。
..............................

2.2 董事会断裂带的定义与衡量方法
2.2.1 董事会断裂带的起源及分类
断裂带的概念基于对齐方法,该方法假设多个特征在单元成员之间同时对齐(Kaczmarek, Kimino &Pye, A.2012),断裂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断裂带强度、断裂带距离、断裂带交乘项(梁上坤,徐灿宇,王瑞华,2020),即断裂带强度*断裂带距离。Meyer et al (2015)认为断裂带将团队分割成了同构的子群,这种分割方式会对团队成员的个人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Meister et al(2019)在断裂带理论中引入了时间概念,研究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组间的断裂带的特征会如何影响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多条断裂带的动态特征将如何影响子群行为,结果表明,子组行为不仅取决于当前断裂带的特征(例如,断裂带强度,类型和激活),还取决于历史存在的组间断裂带。各种类型的断裂带得以共存并且对组内的影响是累积的,组内的某一条强大的断裂带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一定会抵消其他断裂带的影响。
董事会断裂带曾经主要根据人口属性(例如性别,年龄,种族和国籍)进行划分(Choi &Sy, 2010),当前研究人员也根据一系列其他属性(例如功能背景,教育背景,工作任期,性格类型,语言能力)对其进行划分(Meister et al, 2019;李维安,刘振杰和顾亮,2014;Richard et al,2019)。不同类型的断裂带会对整个高管团队以及公司战略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任务相关的断裂带较强的公司更有可能增加战略变化的可能性;教育背景相关的断裂带越强,整个高管团队对不同的专业知识接受程度更高,并且会更加重视知识基础不同的子群体成员的贡献(Richard et al,2019);高管团队中的关系相关(尤其是教育水平)的断裂带越强,越不利于企业的战略变化,而任务相关的断裂带强度在企业实施战略变化时会起到正向促进的影响,它们都会受环境动力因素所调节(Richard et al,2019)。


表 3-1 变量定义

.................................

3 实证分析.........................................16
3.1 计量模型设定.........................................16
3.1.1 基本计量模型........................................16
3.1.2 建立 PSM-DID 模型........................ 16
4 结论、启示和展望...............................39
4.1 研究结论..........................39
4.2 研究启示.......................................40
4.3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40

3 实证分析

3.1 计量模型设定
3.1.1建立 PSM-DID 模型
本文采用倍差法(DID)识别董事会断裂带对海外并购长期绩效的影响,定义样本中发生了海外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为实验组,通过为实验组寻找与其发生海外并购行为前各方面特征非常相似的对照组,作为实验组的“反事实”。采用倍差法有利于减少由于反向因果、遗漏变量等带来潜在的内生性问题(陈丽丽,郭少宇,2020)。为实验组匹配出合适的对照组为本文的关键,因此,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控制组为在研究区间内未发生海外并购的上市公司,实验组与之相对应,然后通过计算倾向得分的方法,根据分数匹配两组得分水平相当的个体,从而排除控制变量的对结论影响,保证实证结果的可靠性。


表 3-1 变量定义

.........................

4 结论、启示和展望

4.1 研究结论
本文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董事会断裂带对中国上市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的影响。首先,基于文献分析法,对断裂带的来源、好处、不利影响及计算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发现已有的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宏观层面、企业层面、交易层面及高管的单一指标层面来研究这些因素对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绩效的影响,从断裂带层面进行的研究的文章较少,对董事会断裂带如何影响海外并购绩效缺乏完整的分析。基于此,本文从董事会断裂带的角度出发,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高阶梯队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董事会断裂带对海外并购绩效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其次,本文收集了上市公司全样本的财务数据、并购数据、高管数据,通过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固定效应模型、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对理论分析中提出的假设进行了检验,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根据以上步骤,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董事会断裂带对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绩效起到负向影响作用。从模型中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断裂带均会对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绩效起到负向影响作用,其中断裂带强度所带来的负向影响是最强的。从安慰剂检验、替换被解释变量等检验结果中可以发现,模型得到的结果基本稳健。
第二,加入控制变量以后,断裂带指标对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程度下降,说明企业海外并购长期绩效的变动也取决于企业其他的财务指标,但降低程度不高。
第三,董事会断裂带对海外并购绩效的影响有多重作用机制,当断裂带强度较大时,组内认同感过强,在这种情况下,子群体成员间的认同差异会更大,认知偏见也会更加严重;团队之间也会形成一种互相比较、互相排斥的氛围,这种氛围感会降低董事会所意愿承担的风险水平,使得整个董事会倾向于选择更加安全并有所妥协的最终决策;董事会断裂带的存在还可能削弱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效力,加剧管理层的自利行为;除此之外,社会类别断裂带也会影响成员之间沟通交流的顺畅性,子群体间所存在的偏见与歧视也会对整个战略决策的过程造成一定的阻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