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后到党的十六大以前这段时期,我国主要实行“引进来”战略,此时,我国并不具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所需要的经济基础。但随着西方发达国家日益重视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和低端产业的转移,以往通过引进外资“借力”发达国家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我国需要通过向外输出资本的方法实现技术的逆向溢出。基于这一背景,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了“走出去”战略,此后,在国家的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以下简称 OFDI)的规模日益扩大。商务部《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自我国开始统计 OFDI 数据以来,我国 OFDI 流量已从 2002 年的 27.0 亿美元增加至 2018年的 1430.4 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年均增长率达 30.3%;而 OFDI 存量也由 2002年的 299.0 亿美元增加至 2018 年的 19822.7 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年增长率达32.3%。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共有 2.7 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了 4.3 万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 188 个国家,覆盖率超过 80%。投资方式日趋多样,实物投资、股权置换、联合投资、特许经营、投建营一体化等方面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投资质量日益提高,相关部门对企业对外投资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逐步规范,市场主体对外投资决策走向成熟,非理性投资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由此可见,我国 OFDI 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在积极开展 OFDI 活动的同时,人口红利所带来的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使得我国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联合国贸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出口总额已从 1992 年的 788.2 亿美元激增至 2018 年的 24867.0 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 14.7%。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一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出口什么,而非出口多少”(Rodrik,2006)。虽然在“量”上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出口大国,但受限于较低的劳动力质量以及相对落后的技术水平,我国出口在“质”的方面距离出口强国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也导致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长期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位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分别为出口产品质量的相关研究以及 OFDI 母国效应的相关研究。本部分从这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并进行简要评述。
1.2.1 出口产品质量的相关研究
已有关于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第一,有关出口产品质量定义的研究;第二,有关出口产品质量测度方法的研究;第三,关于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测度的研究;第四,关于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1.2.1.1 出口产品质量的定义
伴随着劳动经验的积累以及生产力的提高,分工这一现象逐步从国家层面深入至产业层面,再由产业层面深入到产品层面。分工的不断深化使产品的异质性特征愈发突出。因此,准确评判或衡量一种产品的异质性对于估量其蕴含的价值,进而考察某一生产部门,乃至某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质量”一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对于“产品质量”这一概念的定义,早期研究主要来自于管理学领域的学者,如 Shewhart(1931)在其著作《关于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分需求方和供给方对“质量”进行定义,认为“质量是符合消费者需求及独立于消费者需求之外的产品特性的总和”。此后,其他学者针对“产品质量”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如田口玄一(1983)在其著作《质量工程学概论》中指出,“所谓质量是商品给社会福利带来的损失。质量好意味着在相同功能条件下,相对于其他同类型产品而言,具有故障更少,耗电更少,寿命更长等特性,故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损失也更少”;Garvin(1985)从特点、性能、可靠性、一致性、耐久性、维修性、美观性和无形感知八个层面对产品质量的概念进行描述。随着学界对产品质量这一概念的讨论逐渐深入,一些国际组织开始重视这一问题。1986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ISO)在其 ISO8402:1986 标准文件中,将产品质量定义为“反映某种产品或服务满足使用者外在或内在需求的能力与特性的总和”。2000 年又在其 ISO9000:2000 标准文件中,将产品质量的定义进一步修订为“产品某种固有特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
.......................
2 OFDI 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与模型构建
2.1 OFDI 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
2.1.1 不同动机 OFDI 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
2.1.1.1 市场寻求型
所谓市场寻求型 OFDI,是指以抢占国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对致力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隐形的壁垒。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并抢占海外市场的方式就成为一种有效的途径。一方面,在东道国当地建厂并进行生产销售可以绕过东道国设置的贸易壁垒,从而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在东道国进行生产销售可以准确地把握当地市场的需求特点,从而有效实现对东道国市场份额的占领。本文从开拓市场和替代贸易两种渠道阐述市场寻求型OFDI 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
1.开拓市场
投资国具有一定垄断优势或比较优势的企业,通过在东道国进行并购活动,或建厂并进行生产销售,一方面可以刺激当地对上下游产品的需求,带动本国出口,提升企业绩效;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可以通过扩大东道国市场份额谋求更多利益。两方面综合作用使得企业收入提高,利润增长,从而有余力进行自主研发,最终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而对于投资国内那些不具有垄断优势或比较优势,但存在过剩产能的企业,其可以在一些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避免在投资具有较大市场规模国家时面临的由激烈竞争产生的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地转移过剩产能。二者同时作用,使得这些企业在开拓市场的同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足以支撑自身生产方式的革新及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2.替代贸易
投资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或绿地投资,进而在东道国当地进行生产经营,能够替代出口,进而绕过东道国设置的贸易壁垒;此外,在东道国建厂或并购能够享受到当地政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市场占领速度,为企业创造可观收益;最后,相比于在国内生产后进行出口,在东道国当地进行生产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投资国企业在当地的长期稳定发展。一旦站稳脚跟,投资国企业便可以有余力进行生产结构的调整,从而实现产品质量及包括在内的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
2.2 OFDI 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理论模型构建
本文参考 Fan 等(2015)、杨连星等(2016)的研究,构建基于新新贸易理论框架的理论模型,将对外直接投资引入异质性企业的生产决策中,以此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微观机制。
本文所构建理论模型的研究主体为购买(或进口)中间品并进行出口的企业,这类企业具有足够的生产规模以产生固定成本。企业可以自行决定出口产品质量,质量越高,企业面临的需求量就越大,但相应的边际成本也越高。此外,模型不考虑关税壁垒等贸易成本及运输成本的影响。通过该模型可以看到,通过不同动机、不同区位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降低了进口中间品的边际成本(集约边际)并增加了进口中间品的种类(广延边际),最终实现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投资动机和投资区位两个角度对 OFDI促进母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机制进行梳理。就投资动机而言,市场寻求型 OFDI主要通过开拓市场和贸易替代两种途径对母国出口产品质量施加正向影响;技术寻求型 OFDI 主要通过成果分享、成本分摊、人才交流和知识吸收四种途径对母国出口产品质量施加正向影响;资源寻求型 OFDI 主要通过降低成本和拉动出口两种途径对母国出口产品施加正向影响;效率寻求型 OFDI 主要通过降低劳动力等投入要素成本来实现母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就投资区位而言,流向欠发达国家的顺梯度 OFDI 主要通过获取廉价劳动力、抢占市场和带动上下游行业三个方面促进母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流向发达国家的逆梯度 OFDI 则通过吸收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提升竞争力和避免寻租成本等途径来达到提升母国出口产品质量的的。二是通过构建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理论模型来说明 OFDI 对母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即 OFDI 能够降低出口企业中间品投入的边际成本,并增加中间品投入的种类,最终实现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
3 我国 OFDI 和出口的发展及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 25
3.1 我国 OFDI 的发展....................................... 25
3.1.1 我国 OFDI 的增长........................... 25
3.1.2 我国 OFDI 的分布............................ 26
4 OFDI 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4.1 国家层面............................. 51
4.1.1 计量模型构建、方法与数据选取......................... 51
4.1.2 静态面板估计........................ 53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68
5.1 研究结论................................... 68
5.2 政策建议................................. 69
4 OFDI 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国家层面
就宏观层面的实证研究而言,考察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无疑是探究这一命题最为直接的方式。本节以 CEPII BACI 数据库中的 168 个国家为样本,通过构建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为了控制计量模型中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本文在实证过程中对所有变量均做对数化处理。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 4-1 所示:
......................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作为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实现途径,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而其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多方面影响就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论如下:
第一,本文通过理论机制梳理与理论模型推导,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正向影响。就理论机制而言,本文发现不同动机、不同区位的对外直接投资从不同角度对母国出口产品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如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获取东道国有关生产的技术知识、促进两国人才交流、以合作方式分摊并降低研发成本、共享研发成果等渠道提升母国出口产品质量;又比如以欠发达地区为投资目的地的逆梯度对外直接投资则通过获取廉价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抢占市东道国场、带动上下游行业发展等方式对母国出口产品质量产生正向影响。就模型推导而言,本文通过在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构建理论模型,发现企业通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有效降低了进口中间品的边际成本(集约边际)并增加了进口中间品的种类(广延边际),最终实现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第二,本文通过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度,发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通过对产品质量进行细分,本文发现早期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分布以低质量为主,后来中等质量产品占比逐渐提高,目前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出口类型。而高质量产品占比则始终处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这也是制约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就出口国而言,本文发现我国出口至发达国家的产品中,中等质量占比最大,其次是低质量产品和高质量产品;而我国出口至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则以中、低质量并重。就出口行业而言,本文发现,各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分布具有较大差异。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