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笔者认为中印贸易合作关系是两国关系最具有积极利益的领域,“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中印贸易合作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但随着中印贸易快速发展,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为了促进中印贸易合作在“一带一路”大战略背景下平稳健康发展,本节结合前几章的研究从政治和经济方面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中国和印度同处亚洲,同是世界文明古国,经济总量大且地理位置相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发展中国家。自1950年中印两国建交以来,两国的贸易随着政治时起时落,呈现出“政热经热、政冷经冷”的特点。在我国建国初期,我方和印度在经贸合作往来上是一直徘徊于低水平的层面上。20世纪60年代,由于受到边界战争的影响,中印关系陷入僵局,贸易关系的发展也随之进入冰点,两国间的贸易额近乎为零;70年代中期开始,中印关系有所缓和;20世纪90年代,中印两国政府高层人员互访不断增加,政治关系开始得到缓解,贸易关系也开始回暖,双边贸易平稳上升;进入21世纪,两国间经济合作步伐不断加快,贸易迅速发展,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重大。中国和印度在2000年的贸易金额仅仅是29.14亿美元,在2010年双边贸易金额高达617.6亿美元,中印双边贸易总额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在这10年间,贸易金额年增长率超过了30%,增长速度之快彰明较著。
中印两国间不断加快双边贸易合作的步伐,可是从双方实际的贸易金额和他们各自对外贸易总金额的比例或者从双方贸易额与其经济规模的比例来看,中印双边贸易额的发展与两国贸易总额和两国经济规模的发展并不匹配,两国还有很大的贸易潜力可以挖掘。
印度是南亚地区面积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在南亚地区贸易合作最大的伙伴。地处战略实施的交汇地带,是中国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重要伙伴。历史上,印度曾在北方丝绸之路和西南方丝绸之路中起到重要作用,印度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在当今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印度作为关键节点,它的作用也同样重要,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也是中国推行周边外交的主攻国家。
....................
1.2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2.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印贸易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商品结构,从而更加深入地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印贸易的影响。
第二,描述性分析法:描述性分析法是将已有的现象进行分析并解释出来。本文第三部分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对中印贸易的现状、贸易结构特点、需求差异对外贸易依存度等进行了分析总结。
第三,实证分析法:该方法主要用于测量条件与现象间前因后果的关联。这主要体现在本文的第四章,在本章借助Stata计量工具,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中印双边贸易额的影响因素。
在研究方式上,以往对中印贸易的研究多是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中印贸易的影响因素多是通过归纳演绎的方法得出结论,是通过已有的信息进行归纳,而本文则创新化地运用实证分析法定量地研究影响中印贸易的因素,它可以更为直观和数学化的将结果表达出来。因此,本文通过收集相关经济数据,采Stata计量工具,对中印贸易的影响因素做出了实证研究。
在本文完成之际,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一些数据并未收集到。比如在研究贸易潜力时,由于南亚八国中不丹的相关数据缺失,没有将南亚所有国家加入对比;其次,在实证分析中,由于非经济因素的难以量化,只是研究了经济因素对贸易的影响;最后,在对经济因素的分析中,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选取的数据可能并不全面,没有考虑到全部的影响因素,这也是自己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
第2章相关文献综述
2.1关于中印贸易关系的文献综述
21世纪以来,中印双边领导人互动次数逐渐增多,中国和印度的政治关系得以缓解,“政治热”带动“经济热”,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合作逐渐拓展升温。同时,也带动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两国贸易关系的研究逐渐深入与增多。在此之前,由于受边界战争的影响,中印贸易出现了一个“停滞期”,国内外学者主要专注研究冷战时期中印双边贸易现状,对于中国和印度两国的贸易成长潜力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最新的研究又加入了中国和印度两国贸易的结构特点,对影响两国间贸易发展的因素做了仔细分析。“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印度的态度并不明确,为此国内外研究人员也纷纷在“一带一路”战略对印度的影响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研究中印贸易关系上,国内研究人员大多从贸易合作现状、贸易结构特点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外学者大多从宏观上研究中印关系,专注于中印贸易发展的对比研究,比较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模式等,同时探究了关于印度在该战略实施上的立场和态度及中国和印度贸易关系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
杨文武在对中印贸易现状相关研究中,对中国和印度贸易现状、合作意义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和整理,认为两国间贸易互补性强,贸易结构日益改善,在相互投资和技术合作领域也取得很大进步,中国和印度贸易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已进入稳步阶段;此外,他还指出,中印贸易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贸易结构过于单一,两国双边贸易总额与各自对外贸易总额及双边贸易规模不协调,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需要挖掘,以及贸易不平衡现象日益严重;文章结尾对中印贸易合作前景进行了展望,并给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
2.2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印贸易关系影响的文献综述
“一带一路”是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提出的重大策略,而印度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合作伙伴,该战略的实施对于双方的经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双方存在很多共同利益。有研究分析,印度在过去的六十年并不太重视对建设基础设施的投资,投入资金不及时或者未投入。相比而言,印度经济发展整体落后,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发展更加滞后,落后的设施建设阻挡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有学者认为,新一届印度政府领导不能仅仅关注与中国的贸易赤字问题,应该欢迎中国到印度投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携手“亚投行”共同合作将会给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众多的资金支持,倘若印度能够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机会,借此帮助本国基础建设更完善,陆地、海洋、航空三界网络通道达到更高的安全效果,使互联互通达到新高度,这必然会给印度的经济带来强大的发展动力。
刘祖明通过分析中印共同利益,认为中国和印度之间拥有广泛的“认同”利益,并指出这广泛的“认同”利益需要双方共同建构。双方应该加强双边或多边互动增进互信,构建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应该以利益为导向,以贸易便利为目标,共同致力于“一带一路”的建设,实现自主发展与国家层面的互信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
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印度方面并没有给出正面回应。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此也做了相应分析与研究。云南省社科院杨思灵认为印度对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故意回避,主要是受到印度追求成为世界大国、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以及将南亚及印度洋视为其“后院”心理的影响;同时也顾忌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会对印度经济造成威胁等等。但还指出,印度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做正面的回应并不代表印度不支持或阻碍“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文章最后给出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中国和印度合作的建议。
..........................
第3章“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贸易现状...........12
3.1印度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12
3.2“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印贸易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2
第4章中印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33
4.1模型的设定方法.........33
4.2变量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34
第5章“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贸易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43
5.1“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贸易发展前景...........43
5.1.1中印贸易发展的共同利益............43
5.1.2中印贸易合作空间发展广阔............43
第4章中印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模型的设定方法
目前,国际上对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分析多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贸易引力模型由万有引力定律演变而来,即两物体间作用力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后来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和波伊霍恩将其引入到贸易领域,提出了贸易引力模型,并直接运用引力模型测量贸易流量和距离等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双边的贸易流量与经济总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模型表达式如下:
........................
第5章“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贸易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
5.1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贸易发展前景
中印自古以来就有友好交往的历史,两国有着非常相似的探索历程,推动两国贸易关系平稳增长是共同期盼。中印贸易关系是双方战合作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两国在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利益共同点。
首先,两国即是能源消耗大国,也是能源提供大国;即是粮食需求大国,也是粮食提供大国。两国在很多贸易合作领域具有竞争性,贸易摩擦也时有发生,但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其次,两国都非常注重与发达国家以及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在一些国际问题上意见一致,双方都支持“多级世界”的主张,认为“单机世界”主张不利于各国关系的成长;在联合国改革中,都比较注重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同时,中印两国都面临着民族分裂、宗教冲突、人口负担过重、气候变化、能源消耗等困扰,两国在这些领域具有探讨的空间。两边的利益和任务促进了两国经济互助,合作领域将继续增多。
中印两国在发展模式上具有较大差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济发展优势,两国在贸易中互补性较强。印度向中国主要出口低级产品和半成品,中国向印度主要输出工业制成品。中印双边贸易结构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巨大,且这种状况短时间内不会根本性改变。中国在工成品领域具有比势,印度在材料、矿产品等行业具有比较优势,中印贸易具有很强的结构互补性;中国制造业很发达,而印度的服务业很先进,中印可形成产业间互补贸易;同时,印度的软件服务业非常发达,中国的硬件行业可以和印度的软件行业合作,带动彼此共同发展;除了软硬件领域,还有其他领域两国间可以合作,比如制药业,印度的制药业领域发展优于中国。这样,这样两国间可以在制药领域和基础设施领域合作,达到资源最优配置,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略)
“一带一路”国际贸易背景下中印贸易关系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国际贸易文章
- 国际贸易论文2018精选范文推荐10篇
- 国际贸易视角下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
- 俄罗斯远东和中国经济合作国际贸易研究:障碍
- 国际贸易视角下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影响因素
- 国际贸易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4篇
- 中国金融服务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国际贸易研
- 中国价值链国际贸易与伙伴国经济周期联动性
- 中国对外贸易成本与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研究
- 国际贸易视角下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影响因素
-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
- 招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 国际贸易经济论文2018精选范文十篇
-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国际贸易问题研究
- 一带一路下中国能源与电力合作国际贸易研究
-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促进全球价值链升级国
- 国际贸易视角下越南与泰国对中国天然橡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