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融合加深,国家为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交流,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明确对外开放的新路径,顺应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中国通过大力建设“一带一路”平台,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近 20 年的发展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已经成为世界对外投资增长的关键性力量,对外投资质量齐升。2012-2016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五年排名全球前三名,对全球 OFDI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20%。近年来,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非理性投资频频出现,2017 年 1 月中国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鼓励类、限制类及禁止类三个类别。2017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1246 亿美元,同比下降 36.48 个百分点,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
2013-2016 年,中国不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额超过 600 亿美元。2017 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 59 个国家非金融类 OFDI 投资额为 143.6 亿美元,占中国 OFDI 总体的 12%,同比提升了 3.5 个百分点,说明了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具有发展潜力。
区位选择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第一步,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带一路”投资区位选择中出现了经济社会不稳定、政权交替等问题,特别是由于在语言、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文化距离致使劳资关系、工作安全条件等水土不服,投资频频失利。本文基于这一现实情况,希望通过研究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进一步为其提供指导,提高投资的成功率,降低投资风险,
从而促进理性投资。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近 20 年的发展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与此相关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日益成熟,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综合考虑的已经比较深刻。中国企业也进入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黄金增长阶段,对外直接投资额由2005 年的 122.6 亿美元到 2017 年的 1246 亿美元,增长速度快。由于国内外学者对文化距离对 OFDI 区位选择的相关研究尚不充分,发展迟缓,未能形成完整体系,为中国企业在不同的目标市场直接投资不具有可借鉴意义。究其原因,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 OFDI 区位选择中不仅要考虑到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还需考虑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对 OFDI 区位选择产生制约性作用。因此,如何理清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及多因素特别是文化因素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影响能为其进一步扩大投资提供实践意义。
斯蒂芬.海默(1960)认为拥有垄断优势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进一步解释了企业应如何进行区位选择。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垄断优势进行区位选择,选择能够发挥垄断优势的东道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马克莱、卡逊(1976)认为把交易费用用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交易成本促使企业进行内部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形成内部化理论。地区特定因素会影响内部化过程。地区特定因素主要是指制度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地理距离、文化差别及社会心理等特定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对企业内部化成本的降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跨国公司会选择内部化成本低于市场成本的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小岛清(1978)运用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提出了边际产业投资理论,即把具有比较劣势的行业或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转移到其他国家,使得这些边际产业可以转变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该选择能够把比较劣势转化为比较优势的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邓宁(2000)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综合了垄断优势理论和内部化理论,从区位的角度解释了跨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企业 OFDI 除了具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也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不可少的决定因素。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交通运输成本、基础设施及文化、历史背景都会影响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时应该选择劳动力成本低、市场潜力大、文化差异小、有优惠贸易政策的东道国进行投资。理论重点强调了区位优势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对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
第2章 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状况
2.1 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投资大国。2017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 1246 亿美元,位于世界前列。自 2013 年以来,国家大力实施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目前已经进入到务实合作阶段。“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企业拓宽了投资新渠道。从图 2.1 看出,2005 年起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额整体呈上升趋势,2005 年中国企业直接投资额为 46.9 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 32.25%,2015 年企业直接投资额为 303.8 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值,是 2005年的 6.48 倍,是 2010 年的 3.53 倍,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 20.86%。其中,2006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重最大,达到 44.09%。2015 年中国企业以 303.8 亿美元的投资额再创新高,年均增长率为 38.46%,高于总体 3.6 个百分点。说明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直接投资具有巨大的潜力。
......................
2.2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
2.2.1 地理位置分布现状
依据“一带一路”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将沿线 64 个国家划分为蒙俄、中亚5 国、东南亚 11 国、南亚 8 国、中东欧 19 国、中东 19 国。由图 2.2 可以看出,2005-2006 年投资主要集中在中亚地区,2007-2015 年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西亚中东。2005 年,中国企业对中亚投资占总投资的 59.15%,2006 年下降至 48.72%,甚至在 2007、2008、2011 三年都未新增投资。主要是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中国企业直接投资减少。对中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额远大于其他四国总体投资额。
东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低,矿产资源丰富且利用程度低,国内市场广阔,发展潜能大,促进了中国企业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从 2008 年 45.1 亿美元到 2015 年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规模达到 117.5 亿美元,增长了 161%。2005-2015 年中国企业对西亚中东的投资稳固发展,对中东欧的投资较小,2005-2008 年中国企业未投资新项目。西亚中东的石油资源丰富,工业发展水平高,具有廉价的劳动成本及亟待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本地的投资需求大等因素,对中国企业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大。中东欧地区与中国地理距离大,存在较强的文化差异性,投资受到限制。
对比图 2.3 中投资地理位置比重分布,在 2005 年,企业的投资比重差距大,分布地理位置单一化,发展不均衡。2013 年,各个地理位置的投资比重差距缩小,投资区域不再拘泥于单一地区,逐渐向均衡化方向发展。2015 年,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东、蒙俄、中东欧及中亚的投资比重分别为 37.84%、26.18%、20.1%、11.59%、1.77%、1.51%。投资集中程度下降,逐步均衡化。
.......................
第 3 章 文化距离对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机理分析........................ 21
3.1 文化距离影响中国企业直接投资——“外来者劣势” .................... 21
3.1.1 信息搜寻成本加大................ 21
3.1.2 合约谈判、缔约、履约成本增加................. 21
第 4 章 文化距离影响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实证分析 ... 29
4.1 文化距离的度量 ...................... 29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31
第 5 章 文化距离视角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38
5.1 准确定位,选择合适目标市场 ....................... 38
5.2 加强文化制度环境评估 ..................... 39
第 5 章 文化距离视角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5.1 准确定位,选择合适目标市场
根据之前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分析可知,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水平“S”型曲线关系。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应该借鉴成功的经验,选择文化距离较近、相对熟悉的发展中国家为主进行投资。在发展初期,文化距离会阻碍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外来者劣势”效应加大。东亚、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在文化上与中国相似程度高,文化融入快,有利于减少投资进入障碍,规避投资风险。
中国企业要有针对性的对“一带一路”沿线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这些国家市场体系比较完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教育水平发达且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投资环境优越,这些特点促使中国企业愿意前往进行学习型投资,“外来者收益”带来的投资收益大。“一带一路”沿线发达国家具有权力距离小、上下级关系平等,对不同行为的容忍度高,企业倾向于扁平化的管理,个人主义观念强等特点。这一系列特点与中国截然不同,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不断的融合,使得对外直接投资朝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发达国家管理水平高,跨文化管理投资经验丰富,对这些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不仅可以获得高额的投资收益,也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更好的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区位选择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而文化距离是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文化距离研究视角,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现状,结合“外来者劣势”和“外来者收益”理论,考察了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及作用机制,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首先,从投资概况、区位分布现状及问题等方面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进行分析,并采用锡尔熵值法和相对熵值数来测量区位集中程度,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划分为两个阶段,得出投资分布逐步均衡化。
(2)引入交易成本,建立 FDI 博弈模型,从“外来者劣势”、“外来者收益”及二者的叠加效应出发,分析得到了文化距离与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呈现“S”型曲线关系,将区位选择划分为文化距离小、文化距离中间水平、文化距离大的三个阶段。当中国与存在文化距离的国家投资预期收益率存在差异,且其差额大于由文化距离引起的交易费用差额时,中国企业一般选择文化距离小的东道国投资;在文化距离处于中间水平上,文化融合促使企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除去因文化距离形成的交易成本,仍存在客观的投资收益,形成外来者收益;在文化距离较大水平下,对东道国文化的极度不熟悉使得“外来者劣势”增速快于“外来者收益”,交易费用增加,阻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基于此提出了文化距离与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呈现“S”型曲线的假设。
(3)基于影响机制研究中提出的假设,采用 2005-2015 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以文化距离为主要解释变量,东道国市场规模、制度距离、地理距离为控制变量,加入双边协定签订、时间和国家虚拟变量,建立引力模型,进行 OLS混合回归初步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文化距离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负向影响关系。在解释变量中加入文化距离的平方项和立方项,验证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存在水平“S”型,假设成立,并得到具体的发展三个阶段。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