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出口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对产业拉动力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85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从理论上来看,目前关于贸易额增长,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比较丰富,也很成熟了。然而,对于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还有待完善,特别是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分析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更少。贸易的发展不仅要注重规模的扩大,从量上进行权衡,更要考虑结构的改善,从“质”的角度才能切实提高外贸竞争力。作为外贸大省的广东,对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是对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对外贸易的相关理论。
从现实上来看,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下,紧紧抓住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是外贸改革的两大目标,要巩固传统发展优势,培育新的发展动力,千方百计实现进出口回稳向好和转型升级。“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是“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未来五年我国对外贸易优化升级的目标。广东作为外贸大省,其贸易总额持续几年位列全国第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下,广东势必要加快外贸结构调整,实现外贸“量”与“质”的双重提高,全力以赴做好新常态下的外贸工作。而对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从而实现出口带动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

1.2 文献综述
通过对国内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类整理,本文大致将国内外的研究分为三个方面:出口商品结构整体上的变化、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出口商品结构对产业拉动力研究。
1.2.1 出口商品结构整体上的变化
在出口商品结构整体的变化上,国外研究者着力于实证研究,研究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出口商品结构特色。在分类上,大部分将出口商品结构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
Khusi M.Khan(1976)研究了巴基斯坦 1996-1970 年十年间的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研究发现,巴基斯坦初级产品出口下降明显,工业制成品出口有很大的提升。Malcolm Dowling & David Ray(2000)回顾了过去 20 年来亚洲经济快速增长的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格局,分析了贸易形式变化的根本原因并考察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挑战点。研究表明亚洲大部分国家在这 20 年里,贸易出口取得了飞速的增长,并且贸易结构上已经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转向出口工业制成品。Dani Rodrik(2006)通过产品技术含量分析了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认为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要比预测的更复杂,与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并不完全相符,出口倾向于较高生产率的产品。RRahmaddi&MIchihash(i2012)利用不变市场份额(CMS)分析和显示比较优势(RCA)指标对印度尼西亚 1987-2008 年制造业的出口结构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印度尼西亚出口呈现恶化趋势,竞争力下降。印度尼西亚仍专注于 NRI 和 ULI 制造业出口,而这些商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弱。
国内学者在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整体情况研究取得的基本结论是出口商品结构虽然存在问题,但处于不断升级过程中。如张曙宵(2003)对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将出口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认为1980-2000 年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呈现出: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据主导地位,且多为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科技含量及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比重偏低。他指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仍存在低级化,经营粗放,效益低下等诸多问题。尹翔硕(2003)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货物贸易出口产品结构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初级产品的比重下降,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数目以及它们在可贸易产品中的比重也都提高了;同时,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还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在不断地增加。
..........................

第 2 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出口商品结构概述
2.1.1 出口商品结构的概念
出口商品结构的分类,若按加工程度高低来分类,可以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其中,初级产品有着附加值低,创汇能力弱的特点;工业制成品有着附加值高,创汇能力强的特点。若按商品要素投入分类,可分为资源密集型商品、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以及知识密集型商品。若按商品使用价值来分类,可分为消费品和资本品。若按产业划分,可以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若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可分为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等。
2.1.2 出口商品结构对产业拉动力界定与评价
对出口商品结构对产业拉动力评价角度可以有很多,从商品加工程度角度来看,拉动力强的出口商品结构应该含有较高的附加值,具有较强的创汇能力,其中知识、技术这些高级要素含量高,而粗加工、密集使用劳动力的商品少。从供给与需求角度来看,拉动力强的出口商品结构应该是能够弥补国内需求的相对不足,为国内过剩的生产力寻求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进而可以推动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从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来看,产业结构建立在一国或一地区的生产结构基础上,决定了出口商品结构的水平;另一方面,“出口商品结构又反映着产业结构的状况,并引导着一国或一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二者是“镜像”与“原像”的关系,贸易商品结构是产业结构所反映的影像。”(袁欣,2010)因此,出口商品结构应以是否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为标准。
基于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密切关系,本文选取最后一个角度作为评价标准,即出口商品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从定性角度看,如果出口能有效拉动经济系统中诱发效应较大的部门有效发展,则该出口商品结构对产业的拉动力强。对产业拉动力弱的出口商品结构则表现为,出口正是国内的急缺产品,对国内经济部门的需要有严重影响;亦或是出口的为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产业链条短,创汇能力低。从定量角度看,拉动力强的出口商品结构是指各种种类的出口商品之间的比例与产业结构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是否一致。不同的产业中的产品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因而产业关联而造成的诱发效应也大不相同。如果主要出口产业恰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较大拉动力,这样的结构对产业拉动力是强。简而言之,出口商品中应更多包含支柱产业产品。
........................

2.2 出口商品结构的理论基础
2.2.1现代贸易理论下的出口商品结构
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Posner)在 1961 年提出技术差距理论。该理论认为,贸易的产生与国家间的技术差距有关,先行进行技术创新的国家具有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当技术因专利权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国际贸易等途径流传至国外,当其他国家模仿时,技术差距就会逐渐消失,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也将逐渐缩小。但技术差距论只能解释差距为何会消失,而无法充分说明贸易量的变动与贸易结构的改变,因此在技术差距轮的基础上产生了产品生命周期学说。产品生命周期说由美国销售学家弗农(Raymond·Vernon)于 1966年在《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后经威尔斯(LouisT.Wells),赫希哲(Hirsch)等人不断完善。该理论认为随着产品的诞生、成长、标准化到被新产品替代,一个国家也经历了从获得并且拥有生产这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到逐渐丧失比较优势的过程。可见,出口商品结构需要针对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且结合该国的比较优势进行商品贸易。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呈现出很多新的趋势,尤其是同类商品之间的贸易量有了很大增长。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以 Paul R. Krugman、Lancaster 和 Helpman 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应国际贸易事件的呼唤,先后发表论文,形成了解释产业贸易成因的新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该理论分为同质产品以及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偏好相似论认为不同国家相似的收入水平导致了相似的需求,从而形成了国家质检的重叠需求,导致了产业内贸易的发生。规模经济理论从生产的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角度出发,认为差异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可以给贸易国带来利益,从而产生了产业内贸易。这样看来,出口商品结构是建立在规模优势和产品异质的基础上的。
........................

第 3 章 出口商品结构拉动力分析工具.................13
3.1 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13
3.2 模型构建........................15
第 4 章 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对产业拉动力研究.............................19
4.1 出口商品结构的演变.........................19
4.1.1 外贸整体演变情况........................19
4.1.2 出口商品结构演变情况..............................21
第 5 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33
5.1 结论............................33
5.2 提高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拉动力的政策建议..............34

第 4 章 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对产业拉动力研究

4.1 出口商品结构的演变
4.1.1 外贸整体演变情况

2001 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广东省对外贸易从此进入新阶段。2002 年广东贸易总额突破两千亿美元,2004 年突破三千亿美元,一直到2007 年,外贸总额每年都有新突破,以每年上涨一个千亿美元的步调增长。从2001 年到 2007 年,外贸增速保持在 20.0%以上,年均增长达到 23.8%。2008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速放缓,但全年贸易规模仍比上年增长 8%。2009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突出,广东外贸首次出现负增长的情况。经过两年的调整,2010年广东贸易总额以 28%的增长率达到 7849 亿美元,突破七千亿美元。从 2010 年开始,广东进出口额增速相较 2001 年到 2007 年有所放缓,以年均 11%的增长率,到 2013 年突破一万亿美元。2014 年开始,受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主要市场需求低迷等因素的叠加影响,进出口额稍有下降。2015 年,贸易总额为 10230亿美元,是 2001 年的 5.8 倍,年均增长 14.08%。其中:出口总额 6436 亿美元,是 2001 年的 6.7 倍,年均增长 15.27%;进口总额 3794 亿美元,是 2001 年的 4.7倍,年均增长 12.5%;实现贸易顺差 2 642 亿美元。入世以来,广东外贸因有了世界大舞台而大放异彩,出口长期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快速增长期。2001~2015 年,广东外贸依存度(贸易总额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 126.21%,其中 2006 年高达 158%,但从 2006 年开始,广东外贸依存度逐年降低,到 2015 年仅为 89.21%,可见广东经济发展动力结构正发生新的变化,慢慢由主要依靠外需拉动转变为主要依靠内需拉动。
.....................

第 5 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

5.1 结论
作为外贸大省的广东省,外贸数据庞大,种类繁多,其出口额连续多年占据全国第一的地位。出口商品结构是产业结构的表象,产业结构是出口商品结构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对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进展,之后对出口商品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对产业拉动力进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铺垫。再对出口商品结构拉动力分析工具——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进行说明,改进了影响力系数并构建出口商品结构拉动力指数。最后,测算广东省2002~2012 年出口商品结构的拉动力,观察其演变趋势并探析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不管是基于总产出衡量标准还是基于增加值衡量标准,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对产业拉动力均有所下降,且基于增加值的出口商品结构拉动力下降速度快于基于总产出的拉动力;
2、基于增加值的出口商品结构拉动力指数值远低于基于总产出的出口商品结构拉动力指数值,说明基于增加值的出口商品结构拉动力更弱,亟待优化。
3、产业部门影响力系数排序与出口比重排序不一致程度的扩大是导致拉动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广东省主要出口商品以制造业为主(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而基于总产出衡量标准,广东省支柱产业虽然也集中在制造业,如交通运输设备、木材加工品和家具、建筑业等,但与出口商品结构并不一一匹配。若以“质”来衡量,即从增加值角度,广东省的支柱产业以服务业居多,如房地产、教育、公共管理等,与出口商品结构并不匹配,亟待调整优化。
4、广东省出口主导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中间品的进口是导致基于增加值的出口商品结构拉动力指数值低于基于总产出的主要原因。其中,电子信息业对中间品的进口依赖度较高,且有逐年攀升的趋势。同时,电子信息业也是被依赖程度最高的产业,各个产业部门的生产均需要电子信息业作为中间品辅助。
5、通过技术自主创新,使用国产中间品替代进口中间品(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可以将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留存省内,基于增加值的出口商品结构拉动力值将得到提高并接近基于总产出的出口商品结构拉动力值。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