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据《2017 世界投资报告》,2017 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近 1310.40 亿美元,同比增长 4.00%,是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2017 年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中,服务业达到了 72.9%,总额为 954.4 亿美元。投资额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租赁与商务服务、金融和房地产。服务业逐渐成为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的重心。根据各省的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湖北省 FDI 平均三年增长率在全国省级排名第二,并且在 2015 年的同比增长率已经位列第一。在 2016 年湖北省产业结构占比中,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服务业在 2017 年同比增长18.49%,而制造业仅为 0.88%,说明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截至 2016 年底,湖北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数为 253 个,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 168 个,占比66.4%,说明大部分的外商投资金额都聚集在服务业。在湖北省服务业 FDI 总额中,生产性服务业 FDI 实际使用外资的占比较小,在 2016 年仅为 34.5%,与其他省份以及北京、上海还有很大差距。
...............................
1.2 文献综述
在国外的研究中,生产性服务业始终处于热点话题的地位,但是国内研究者对该行业的研究发展缓慢,直到 2003 年,才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文献数量偏少。本文通过对内外文献的查阅,归纳出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 FDI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商对生产性服务业投资的原因、产生的经济效应、以及影响外商对生产性服务业投资的因素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 FDI 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Nigh(1986)、Li 和 Guisinger(1992)的论文中提到,在金融领域里面银行业进行 FDI 时会将市场开放程度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
Vem Terpstra 和 Chwo-Ming Yu(1988)的论文发表中论证到,国外投资者对广告这一业进行投资的影响因素有市场规模、客户群数、区位因素、公司发展战略和跨国投资经验及应对风险的能力。
Culem(1988)的研究表明,东道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经济规模情况,投资行业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东道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这几个因素成为投资者的考虑的必要条件。
Terpstra 和 Yu(1988)、Moshirian(2001)以及 Buch 和 Lipponer(2004)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选择在金融、保险、广告等部门时会把市场规模与市场增长潜力等作为主要研究因素;
Yamori(1988)的研究表明,将投资地区的制造业 FDI 的规模作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的考察对象。
Goldberg&Johnson(1990)研究发现,国外投资者主要考虑的是资本费用、市场规模、经济增长潜力、汇率和贸易规模。
..........................
2 生产性服务业和相关理论概述
2.1 生产性服务业概述
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也称为生产者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相对应,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Machlup(1962)是最先提到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研究者,后来 Greenfield(1966)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定义:生产者部门主要作为企业、组织及政府的最终消费对象,并且为这些部门提供相关的服务产品。Browning 和 Singelman(1975)又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这一概念。有的学者是从服务对象视角出发,服务对象为公司、团体以及政府,也有的学者是从服务功能视角出发,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通过在市场中以直接交易或者间接交易的形式存在,是一种中间投入。对国内外各研究学者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和最后进行总结如下,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政府或其他组织,根据对特定服务的需求,进行生产和运行,并最后衍生出生产性服务业,为服务对象降低管理和生产流通成本,提高所得利润。
本文参照的是国家统计局《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并将湖北省统计局数据可获得性为划分主要依据,确定研究的生产性服务业分类包括五个类别: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2 理论基础
2.2.1 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最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由美国学者海默提出,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如何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使得国内企业发展更加国际化。由于技术和知识市场等的不完全,会使得结构性市场不完全,从而导致国际直接投资。在不完全竞争的环境下,企业可以产生不同的垄断优势。首先,由于产品的差异化、不同的销售策略和企业在整个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的多少会使企业形成市场垄断的优势;其次,管理者的水平的差异、企业总体的金融实力和所掌握的技术会使企业形成生产垄断的优势;再次,企业通过不同的兼并和收购,不断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会使企业形成规模经济的优势;之后,政府的相关政策和产业扶植,会为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形成市场进入的优势;最后,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同国家的产业发展情况容易及时获取,有利于企业形成信息获取的优势。海默认为,外资企业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优势,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形成规模经济,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外资企业通过自身所拥有的有形优势和无形优势,在东道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在东道国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垄断优势。垄断优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随着经济的发展,
产品的国际化需求也更加强烈。
本文研究的生产性服务业属于高新知识密集型、信息密集型的产业,这些产业在技术和管理上存在垄断优势。根据垄断优势理论,生产性服务业能创造一定的利润空间,资本的逐利性会促进对外直接投资。但是这个理论研究的领域在发达国家,所以用来解释湖北省的情况存在局限性。
3 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13
3.1 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13
3.2 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 FDI 现状.............................. 14
4 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吸引 FDI 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20
4.1 经济规模.............................. 20
4.2 基础设施.................................... 21
4.3 市场开放程度................................. 22
5 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吸引 FDI 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28
5.1 变量选取及模型建立................................ 28
5.2 模型的回归与检验............................ 29
6 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吸引 FDI 的策略
6.1 引导外商集中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进行投资
从实证分析得出制造业 FDI 是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 FDI 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制造业 FDI 的发展,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
第一,湖北省要继续推动外商在制造领域的投资,但是投资领域需倾向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比如一些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相关设备电子设备制造业。推动湖北省制造业的发展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系列的服务性需求,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如中介、金融、保险等发展,使相关行业形成一种互动链接发展;第二,在外商投资方面可以鼓励跨国并购,通过把总部建立在国外,东道国只有部分股份,对其实施部分或完全管理的活动。通过并购的方式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丰厚的资金,有利于湖北制造业技术和产业的升级,也进一步扩大湖北制造业发展。第三,在研发方面,鼓励跨国公司投资湖北高端制造业,并且与国外研发团队建立合作平台,深度沟通和汲取研发经验,充分利用外商生产技术创新与技术升级。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并积极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开展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品牌管理。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打造高质量的制造业的发展基地和工业园区,吸引外资。第四,加强与相关产业的技术联系。比如汽车工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产业的联系,只有加强与其他产业的技术经济联系,才能利用湖北省制造业的技术优势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
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