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取了垂直专业化水平、要素禀赋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外商投资、技术创新、出口规模六个影响因素,运用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因素。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欧盟作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与中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往来。具体地:欧盟与中国互为第一大与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是欧盟的第一大进口市场与第二大出口市场;2017 年,根据欧盟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与欧盟货物贸易总额高达 6400 亿美元,较 2016 年增长 13.7%,其中,欧盟对中国的出口额与自中国的进口额分别为 2218.9 亿美元、4225.8 亿美元,分别比 2016 年上涨 19.1%、11.1%。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机电产品处于不可或缺的位置。从 1995 年起机电产品是中国的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欧盟是中国机电产品最主要的出口市场之一,2017 年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额为 2112.3 亿美元,机电产品是中国出口欧盟的第一大类商品,占中国出口欧盟货物总额的 50%,中国机电产品占欧盟进口市场 24.4%的份额。伴随着中欧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失衡和贸易摩擦问题凸显。根据欧盟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货物贸易顺差为 2006.9 亿美元。欧盟认为中国挤占了其成员国更多的就业机会,影响了其成员各国的工资收入水平,因此对中国输欧产品加大了双反调查力度,比如欧盟 2012 年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
在全球价值链和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下,由于贸易壁垒与运输成本的降低、通信技术的进步,中国从日韩等国进口中间产品加工后出口欧美国家,产品生产跨越国界,被划分为许多不同的中间环节,存在着大量的中间品贸易。而传统的贸易统计口径导致对大量的中间品贸易的重复计算,夸大了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贸易差额,获得的贸易利益也会存在“失真”。为此,2010 年世贸组织提出“世界制造倡议”,号召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核算世界各国在双边贸易中的出口增加值,以此来衡量双边贸易利益。相比较而言,在垂直专业化分工下的出口增加值可以刻画出各国在出口中的新增价值,最能体现各国真实获得的贸易利益。鉴于此,本论文将用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来衡量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的真实贸易利益,测算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研究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提出针对性建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本论文以贸易利益这一国际贸易理论重点研究问题为出发点,以中国与欧盟为研究对象,通过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的出口增加值,以此来衡量中国机电产品在出口中获得的真实贸易利益,出口增加值用于下一步实证检验。
(2)实证检验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因素,并表明其影响方向及大小,从而为提高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提出针对性建议。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一国开展国际贸易时最关注的是获取贸易利益的多少。测算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及探讨其影响因素,可以有效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出口增加值及出口贸易利益的研究,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提高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及出口贸易利益提供理论支撑。
(2)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加快中国传统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转移,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性。测算中国机电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增加值,有利于衡量中国机电产品真实获得的出口贸易利益;深入研究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的因素及其传导机制,有利于为提高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促进中国机电产品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
2 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2.1 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分析
(1)中国机电产品对欧盟的出口总量
表 2.1 为 2000-2017 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机电产品总量,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在传统贸易统计下中国机电产品对欧盟出口的总体规模。从表中可以看出2000-2017 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盟的贸易额从 2000 年的 164.6 亿美元上升到2017 年的 2112.3 亿美元,突破了 2000 亿美元大关。从整体趋势来看,2000-2017年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额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中间虽有个别年份的出口额较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较小,说明中国机电产品对欧盟出口的整体情况较好,应进一步扩大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的出口。出口总量用于与后面测算的出口增加值做比较,以表明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盟获得的真实贸易利益。
.............................
2.2 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结构分析
(1)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在机电产品的研究中,不同学者对机电产品的划分标准各不相同,为了保持与本论文第三章的统一性,本论文在分析机电产品出口商品结构时,采用根据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分类标准(ISIC Rev.4.0)对其进行归类。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机电产品如下表:
图 2.2 表示的是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盟的商品结构。由图可以看出,C26 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是每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额最大的机电产品,其增长速度最快。2011 年,C27 电力设备出口额超过 C28,成为中国向欧盟出口的第二大类机电产品。C28 未另分类的机械和设备的制造与 C26 的年变化趋势相似,对中国向欧盟机电产品出口的贡献排在第三位。与前三大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C25 金属制品、C29 汽车、挂车和半挂车的制造这两种机电产品的出口排在最末,年均增幅较小。
从图 2.2 中还可以发现,2009 年之前,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的出口主要是C26 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2009 年之后 C27 电力设备、C28 未另分类的机械和设备出口额大幅度提高,其他机电产品的出口额与过去相比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商品结构在欧盟市场存在一定的转变,这种转变为中国在机电产品行业谋取了更多的贸易利益。
..............................
3.1 出口增加值测算方法、数据来源及数据选取..........................14
3.1.1 测算方法...............................14
3.1.2 数据来源及选取...........................15
4 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因素分析........................22
4.1 要素禀赋比较优势......................................22
4.2 规模经济因素....................................23
5 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8
5.1 变量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来源..............................28
5.2 实证过程..............................29
5 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本论文选取了 2000-2014 年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其真实反映了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盟的贸易利益。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数据来源于本论文计算结果,在实证模型中用 Y 表示。
(2)解释变量
第一,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与欧盟发达经济体相比较而言,中国是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因此,本论文利用劳动生产率指标表示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劳动生产率越高,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盟的增加值越大,劳动生产率对机电产品的出口增加值有正向影响。中国机电产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等于机电产品行业工业増加值/机电产品行业年平均从业人数。机电产品行业年平均从业人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2000-2014 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因为《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缺少 2008年以后的机电产品行业工业増加值,所以本论文机电产品行业的工业增加值来自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劳动生产率在本论文中用 X1 表示。
第二,规模经济。机电产品在生产链的不同生产环节对规模经济效应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反而规模经济的差异性越大,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就越高,获取的贸易利益也会更多。关于规模经济指标的选取,本论文借鉴江希、刘似臣(2014)研究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及其影响因素这一文章,规模经济的代理变量为:机电产品大中型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机电产品的企业总数之比。中国机电产品大中型企业的销售收入和企业总数数据均来自于 2000-2014 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规模经济在本论文中用 X2 表示。
第三,外商投资。本论文采用机电产品行业实际利用外资作为外商投资的代理变量,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外商投资在本论文中用 X3 表示。
第四,技术创新。本论文选取机电产品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作为科技创新的代理变量,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技术创新在本论文中用 X4 表示。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论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机电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增加值。通过测算得到的结论是:在 2000-2014 年之间,除个别年份外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从增加值率来看,2000-2014 年增加值率先下降后上升,增加值率整体处于 25%-40%之间,短时期内很难快速提高。虽然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总量较大,但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率处于较低的水平,这说明中国在机电产品贸易中的实际获利并不高,国内中间品投入所获得的利益还有待提高;细分类别来说,中国机电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增加值中,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的出口增加值位居第一,可见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的出口增加值在整个机电产品的出口增加值中处于较高水平。但从出口增加值率来看,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的出口增加值率并不高,这表明中国机电产品对欧盟的出口中,出口增加值的增长与贸易获利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出口总量的扩张作用,而不是因为机电产品增加值率的提高。
本论文利用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因素。通过模型检验得到的结论是:出口规模、垂直专业化、规模经济、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四个因素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盟的增加值有正向的影响。其中,自变量出口规模、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出口增加值的影响程度高于其他变量,出口规模的影响程度位居第一,其次是垂直专业化水平,其余依次是要素禀赋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外商投资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盟的贸易增加值的影响不显著,这是因为外商投资产生的资本挤出效应大,并且中国机电产品的外商投资企业主要的出口方式是加工贸易,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增加值率低较低,导致外商投资产生的正效应与负效应相互抵消;技术创新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盟的贸易增加值的影响不显著,是中国机电产品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要素投入不够,导致中国机电产品的附加值较低,科学技术还没转化成明显的生产力等原因造成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