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服务国际贸易出口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26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可能有的创新之处为:(1)两个研究对象之间关系的创新。目前,很少有文章研究海外基础设施与东道国之间服务贸易结构的影响。(2)实证论证两者关系的创新。目前国内学术研究两者关系并用数据模型论证并未曾涉及。不足之处在于:因数据的获取困难,时间序列的年限较短,同时反应经济性海外基础设施投资的指标选取不够全面。要进一步探讨具体的海外基础设施对服务贸易出口的拉动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已经历经快 4 年多,其影响正逐步扩散开来。“一带一路”战略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领域,我国对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区域内很多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部分发达国家也存在改进空间,但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存在巨大资金缺口(汤敏,林毅夫,2015)。另一方面,中国当时拥有逾 3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却只能长期购买收益率很低的外国政府债券。我国利用富余的资金帮助沿线国家改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既能破除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有效推动亚欧经济一体化,也可以为我国过剩资本和生产能力寻找新的市场,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的独特吸引力进一步凸显,对提高国民收入、扩大相关部门就业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林毅夫,2012)。从国际经验看,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每年的新建基础设施投资约占 GDP 的3.8% ~4.2%,如果加上已有设施的更新改造需求,总的投资规模高达 GDP 的6.3% ~7.5% (Estache,2007),我国在 2017 年国内基础设施投资总额更是高达 14 万亿元,占 GDP 的 17%。Wang 和 M ichael(2015)曾利用 Leontief 需求拉动模型测算了澳大利亚交通运输业对各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发现金融和贸易部门受到的拉动效果最为显著。Roland (2006)Roland (2006)关于基础设施投资的研究表明:基建投资具有很强的结构式凯恩斯乘数效应,会使得东道国在投资他国时也拉动本国产业发展。体现服务贸易就是:海外基建投资所带来的服务贸易出口会直接拉动一国服务贸易部门产生变化。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涵义是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具体到经济学内也分为两种。狭义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和信息的经济性基础设施。广义基础设施则除经济性基础设施之外还包括了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等社会性基础设施。本文所考量的是狭义基础设施的概念。
1.2.2 服务贸易
国际间服务贸易的确定具有一定复杂性,而各经济学家对服务贸易的研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本文引用 1994 年 4 月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对服务贸易做出的定义作为基础。
贸易结构是一段时间内贸易的总体情况,一般分为两种。广义贸易结构是指一国或地区和其他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构成。狭义的贸易结构则主要关注商品贸易,指的是一国或地区和其他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商品贸易构成情况。
服务贸易按照出现时间以及所包含的生产要素构成可分为两类:按照服务贸易出现的时间分为传统服务贸易和现代服务贸易;按照生产要素密集度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
........................

第 2 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本文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具备比较优势,才能与他国发生大量的海外投资,从而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产生影响。比较优势理论有静态和动态之分,接下来,本文将对这一理论进行阐述。
2.1.1 静态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最先提出的,强调的是国际贸易产生是因为相对技术差别以及相对成本差别,而不是绝对差别。该理论有严格的假设条件。这些假设包括:(1)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2)两国生产技术水平不同;(3)只有物物等价交换,要素投入只有劳动;(4)两国都是完全竞争;(5)两国间要素不流动;(6)生产成本不变;(7)无其它费用考虑,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两国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两国贸易都是平衡的。在假设条件下,各国出口其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出口其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实现专业化国际分工,整体生产效率提升。
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H-O 理论,以下简称 H-O 理论)是要素禀赋决定比较优势的核心理论基础,强调的是生产要素效率的利用率。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中,要素的投入只有劳动一种,H-O 理论在此基础上就行了扩充,加入了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加入资本生产要素之后,劳动与资本会相互影响,从而会影响最终产出的不同。这与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不同,其投入产出效率、生产成本以及机会成本都会有一定的改变。这时,两种生产要素会有一个资源即定下的最佳比例投入。因为,在假定一种生产要素不变时,单一的增加另外一种生产要素投入,一开始产出的总量是随着一起增加,但相对的边际产出是减少的,到达一个极值之后便会开始减少,也就是边际报酬递减。最佳比例投入意味着成本的最小化,决定了生产的成本,如若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以其它比例进行分配,则产出减少,单位成本上升。因而,要素禀赋决定了生产要素价格和两种要素投入比,决定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而决定贸易比较优势、专业化分工。
........................

2.2 产业转移理论
我国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向沿线国家转移了部分国内生产过剩、失去国内比较优势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积极改革实现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是产业转移理论在我国卓有成效的实现,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长期来看,产业转移就表述国与国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要素积累。伴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与要素积累,各国比较优势的转换也就意味着国际贸易时双方贸易地位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比较多与产业转移相关的理论,与本文内容切实相关的理论有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和“雁行”理论。
2.2.1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产业梯度理论将每个区域或国家进行了从低到高的分类,并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产业转移发生的条件以及要素进行了分析。理论假设每个区域或国家都属于某一经济发展梯度,并且有高低之分,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任何创新活动,例如: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以及管理方法,都是产生于高梯度的区域或者国家。在高梯度区域或国家创新之后,处于低梯度的国家通过不断的国家贸易和学习,将这类创新活动不断引入到自己区域或国家,从而实现梯度的升级。而高梯度区域或国家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地位,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这一理论关键在于,产业转移如若发生,必须是两区域或国家存在经济水平的梯度差异。
对于我国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一定的梯度差异。同时,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以及服务质量也是优于其它国家的,进而产生产业转移是合乎该理论分析模式,也为我国海外基础设施投资确立了地位。
........................
第 3 章 中国海外基础设施投资与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15
3.1 中国海外基础设施投资现状......................15
3.1.1 中国海外基础设施投资总体规模 .............15
3.1.2 中国海外基础设施投资行业对比................15
第 4 章 海外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机制...................19
4.1 静态影响机制..........................20
4.1.1 基础设施投资对服务贸易出口的直接影响................20
4.1.2 基础设施投资对服务贸易出口的间接影响.................21
第 5 章 海外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24
5.1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25
5.1.1 变量选取....................25
5.1.2 样本时间选择与数据说明..........................27

第 5 章 海外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5.1.1 变量选取
因变量: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用字母 Y 表示。那么 Y 的大小也就反应了服务贸易出口多少。指标值越大,服务贸易受拉动的幅度就越大。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作用正逐步突显,服务贸易出口额反应着我国服务业在对外发展数量上的直观改变。由于我国的服务贸易处于长期逆差,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增长也就一定程度上反应着逆差的改善。同时,所有作用于服务贸易出口相关影响要素也会直观的反应在服务贸易出口额上。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数据获取非常方便,在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分类统计以及商务部数据库中就可以查询得到。为了确保数值的统一性,这里的数据全部以美元计价,获取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也是以公布的以当年汇率换算而成的美元计算,收集到的数据具备有效性和完整性。

......................

第 6 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基本结论
本文以经济性基础设施为出发点,选用了 3 种主要的经济性基础设施投资和3 项控制变量,基于基础设施投资带来的凯恩斯乘数效应原理,研究了海外基础设施是通过怎样的机制、如何影响服务贸易出口的。对 3 种基础设施投资影响服务贸易出口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回归检验统计,观测经济性基础设施投资对服务贸易的拉动系数。
通过上述分析,得到了如下几点结论:
(1)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很强的结构式凯恩斯乘数效应,能通过产业链途径拉动煤炭、石油、铁矿石等初级原材料,钢铁、水泥、机器设备等工业制成品,以及金融、研发、销售等生产性服务需求。海外基础设施投资,中国作为其中的参与者,基础设施投资直接相关的产业也会受到同样的拉动作用。一方面是,处于海外基础设施投资产业链条中的相关行业会受到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作为第二产业的基础设施投资会拉动第三产业的服务贸易出口发展,尤其突出的是金融、研发、销售等生产性服务需求以及受益于基础设施投资的旅游服务、信息服务、商务咨询、物流服务等会受到间接影响。
(2)海外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了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经济性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邮电以及水利环境等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都有正向的拉动作用。
(3)海外经济性基础设施投资中,水利环境等公共基础设施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拉动的直接效应最大,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作用其次,交通邮电拉动作用最弱。由于基础设施投资所包含方面较广,能源以及交通邮电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为间接效应。即,一方面,对于需要开拓的初期市场,由基础设施投资直接拉动货物贸易发展,再带动服务贸易发展;另一方面,由海外基础设施投资引发国内本身服务业自身结构的变化,为更好的适应海外市场,所做的服务提升,从而使得本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促进服务出口。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