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外贸规模高速扩张,贸易商品结构和方式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贸易额的高速增长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国从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却没有同步增长,中国贸易条件呈现出持续恶化的态势。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的统计,从 1999 年开始,中国的贸易条件进入了持续下跌的趋势之中,截至2011 年,中国的贸易条件指数下跌至 72。贸易条件的持续恶化意味着中国所出口的商品能够换回的国外所生产商品的能力越来越差。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我们不得不对中国外贸发展以及外贸结构所取得的成果产生质疑。同时,由于中国出口商品的廉价,对世界各大经济体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得“中国威胁论”, “汇率操纵论”此起彼伏,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也越来越频繁,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的外贸发展。
拉动一国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国内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于中国而言,发生在 2008 年的影响整个外部经济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金融危机后,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明显下降。根据 CEIC 数据库计算得到各部分对中国名义GDP增长率的贡献度显示,2005-2007年净出口的贡献度基本稳定在3%左右。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2008年净出口的贡献度下降到0.5%左右,而 2009 年更是为负的贡献率,不但没有贡献,甚至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拖累。
在对外贸易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的同时,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受到严重的影响。作为全球制造业产品出口大国,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替代,依靠传统的劳动力比较成本优势为主的出口贸易模式不再具备可持续性,中国急需创造出具有内生性的出口贸易新优势。
1.2 研究意义
无论是在外生增长理论还是在新增长理论中,都离不开对要素的研究,要素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源泉,而外贸是经济发展重要的子系统。因此,基于要素市场扭曲视角,对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外贸转型升级是中国深化对外开放,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关联的现实纽带。本文从经济活动的微微观基础要素出发,以要素市场扭曲为视角,对中国外贸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经济学的边际分析为核心思想,揭示了要素市场扭曲与外贸商品结构、外贸方式结构、外贸主体结构,以及外贸竞争力等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机理,为该问题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一个分析范式。
(2)要素是经济活动的微微观视角,要素市场的现实是企业决策的基础。外贸转型升级的改进与实践必然以要素为最终落脚点。对要素市场规律的探讨,以及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区分、测度是要素理论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要素市场的现实为基础,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重新定义,将要素市场扭曲从要素价格扭曲扩展到要素供给扭曲和要素配置效率扭曲层面,丰富了对要素市场扭曲的理论分析,为要素市场扭曲研究拓展了新的方向。
1.2.2 现实意义
(1)对中国外贸发展的客观现实进行了梳理。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贸易出口世界第一,但是对外贸易始终处在“微笑曲线”和价值链的低端,同时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对中国外贸发展的客观现实进行梳理,有助于对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结构性矛盾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2)在十八大提出中国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的背景之下,本文对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和外延、外贸结构现状,以及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为中国外贸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同时本文对中国要素市场的扭曲进行了拓展分析,并进行了测度,构建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机理和传导模型,对新时期中国政府外贸易战略的制定和外贸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和现实意义。
第2 章 要素市场扭曲与外贸转型升级的理论分析
2.1 要素市场扭曲的理论分析
国际贸易扭曲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研究范畴之一,该理论主要论述和分析了各种阻碍市场机制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扭曲形式,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矫正这些扭曲、恢复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政策建议,其最终目的是要恢复自由贸易的地位。扭曲理论是国际贸易政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内涵以及深刻的政策含义,对于中国外贸政策的制定和外贸转型的实现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1.1 市场扭曲的内涵与分类
2.1.1.1 市场扭曲的内涵
国际贸易扭曲理论的起源较早,在肯斯、马诺瓦莱斯克以及俄林等的著作中都可以寻到关于经济扭曲的相关思想。战后扭曲理论从国际贸易理论中分离出来,形成最初的扭曲理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扭曲理论的初步发展时期,哈勃勒(1950)、哈根(1958)以及刘易斯(1954)等对扭曲理论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扭曲理论的逐渐形成时期,其中费雪洛、戴维(1961),约翰逊(1965),巴格瓦蒂、斯林尼瓦逊(1969)等学者对于扭曲理论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要素扭曲现象一直存在于现实经济社会中,但是学者们对于要素价格扭曲的研究开始于二战后,因为在传统国家贸易理论研究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而要素价格扭曲现象的出现是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的。Johnson(1966)认为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市场势力以及不完全信息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要素价格扭曲成为常态。随后国外学者从要素市场扭曲和要素价格扭曲角度出发,开始研究到底什么是要素扭曲以及要素市场扭曲会对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巴格瓦蒂(1971)在其论文“扭曲与福利的一般理论”中给出了扭曲的涵义和类型,提出当两国国内生产边际转换率不等,要素市场发生扭曲。Chacholiades(1978)在其基础上,将要素扭曲定义为:要素在国民经济中的非最优配置,其表现就是要素价格与要素机会成本的背离。
2.2 外贸转型升级的理论分析
2.2.1 外贸转型升级的内涵
从文献研究来看,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外贸转型升级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界定,中央政府及各地方政府所出台的文件中也没有对外贸转型升级进行过系统定义。仅有的界定来自于赵小琼(2010),“……外贸转型升级是通过外贸发展方式由以密集边际为主向以扩展边际为主的根本转化,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最终实现提升外贸竞争力目标的进程……”。所谓的密集边际,指的是贸易规模的扩张,扩张边际指的是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简言之,该定义就是指由实现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转变,并没有对外贸转型升级的内涵做出系统、准确的诠释。
究竟什么是外贸转型升级?仍旧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外贸转型升级的根本在于企业,对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外贸转型升级的微观基础的认识,但却无法掌控外贸转型升级的中观任务和目标。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十二五规划也指出:“……要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环节拓展,延长国内增值链条……”;“……促进服务出口,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外贸转型升级不是一个现象的归纳总结,而是一种改变现实的产业行为规范和要求,它既是企业层面的微观行为价值规范,也是中观层面的产业规划,还是宏观层面的区域与国家战略。
第3章 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现状与影响因素.................53
3.1 外贸转型升级的现状...................53
3.1.1 外贸商品结构................53
第4章 中国要素市场现状与扭曲测度..............79
4.1 要素的分类........................79
第5章 要素市场扭曲对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实证—以劳动力与资本要素为例..................122
第5 章 要素市场扭曲对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实证——以劳动力与资本要素为例
研究要素市场扭曲及其变化对中国外贸发展和外贸转型升级的现实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多年以来,中国外贸转身升级尽管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始终无法扭转中国贸易条件持续恶化,产品出口低端化发展等问题。为了验证前文对要素市场扭曲对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机理的分析,本章将利用 VAR 模型,采用 ADF 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 Johansen 协整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5.1 要素供给扭曲与外贸转型升级
当某一变量第 t 期的扰动项发生变动时,会通过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对 t期以后的各变量产生一连串的连锁作用。我们将其中变化的扰动项称为信息向量,而这种扰动可能是政治、经济等各种不可解释的因素造成的冲击。
第6 章 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中国的外贸转型的背景,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发现:要素市场的扭曲虽然短时间内促进了中国出口的增加,但是带来了中国贸易条件的持续恶化,降低了中国外贸收益,影响了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进程;要素层面的微微观基础是影响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根本因素。
中国各种要素市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要素市场扭曲不应仅仅局限于要素价格扭曲,而是应当包含要素供给扭曲、要素价格扭曲和要素配置扭曲三个方面的内容。
从要素供给扭曲来看,中国要素供给的扭曲,将导致企业要素投入的被动扭曲,反映到产品市场上就是产品结构的扭曲,在产业上就是产业结构的低端化,最终影响的就是外贸转型升级的不可持续或停滞不前。外贸转型升级的恶化反过来将进一步恶化企业的经营条件,企业将依赖于使用更加低廉的要素,产出水平进一步降低,最终形成类似于蛛网的恶性循环。
从要素价格扭曲来看,要素价格的扭曲使得要素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而企业获得了要素市场的买方地位,企业为进一步获取垄断利润,扩大生产,导致外贸商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下降,由于路径依赖的存在,企业惯性的采取扩大低价要素的购买,再次扩大产能,最终导致外贸商品结构扭曲,外贸产业结构低端,以及外贸转型升级的恶化。外贸升级恶化,又将加剧企业经营的恶化,从而减缩成本,形成恶性的蛛网传导机制。
参考文献(略)
要素市场扭曲对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要素,市场,扭曲,对,外贸,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