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公厕管理案例研究--以青白江区公厕管理改革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871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管理论文,本文从青白江区的城市公厕管理实例来展开调研,同时查阅了相关资料,经过个人的理解和分析,得出结论。其中定然会出现观点片面肤浅、研究不深不广、思维局限固化等问题,旨在大胆尝试、引玉抛砖,让公厕这个关系着所有需要和切实利益的问题,能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期待同仁们更加深入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课题
提出城市公厕是城市整体环境卫生的重要承载体之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经过 40 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建成了世界性人口聚集密度最大的城市群。城市公共设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也在不断提升,其中公厕是近年来逐步受到重视的公共设施之一,是城市整体环境卫生的重要载体之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人口密度大,居住聚集度高,城市流动人口多,对大小便排放的需求大,公厕成为关系居民生活便利度的最重要的公共设施。如果公厕缺乏或布局不合理,会带来潜在的环境卫生问题,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隐患。
2015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像反对‘四风’一样,下决心整治旅游不文明的各种顽疾陋习,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1]。从此之后,我国城乡厕所整治与提档升级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最初的升级改建旅游景区的公厕,到现在大规模推动农村厕所升级,从整体布局上规划城市公厕数量和质量到从细节上增加女厕数量,从全国性会议部署加快改造厕所的步伐,到农村改造厕所被列入“十三五”规划所必须完成的任务,多项举措标示着“厕所革命”在全国各地的各个层面同时进行。

在未来城市环境卫生提升方面,对公厕的建设和管理的实践研究与理论提炼,成为推广公厕优良管理经验和提升全国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城市公厕的合理布局与实际功能是政府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作为现代城市重要的公共设施,公厕在中国这个城市人口高度聚集的国家发挥着重要的政府服务功能,公厕在旅游景区、城市人口聚集区、公共服务场所等为居民解决内急、提供临时洗漱环境、为母婴提供喂养场所等提供便利。公厕功能发挥的好坏,是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能力的有效体现,从一个方面体现着政府为民众服务职能的发挥效果的良好程度。另一方面,公厕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在体现政府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和整体社会服务态度方面有重要体现,也是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展现的一个窗口。
......................

1.2 文献综述
近年来,城市公厕的管理越来越受城市管理人员的重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厕所革命”后,在城市厕所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全国都在开展相关的实践和研究,针对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各具特点的实践与研究,总结了一些有益的做法和经验,可供相关其他地区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
厕所雏形可以追述到上古时代,根据考古研究,在西安半坡村氏部落的遗址,发现了用茅草遮盖的土坑。而我国有记载的厕所距今有三千多年,据《周礼》记载,我国最早的厕所是建在道路两边。《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中记载的“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和宋朝的王安石《八公山》诗中的“身与仙人守都厕,可能鸡犬得长生”也提到了“都厕”这个概念。可见城市公厕随着城市文明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明文进程发展而发展的。
到现代,厕所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而对于公厕,其强调的是公有性、共享性,城市公厕理所当的是公共管理的一部分,因其以不盈利和服务大众为目的,所以政府成为了城市公厕的主体,对城市公厕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的管理[2]。

.......................

第二章 青白江区城市公厕管理改革的案例描述

2.1 青白江区城市公厕管理改革的背景
2.1.1 公厕数量设置较少
一方面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青白江区的老城区及部分乡镇的公厕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公园、广场、商业街、农贸市场等区域没有公厕,市民出行、出游、购物遇上内急,就成了一件特别烦心的事。
根据实地踏勘和查阅相关资料统计,2014 年,青白江全区共有公厕 117 座,其中,主城区公厕 102 座,共有蹲位 1049 个,其中男蹲位 438 个,女蹲位 486 个,残疾人蹲位 125 个,具体统计如表 2-1、2-2、2-3 所示。可以看出,独立式公厕数量严重缺乏,冲洗式公厕数量有限,配置不高。



...........................

2.2 青白江区城市公厕管理改革的原则
2.2.1 规划先行原则
在《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201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 50337-2003 和《青白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青白江区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修编(2018-2035)》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指导下,青白江区对于公厕的设置数量及设置范围进行全面规划,青白江区公厕数量设置标准如表 2-4 所示,确保全域覆盖,并规划统筹安排近期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
一是按照“文明、卫生、方便、适用、节能、环保”总体要求进行公厕规划设计;
二是合理设置公厕密度、间距、规模;
三是明确布局布点规划,分片区分类型进行设计规划;
四是科学合理设计公厕建筑风貌。根据青白江区的城市性质及职能定位,并结合当地的建筑风貌,将青白江区的公厕风格设置为仿古风格、现代时尚风格、现代简约风格、欧式风格、乡村田园风格等。
.............................


第三章 青白江区推进城市公厕管理成效与关键要素分析.......................................26
3.1 青白江区推进城市公厕管理成效.............................26
3.1.1 完善城市功能.............................27
3.1.2 提升城市形象.................................27
第四章 推进城市公厕管理的借鉴与启示................................32
4.1 探索“多元供给”的城市公厕供给新路径.................................31
4.1.1 完全由政府供给和生产....................................32
4.1.2 由政府供给,企业生产................................32
第五章 结论....................................39

第四章 推进城市公厕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4.1 探索“多元供给”的城市公厕供给新路径
如前所述,公厕管理既然是公共物品之一,有着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属性,也可以在供给上大胆突破,根据实际需要,探索不同的供给模式。

4.1.1 完全由政府供给和生产
现代公厕,已基本告别了“入厕 5 毛”的收费时代,作为没有收益的“纯公共物品”,公厕的建设和管理政府始终是主体,因此,政府要主动承担起公厕建设管理的责任。青白江区的公厕管理即是以政府供给和生产为主的典型案例,前文已对这种的模式作了较为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4.1.2 由政府供给,企业生产
入厕不收费,但并不意味着公厕不能产生效益。其实,现代公厕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朝着经营性、市场化、公司化方向发展。按照这个思路,那么,则可定性公厕为“准公共物品”,它的供给和生产则可以分而言之,即由政府提供公厕物品,让企业生产和运营。在供给上,政府可以通过编制规划、提供土地资源、颁发经营许可等形式来实现。这样,公厕依然保持了其公共物品的根本属性不变,

满足了市民对公厕的所求意愿。同时,在供给建设土地时,许可建设公厕附属商业设施,如商铺、店面、自动售货机柜、广告投放窗等。这些附属商业设施,既是对公厕产品起到辅助作用,服务和满足了市民如厕以外的需求,也为以经营为手断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提供了收益。
政府通过特许经营的方法,不仅能在公厕建设运营上节省开支,还可通过招商引资获得收入。企业获得公厕管理经营许可,则可以通过公厕附属商品实现商业价值,创造收益,而市民则能够获得了更丰富多样的产品服务。公共、商家、市民三方利益可以得到较好兼顾,这是也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如在德国,公厕的多元供给就做得很成功。知名的瓦尔公司,开创的“打理公厕”的商业模式,获得了多赢。这当中,政府要发挥好监督职能,对企业管理经营公厕行为要及时监督指导,要有相应的制度办法,不能放任自流。
............................


第五章 结论
城市公厕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也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提升。城市公厕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角色的作用,城市公厕规划、建设、服务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通常按照生理需求规律来讲,当城市居民在户外活动产生强烈的便急感时,一般需要在 7-15 分钟予以处理解决,找到公厕。因此,城市公厕的产生是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一个必然结果。城市公厕自动担负起了方便大众如厕,创造良好环境的责任,是城市文明发展进步的一个显著特征。小厕所,大民生。
城市公厕,城市公厕本质上的作用是创造良好环境,满足基本生理需要,提升生活品质,是时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映射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执政者对人民生活的关注程度。城市公厕建设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厕建筑是否美观,直接影响着市容市貌。正是因为城市公厕独特的服务功能,为城市建筑物种类的丰富做出了贡献。城市公厕的规划、建设、服务质量管理等都对城市建设管理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因此,城市公厕管理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公厕是一种具有很强公共属性的公共产品,它由政府供给,政府管理,并关系到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一个个体的日常生活。其公共属性又决定不能通过市场行为实现资源配置和价值交换。

在理论研究上,城市公厕管理所具有的本质和特性,均可用公共管理理论来进行研究和阐述。城市公厕是较为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由政府进行有效而系统地给予供给和管理。我国城市公厕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整体上看,体量较小、布局不均、标准不一、质量参差是我国城市公厕硬件上表现较为集中的问题。而观念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市民的如厕文明素养有待提升、市场化运作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公厕文化尚不成熟等问题,也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公厕管理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