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理论依据
1 胆石症的流行病学概况
胆石症是由于胆道运动功能失调及胆汁成分异常引起的右胁或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遇怒加重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消化道系统疾病。中医学认为胆石症多属于“胁痛”“胆胀”“黄疸”等范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胆石症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据临床资料统计显示[11-12],该疾病的典型发病年龄为 40 岁,尤其是 40 岁以上女性患者,不过一般情况下该疾病患者的年龄小于 20岁的比较少,且国内尸检资料显示胆石症的检出率达 7%,胆石症的发病率中 50 岁以上女性患者为男性的 2 倍,女性患胆石症的几率明显高于男性,且 80 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可达 23%。
目前临床上胆石症患者多数是由于饮食不节、情绪不畅等导致肝气不舒,气机失调,气滞郁火,疏泄失调。其病位在肝胆,牵涉至脾脏,其主要病因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或石积等造成肝气不舒,胆失疏泄,气机阻塞,久瘀胆液不畅,日久而聚为砂或石。目前临床最常见的胆石症证型可分为肝郁气滞、热毒内蕴、肝阴不足、肝胆湿热、瘀血阻滞等 5 个证型,徐臻等研究者[13]对临床 970 例胆石症患者进行辨证分析,发现该类患者中肝郁气滞型 397 例,占 48.4%,故本研究结合临床实际选取临床较常见的肝郁气滞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
2 胆石症疼痛的发生机制
2.1 西医对胆石症疼痛发生机制的认识
西医认为胆石症患者发生疼痛的主要原因是与胆道结石嵌顿及胆囊发生炎症等有关,且胆囊结石在胆囊收缩作用下随胆汁移动而位置发生改变,故而使有些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从而造成胆囊管或胆总管阻塞或压力升高,导致Oddi括约肌痉挛而产生疼痛[14]。有相关文献报道[15-19]:胆石症患者产生的疼痛可能是由于胆管或胆囊内结石移动,导致胆总管或胆囊管短时间内梗阻而引起绞痛;也可能是由于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或胆囊泥沙样结石等因素而导致胆绞痛;也可能合并胆囊壁增厚、充血、水肿、外壁与周围组织粘连、急慢性胆囊炎、感染、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胆囊功能下降,形成结石所致疼痛。而临床95%以上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伴有胆囊结石,胆绞痛的发生多与此类结石性胆囊炎有关。因此胆石症疼痛主要与结石性胆囊炎有关,常于进油腻食物、饱餐后、体位改变或情绪波动等诱因下发作。
2.2 中医对胆石症疼痛发生机制的认识
中医认为胆石症患者疼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病理变化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其病位在肝胆,涉及脾脏,其病理因素主要与痰、湿、瘀、热密切相关,且各因素相互并存,各种病机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虽然不同阶段证候主次有所不同,但主要病因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或石积等因素,从而导致肝气不舒,胆失疏泄,气机阻塞,且胆之中清不降,久郁化热,久瘀胆液不畅,造成胆汁成分改变,日久聚而化石,诱发疼痛。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疼痛的病因病机[8]:肝属木,性喜条达,可调畅气机,主疏泄。若患者忧思过度或悲哀恼怒过度,不能顺应肝主升发、条达、舒畅等生理特性,则引起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气阻络痹,疏泄失职,以致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汁代谢障碍,日久瘀滞聚而成石,诱发疼痛,亦可见两胁胀痛、痛引肩背、胸闷太息、遇怒加重等临床常见症状。肝胆互为表里,肝主疏泄的中心环节是调畅气机,故《古今医鉴•胁痛》有“夫胁痛者,厥阴肝经之为病也······若因悲哀暴怒,肝气郁结,饮食不节,冷热不调······皆可为痛。” 故胆汁排泄不畅,日久郁而化热,或肝木横逆犯脾,久酿湿成热,从而聚结成砂石,诱发疼痛。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本研究病例选自2019年11月~2020年6月期间入住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的肝郁气滞型胆石症疼痛、符合以下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所有入组的患者在入组前均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本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均参照《胆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1]。
1.2.1 西医诊断标准
①出现胆囊结石的特征性症状,即右上腹剑突下或上腹部持续胀痛或绞痛,伴有阵发性加剧,每次持续时间约为15~30min,可向右肩背部或腰背部放射,使用止痛药物可缓解。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明显,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甚至黄疸等症状;
②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肝胆区叩痛(+),墨菲征(+),或肋下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③B超、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graphy,EUS)、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提示胆囊结石,或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
④有腹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不适;
⑤白细胞计数増高,可伴发热。
具备上述项①,并且符合②、③、④、⑤中的任意2项者,即可诊断。
...............................
2 干预方法
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具体方法如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并按护理常规嘱患者清淡饮食,保持心情舒畅,心胸豁达,精神愉悦。同时予以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解痉等治疗,解痉药物使用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1ml:10mg(生产厂家: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51021970),肌肉注射10mg,每日1次,干预疗程为5d。
2.2 试验组
按照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在使用解痉药物前30min进行吴茱萸热熨,具体方法如下:
(1)将制吴茱萸200g和粗盐200g装入布袋(尺寸:20cm*28cm)内,在装好的药袋上喷洒少许水,放入微波炉进行加热处理,微波炉调至中高火加热3~4min。
(2)加热后药袋温度控制在60~70℃备用,取出使用前需要抖动布袋,使其充分混匀,可闻到辛香味。
(3)在干预前,详细了解患者的资料、药物过敏史、皮肤情况、耐热情况等,温度视患者体质及耐热力而定,以患者有温热感、皮肤发红但不烫伤为准
(4)干预时,用干毛巾包裹药袋,用温控器测得温度在50~60℃,置于右上腹疼痛部位进行热熨5min;推熨时进行上下提按,打开腠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避免患者不适的发生,如发现过敏反应立即停止,并给予有效的处理,同时注意保暖。
(5)待温度冷却至38~44℃时进行外敷;直接将冷却后的药袋放置于右上腹疼痛部位15min。
护理论文怎么写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讨论........................25
1 研究完成情况..................................................25
2 一般资料比较..........................................25
2.1 人口学资料比较分析............................................ 25
2.2 干预前评价指标比较.......................................... 29
结论.............................37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讨论
2 一般资料比较
2.1 人口学资料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的年龄经过正态检验分析显示符合正态分布,故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婚姻情况、文化程度等为计数资料,故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 P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详见表3-1。
护理论文参考
.......................
结论
1.吴茱萸热熨能够有效缓解肝气郁滞型胆石症患者的疼痛。
2.吴茱萸热熨有助于降低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CRP水平。
3.吴茱萸热熨有助改善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的中医症候表现。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