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从科技革命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以大国经济为主导的,例如美国、英国、德国等,他们制定了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然而,21世纪以来,世界的关注点开始转移到了以中国、印度等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上来,这些新兴国家利用丰富和廉价的要素资源,依托国际贸易和国际环境,逐步发展起来成为了新兴的大国经济体,它们不管是从经济总量,还是技术水平都开始在国际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的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发达国家,欧美作为重要的商品出口市场,需求开始萎缩,同时新贸易保护主义又开始冒头,因此致使以出口导向为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兴经济体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打击。这一经验事实表明,完全依靠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新兴国家的发展。那么如何转变这些新兴大国经济发展模式呢,这已然成为了界内学者的新的研究热点。经过几年来的深入研究,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最好的出路为由出口导向为主导向扩大内需为主导的模式转变,扩大内需已然成为发展中大国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特别是抑制金融危机影响的根本性措施,也是长远发展本国经济最有利的选择。
从理论上来说,随着大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大国经济学也迅速发展起来,大国经济的研究在我国也开始初具规模,诸多学者正在致力于为大国经济学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在大国理论和大国战略的研究中,研究构建大国内需模型分析大国规模优势,通过内需拉动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是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在前人诸多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为例,深入挖掘发展中大国扩大内需的有利优势并进行实证分析,在研究大国经济视角下中国内需增长要素的同时,也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找出大国优势中对内需增长的有利因素,并能为大国经济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发挥出作用,对空白处进行一点补充。
1.2 研究结构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结构
目前大国经济研究主要是基本理论的研究,定性的研究,而针对大国经济的定量研究则比较少,在少数的定量研究中也是研究单个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关系。本文立足于大国经济理论背景,分析出大国经济的经济发展战略——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作用,从大国经济优势特征当中提取多个变量,选择 VAR 模型对中国进行内需影响要素的动态分析,从而得出每个要素对内需增长的贡献度。这是一种新的思路,对其他发展中大国的扩大内需有一定的借鉴,具有一般普遍性意义。本文变量的提取就是一种新的思路,因为以往研究新兴国家如何扩大内需时,内需增长的影响因素都是根据贸易理论或者前人的经验来提取的,并没有从大国经济的优势中来提取,这是一种创新。
本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分析国际背景,认识到国内市场对大国经济兴起的重要影响,因而国内市场庞大的世界大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应该转变,扩大内需的经济增长方式应该得到重视,中国同样如此。
第二章是大国经济的理论背景。本章一方面从大国基本理论、大国经济的战略和发展模式、扩大内需战略与大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关系三个方面来论述大国经济的理论背景,进而推导出实行扩大内需战略是大国经济长远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主要是以新兴大国为世界大国的代表来分析战略特征,通过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 的贡献率,来证明内需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从宏观上把握了中国作为大国经济体的一个经济战略发展方向。
第2章 理论背景
2.1 大国经济基本理论
2.1.1 大国的概念
大国的概念是由来已久,在Simon Kuznet 的《各国的经济增长》中采取人口作为标准,以1000 万作为界限来把国家分类为大国和小国。另一类的学者则是用多元的标准来界定大国,如童友好(2001)认为大国是指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巨大、工业部门体系完善、总计经济规模较大的、对世界有相当的影响力的国家。但是这个定义明显有局限性,只是用总量计算的方式来区别大国小国,或者仅以一定经济元素的描述来表述出某一个国家的一方面特征,例如石油大国等。
在最新的研究中欧阳峣、罗会华(2010)认为一个国家具备的初始条件会对它之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他们认为用初始条件来界定大国概念,以之来研究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因此将大国定义为具有幅员广阔、国内市场巨大、资源总量丰富等条件,或具有较突出的条件以致能够成为某些产品的价格制定者并享有主权利益的国家。概括来说可以从三方面来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大国经济: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和国民生产总值。
按照惯例,人口大国应符合人口数量5000万以上,通过统计数据观察,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国家包含美国、中国、印度等25个国家,但是因为涉及到GDP和自然资源禀赋,所以把人口尺度放款到4000万以上。表2-1是2013年世界国家的人口排名:
2.2 大国经济的战略和模式——扩大内需为主导
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墨西哥都是有上亿人口,国家面积达到1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再加上南非,现在学术界把他们命名为新兴国家。事实上,现在的新兴国家是继工业化时代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新一批的“新兴国家”。新兴国家是世界大国的一个典型化的群体,有其独特的特征,而我们所研究的大国仅是以国家面积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或具有较突出的条件以致能够成为某些产品的价格制定者并享有主权利益的国家,因此具有普遍性。随之而衍生出来的经济形式称为大国经济,而大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基本模式主要是内需为主、外需为辅的模式。重视国内市场的开发或经济发展更大程度上依赖国内市场是大国经济发展及其战略的重要特点。例如日本,虽然日本经济实力强大,但是因为日本国内国土面积狭小,主要采取的战略是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它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可以看出美国国内需求的巨大潜力,它所采取的是进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
从表 2.4 可以看到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墨西哥五个世界大国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总消费 GDP 占比>总投资 GDP 占比>净出口 GDP 占比,墨西哥近十年总消费占比 78%以上,巴西总消费占 GDP 比例高达 79%以上。投资需求在表中体现为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投资也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但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后进出口对于 GDP 的增长贡献率越来越低,甚至印度和墨西哥呈负数状态。综上所述,投资和消费是世界大国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内需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第 3 章 内需影响要素分析 ........ 19
3.1 内需影响要素的一般性分析 ............. 19
3.2 大国经济优势特征下影响内需增长因素分析 ............................ 20
第 4 章 内需增长影响因素的传导机制分析 ................... 25
4.1 面板数据模型的构建和数据的选取 ................... 25
4.2 变量的选取和统计性描述 ...................... 26
第 5 章 基于 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 ........... 31
第5章 基于 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
通过第 2章的理论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国经济的优势主要在于规模性:自然资源禀赋的规模性、人口数量的规模性以及国土面积的规模性,而这些优势对于内需的增长的传导机制也已经在第4章进行了分析和证实,丰裕的自然资源对内需增长,他们是呈正相关的。而人口规模也通过直接影响消费和产出规模而促进内需的增长,那么在这些特征当中,哪个特征优势对于中国扩大内需的贡献是最大的,本章我们运用VAR模型来研究各个因素对于内需增长的动态影响。
5.1 VAR 模型变量的选取
大国经济体的重要特征优势为国土面积广大、自然资源丰富、人口规模大,因此研究大国优势背景下的影响要素就要从这些特征优势着手。
国土面积广大和自然资源丰富这两个特征可以归为一类,上文已经提到过土地是自然资源的载体,广阔的国土资源意味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国土面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是一个常量,并不是随机的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排除其作为变量的选择。因此我们仅在自然资源禀赋上来提炼变量。
自然资源禀赋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在前人的研究中研究者均用采掘业的相关数据最为指标来概括自然资源禀赋,笔者在这里也采取前文的指标:采掘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
世界大国的另一个特征是人口规模大。人口规模通过影响消费市场规模和产出规模来直接影响内需,因此人口增长意味着市场规模的增长和产出的增长,因此我们选取人口增长率作为研究内需增长的第二个变量。
第6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结论
在经济处于金融危机的后续低迷期,外需疲软时期,作为新兴国家的发展中大国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内在的优势,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笔者从大国的定义入手,通过对大国经济的典型特点:国土面积广大、自然资源丰富和人口的规模性着手,以中国为例,构造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 VAR 模型,初步探讨了大国优势是如何促进内需发展的以及得出了各要素对内需的贡献度。
通过前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我们得出力如下结论:
第一、在中国,自然资源对内需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显著。世界大国的特征优势——种类齐全、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新兴经济体提供了产业发展的初始条件,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动力。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不管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还是加入制造业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传导机制,自然资源与内需增长都是呈正相关关系,自然资源越丰富内需增长的速度越快。
第二、“资源诅咒”在中国并未出现。虽然在理论上分析“资源诅咒”应该是存在的,但是通过实证证明,资源产业存在对制造业投入和对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的假设是不成立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在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多是政府政策植入的结果,因为政策具有导向性,先进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好的地区多为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自然资源不丰富,因此可能造成自然资源生产部门对其具有挤出效应的假象;其二、在近十几年来我国政策制度对教育的鼓励,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扩招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力资本投资被挤出;最后、现代经济的转型的趋势使自然资源生产部门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仅生产开始大规模机械化同时也更加智能化,劳动效率的飞速提升使部门工资与初始相比不再占优势,因此在粗放型经济的优势逐渐在消失,挤出效应也逐渐消失。
参考文献(略)
中国内需增长要素分析——基于大国经济视角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中国,内需,增长,要素,分析,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