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种子进出口国际贸易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26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先对农产品贸易领域所运用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梳理,从需求与供给、国内外投资、世界政策与环境这几个方面,分析影响中国水稻种业进出口贸易增长的相关因素,并总结为十四个方面。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稻谷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据国际水稻研究所(lRRI)数据显示,2020 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 75 亿,2050 年达 89 亿,而人口增长又主要集中在许多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食的发展中国家。亚洲是世界最主要的主要粮食作物消费区,同时也是最大的粮食作物生产区。2016 年,稻谷种植面积亚洲以总面积的 90%占据首位,总产量亚洲占世界稻谷产量的 90%左右。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种子生产国、需求国之一。中国、南亚和东南亚是亚洲水稻三个主要产区,
2016 年,中国稻谷产量占亚洲的 38%,占世界稻谷年总产量的 30%,居世界首位。而在过去十几年中,稻谷种植面积常年在 2900 至 3300 万公顷左右,2016 年水稻用种面积为 3016.24 万公顷,稻谷产量 20693.4 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 33.58%。全国约有 8 亿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占到我国总人口数的 6 成以上。“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起点,是农作物种子、农药、肥料、农机等基本农业生产资料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良种子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的种子市场规模约 500 亿美元,根据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使用量、种子价格计算,2016 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值合计 884.61 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农作物种子对外贸易规模呈现上升趋势。根据中国海关数据库及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种子的进口额从 1995年的 0.4 亿美元增加到 2016 年的 2.88 亿美元,出口额从 1995 年的 0.3 亿美元增加到 2016 年的 2.12 亿美元,进出口额分别增加了 7.2 倍和 7.06 倍。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中国企业要想在本国市场中自我运行显然是不可能的。外国企业必将涌入中国,中国的企业也必须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竞争。2016 年中央明确要求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2016 年种业改革政策频出,创新投入不断加大。
........................

1.2 研究的相关理论、思路及方法
1.2.1 相关理论
(1)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现状及研究综述
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综述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贸易总额不断增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的统计数据,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从 2004 年的 510.60 亿美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2013.9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
尽管农产品的进出口总额按年均约 12.78%的幅度增长,但进口额由 2004 年279.70 亿美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1258.60 亿美元,增速明显快于出口。2017 年农产品进口额相较于 2016 年增长约 13.79%,出口额增长约 4.02%,进口是出口的三倍。
整体上看,从 2004 年开始,农产品贸易额出现逆差 48.80 亿美元,由长期顺差转变为逆差。进口额分别在 2008 年增长 42.37%、2010 年增长 37.86%以及 2011年增长 30.58%。到 2017 年,贸易逆差已高达 503.3 亿美元。如表 1.1 所示。

...........................

2 影响中国水稻种子进出口贸易的因素分析

2.1 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进出口贸易的整体情况
2.1.1 中国种子进出口贸易发展历程
(1)种业贸易的初始阶段
我国的种子对外贸易在国际舞台上起步较晚,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是中国种业贸易的初始化阶段。从 1950 年到 1963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于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四自一辅”的方针,即“自选、自繁、自留、自用,国家辅之以调剂”。这时期种子呈现种粮不分,种子生产尚未从粮食生产中分离出来。商品率极低,种子实际交换数量很少,交换形式基本是以物易物,品种的增产效果没有在交换比价上明显体现。从 1964 年到 1977 年,种子商品逐渐被社会承认和接受。这时候种粮生产明确分工,创建了县乡两级良种场。逐步建立起种类农作物的研究机构,开展各类农作物的育种工作,引进了一批国外品种资源,建立了国家种子资源库。种子商品化率提高,但商品供种量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在国际市场上也只限于国有中国种子公司引进推广国外优良品种,进行少量农作物品种的交易,垄断经营。
(2)种业贸易发展阶段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每年从国外少量进口一些发达国家培育的优良品种,或是有增产效果、有抗寒性、能高产的特殊用途的种子。在这个阶段,国际的种业公司彼此之间还进行合作制种。一般由发达国家提供有科技含量的原种或是杂交亲本,在发展中国家气候地理环境合适的地方进行繁殖常规及杂交种子,当繁殖的种子收获后再全部返还给国外种业公司。当时,我国就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际种业公司签订了十几份合作制种的贸易合同。
在国际种子贸易中,对于培育出的新品种,育种者是可以申请各国的专利,尤其是杂交种亲本。我国在国际上首创的是水稻的杂交制种技术,我国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制种技术代表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这项技术在 80 年代就已申请了专利并转让给美国,中方提供亲本,协助美国生产出杂交水稻种子,再向世界各国进行专营销售。
........................

2.2 中国水稻种子进出口贸易变化的整体情况
我国杂交水稻自 20 世纪 70 年代诞生到今天以几系为主导的阶段,其技术一直使中国水稻种业科技长期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因此,我国水稻种子进出口贸易主要表现为贸易顺差。
中国的水稻种子包括杂交水稻种子和常规水稻种子。根据海关《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国际公约》(即 HS 编码),进出口的水稻种子自 2002 年起,包含二个编码,分别是 10061011 种用籼米稻谷和 10061019 其他种用稻谷。在本文当中所涉及的水稻种子,其相关进出口数量及金额包含 HS 编码上述二种编码种子的相关数据。

如图 2.4 所示,2006 年之前,中国水稻种子贸易差额基本呈现稳中有升的增长势头。随着我国的国门的打开及相关开放政策的制定,从 2006 年到 2011 年,中国水稻种子的贸易差额增长速度加快。受到 2012 年中国大米进口数量激增的影响,国内大米的相关上下游行业都受到了冲击,水稻种植及水稻种子贸易都在 2012年通过相关的数据体现出了剧烈的波动性。
..........................
3 基于灰色模型的中国水稻种子贸易顺差成因的实证分析...................................... 43
3.1 灰色关联度模型构建........................... 43
3.2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45
4 基于灰色模型的中国水稻种子进出口贸易趋势预测分析.................... 65
4.1 灰色模型预测理论........................... 65
5 结论.......................... 72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5.2 中国水稻种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72

4 基于灰色模型的中国水稻种子进出口贸易趋势预测分析

4.1 灰色模型预测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就是对在一定方位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的预测。尽管过程中所显示的现象是随机的、杂乱无章的,但毕竟是有序的、有界的,因此这一数据集合具备潜在的规律,灰色预测就是利用这种规律建立灰色模型对灰色系统进行预测。
灰色预测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异程度,即进行关联分析,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来寻找系统变动的规律,生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状况。其用等时距观测到的反应预测对象特征的一系列数量值构造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某一时刻的特征量,或达到某一特征量的时间。
.....................

5 结论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水稻种子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对水稻种子的进出口贸易从进出二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影响水稻种子进出口两方面的主要因素,并通过灰色关联度的实证进行了验证,对未来中国水稻种子进出口贸易的规模进行了灰色模型的预测。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研究,得到了中国水稻种子进出口贸易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时所呈现的特点。
(1)从 2003 年至 2006 年,本阶段中国水稻种子进出口贸易呈现贸易顺差格局,贸易顺差以平均 33.29%的增速增长。造成本阶段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在入世后,一系列国内外的开放措施造成的。
(2)从 2006 年至 2011 年,本阶段中国水稻种子进出口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速高达 40%以上。影响本阶段中国水稻种子贸易顺差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外商农业投资的大量增加。
(3)从 2011 年至 2017 年,本阶段中国水稻种子进出口贸易差额呈现大幅波动情况,在 2013 年前后波动幅度从下降 47.79%一下变为增长 69.11%。这主要是世界水稻种子的需求变化所造成的。
从对中国水稻种子贸易顺差的预测来看,在未来十年,中国水稻种子进出口贸易仍将按平均 0.2%左右的速率持续递增。外商资本的进入仍将是影响我国水稻种子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合理控制外商农业企业的数量,这对中国水稻种子贸易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