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在2013年年末举行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国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明确的将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作为今后工作的新方向。
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被明确提出,这将是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经济要素有效活动。对我国农业而言,也要结合我国的资源禀赋,根据比较优势,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不同的市场和资源。我们应该认识到,粮食进口的同时,就是耕地和淡水资源的进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排斥粮食进口。适度提高我国粮食的进口量,不仅能够促使我国农业走出去,它也是我国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的理想选择。
目前,全球除了北美洲以外,南美洲、非洲、中东欧、东南亚等地都有十分巨大的粮食增产潜力。我国可以在谷物基本自给的前提下,扩大粮食进口以实现粮食进口品种和来源的多元化,这样不但能够有助于降低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和地缘政治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有助于实现我国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目标。
我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截至2013年已有十年,我国是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条约》的区域外国家,也是最先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自由贸易区的国家。短短的十年间,我国与东盟在各项经济交流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双边贸易额增加了5倍,相互投资额扩大了倍,形成了双方互惠互利的薪新局面。目前,东盟已经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为了进一步加深我国与东盟的双边合作水平,李克强总理在我国与东盟博览会的十周年庆典上,给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构想。
本文研宄意义在于分析我国大米的产需情况,得出我国存在大米供应不平稳现象。通过与东盟主要大米贸易国的对比得出我国不具有出口比较优势,同时从资源和生产者收益角度分析得出,扩大大米进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资源紧缺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加深我国与泰国、越南等国家的经济合作,有助于我国地缘政治目标的实现。
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对我国大米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显示我国不仅整体存在产销差,而且我国不同区域也存在大米紧平衡问题。然后通过分析我国的大米贸易得出我国大米进口量有扩大的趋势。、与东盟主要国家大米出口国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大米基本不具有出口能力和优势。同时通过对我国水资源、耕地资源和生产者利益三个角度分析,得出我国应在合理范围内扩大大米进口;这不仅可以使资源更有效的利用,同时也解决了我国大米产消差的问题。
本文主体部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从全国和省区两方面分析我国大米生产和消费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重点分析我国大米贸易的基本情况,并且对我国与东盟中的主要大米出口国泰国和越南的大米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第三部分从耕地资源、水资源和生产者收益三个角度分析我国扩大大米进口贸易的必要性。最后一部分主要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进行分析,表明我国扩大进口大米的可行性以及对我国与东盟的经济目标的促成作用。
1.2.2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中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通过我国大米生产消费数据分析我国大米的整体和局部的生产消费情况。结合贸易数据,分析我国与东盟的大米贸易情况,运用指标分析我国同泰国和越南的大米竞争力。
定性分析:从水资源、耕地资源和生产者利益角度分析我国应该扩大大米进口的原因。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以及我国扩大大米进口的可行性以及对我国和东盟经济目标的实习。
2我国大米总体与区域供需现状分析
2.1我国大米总体供需现状
我国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大米生产能力迅速提升,大米产量持续增产,不仅解决了我国国内的粮食供给问题,也为世界大米的生产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本章首先主要分析中国大米的总体供给和需求情况,分析得出我国大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存在供需不平衡现象。其次,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大米生产和消费情况进行概述,发现我国存在大米区域供给和需求失衡现象。最后,针对这一不平衡现象,提出通过国际贸易来解决中国大米供需不平衡问题。
2.1.1我国大米生产发展
从1961年至今,我国大米产量增长迅速。1961年我国的大米总产量仅为53640万吨,而到2012年我国大米总产量达到204285万吨,是1961年的3.8倍,以2.17%的年平均增长率增产,年平均增产236万吨(图2-1)。我国大米产量按产量波动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1至1984年)我国大米产量趋势特点为长时期稳定的高速增长。
在这段二十多年时间里,我国大米单位产量大幅度提升,年平均以5.36%的速度增产,年均增产542万吨,大米总产量由1961年的5364万吨增加到1984年17825万吨。
2.2我国大米区域供需情况
2.2.1我国大米区域供给情况
我国是大米主要生产国之一,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我国不同区域的大米产量差别很大。附录中表A比较分析了中国各省份大米生产量的绝对量。我国大米产区可以分为三类,首先是北京、天津、西藏、甘肃和青海地区,这些地区的大米产量很少,只有几万吨左右。主要是受自然资源的限制,京津地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耕地资源有限。西藏、甘肃和青海等地受水资源限制,基本无大米产出。其次是湖南、江西、黑龙江、江苏、湖北、四川、安徽、广东和广西,这是我国大米的主要九个产区,这些地区的大米产量可占全国总产量的75%左右,是我国大米主要产出省份。剩余省份的大米产量基本维持在几百万吨,满足本省内部的消费需求。
表2-3分析了主要大米产区的大米产量的增长率。从表可以分析得出,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南和辽宁是中国大米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是13%、6.26%、2.91%和2.66%广东、浙江、福建是我国大米产量减少较大的地区,1980-2010年的年均减产率分别达到1.45%、1.23%和1.07%。可以看出,我国大米的生产区域格局发生了变化,主要的大米生产区域由南方地区向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地区移动,“南粮北调”的现象正在逐渐消失。
3我国大米贸易发展与竞争力分析...........18
3.1我国大米贸易情况............18
3.1.1我国大米进出口量和进出口额...........18
4我国扩大大米进口的必要性..........29
4.1从资源角度分析..........29
5我国扩大从东盟进口大米可行性与战略意义..............45
5.1我国扩大从东盟进口大米并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45
5我国扩大从东盟进口大米可行性与战略意义
5.1我国扩大从东盟进口大米并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秉承着“粮食自给为主,进出口调节为辅”的粮食基本方针。在2013年年末举行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国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明确的将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作为今后工作的新方向。随着世界粮食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粮食进出口的调节作用日益明显,成为保障国内市场需求、调节供应和需求平衡的重要模式。
一个地区或国家粮食自给率是用一年内的粮食总生产量除以粮食总需求量求得的百分比,是用于衡量一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标准。国际对粮食自给率有一个大致的划分标准,粮食进口率在以下为“轻松区间”,即一国的粮食自给率为95%以上。粮食进口率为6%-10%为“安全区间,即10%作为一个国家粮食进口率的红线,若一国粮食进口量超过该国总需求量的10%,视为该国粮食需要依靠国外供给,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若进口比率超过10%为“黄牌区间”,就应该引起政府对粮食为题的警慑,一国粮食的供给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的影响,当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时容易出现国内粮食无法自足的风险。
6结论
我国即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近些年我国大米生产技术得到提升,大米产量的增加不仅解决了我国粮食问题,而且也为世界粮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每年的人均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不断减少,大米生产环境恶化,我国大米的未来供需面临着挑战。
本文先从我国大米整体和区域两个层次概述了我国大米供需问题,我国大米总体产需基本平衡,但未来的大米供应能力基本保持平稳,而我国对大米的需求会随着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的不断增加而呈现刚性上升趋势。我国未来大米供求将呈现偏紧的趋势。同时我国大米的生产区域格局由南方地区向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转移,“南粮北调”的形势正在发生变化。我国大米的主要生产区和消费区发生脱离,部分省份的产需缺口越来越大。我国大米供需的主要矛盾体现在区域大米供需的紧平衡。
近些年我国大米出口量逐年下降,而进口量逐年递增。2012年,我国成为世界头号大米进口国。但是我国大米进口量占配额比重较低,说明大米进口量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的空间。通过对我国进出口市场分析发现,我国大米进口国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东盟国家和巴基斯坦,大米出口国主要集中在东亚国家。泰国和越南是我国大米主要进口来源地,通过指标的分析,得出我国同泰国和越南比较不仅不具有大米出口竞争力,而且我国的竞争力为负数。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不应一味的扩大我国大米出口,应该在粮食安全范围内,鼓励大米进口,更合理的配置资源。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较大,但有效耕地资源有限,而且还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耕地面积扩展的可能性极小,随着我国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我国粮食供应能力存在潜在风险。我国还是一个水资源置乏的国家,大量水资源在农产品的生产中被消耗。大面积的种植水稻会对我国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带来压力。由于资源的紧缺导致我国大米的种植成本高,但生产者的收益不高,从而利润率较低,水稻种植并不会给农民带来较高的回报。从资源角度分析,我国地少人多的,不仅要在生态环境上要考虑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而且也要顾虑到经济方面的粮食生产边际成本的上升现状,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去实现粮食完全自给自足。其实在粮食安全和市场机制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相反,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对资源进行配置,才有可能实现提高收入,同时也有利于食物结构的优化。我国扩大大米进口,实际就是在进口耕地和淡水资源,将国内稀缺资源用于收益更大的其他农作物种植,优化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略)
我国扩大从东盟进口大米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我国,扩大,从,东盟,进口,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