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14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1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

1.1.1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与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 Bandura 于 1997 年所提出的,指人们对自己成功地执行某一特定目标或克服某种困难情景的一种自信心。自我效能理论近些年来在护理方面应用相对较活跃。根据 Bandura 自我效能理论,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和改变有 4 个影响因素,分别是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其他影响因素。其中,直接经验是自我效能中最具影响的一个。直接经验是指亲身经验;替代经验指观察他人的成功经历而获得的间接经验;言语劝说是指通过有说服力的解释、劝告、建议等途径,改变人们态度;其他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及心理因素[1,2]。

1.1.2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3]是指产妇对自己给婴儿实施母乳喂养能力的自信程度。

1.1.3 行为改变整合理论(The Integrated Theory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ITHBC)

行为改变整合理论[4]由美国护理学家 Polly Ryan 在 2009 年通过大量的经验研究及系统性文献回顾所提出一个中间型理论,该理论集合了多种健康教育理论的核心精神,如:健康行为改变理论(health behavior change)、自我调节理论(self-regulationtheories)、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support theory),能够更全面有效的进行科学理论指导,近些年来该理论被引入护理领域中。该理论强调了人的行为与“特定的环境下的知识、促进自我管理技巧、自我能力的增强以及提高社会支持”等干预方法有关。将此模式干预概括为 4 个步骤:对患者的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和疾病感知心理状态进行个体化评估;根据对患者评估的结果提供个性化的知识辅导与技巧指导;督促、鼓励患者积极自我管理与患者共同制定目标;通过对照护者等进行知识教育,或采用网络、书籍、电视等方法为患者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性教育,并且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

1.2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新生儿健康成长都备受国内外所关注,这不仅仅是对于个人、家庭极为重要,更是提高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一项极其重要指标[5]。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奶水喂养婴儿的方式,也是新生儿生长的黄金指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指出,新生儿及婴儿出生后 6 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为最佳的喂养方式,以实现新生儿及婴儿的健康、智力等生长发育,并建议将母乳喂养延续至少两岁或两岁以上[6,7,8]。母乳喂养对于婴幼儿可以增强免疫力,而且母乳喂养的孩子不容易像人工喂养的孩子那样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现象,并且母乳喂养能够预防婴儿感染等风险的发生,尤其是胃肠道感染;对于产妇,母亲分娩后产生的乳汁有利于母亲产后自身体型的恢复,有助于产后宫缩,降低恶露量及乳腺癌发病率,还有增进母婴感情[9,10,11]等益处。有研究报道指出,婴儿实施 6 个月纯母乳喂养,若再继续坚持 6-11 个月母乳喂养同时合理搭配辅食,每年可以挽救 30 万 5 岁以下儿童的生命。在 Eckhardt[12]研究中证明纯母乳喂养的 4 个月婴幼儿较纯母乳喂养不足 4 个月的婴幼儿健康、智力等生长发育更好。

然而,近些年来我国母乳喂养状况并未呈现良好状态。王燕[15]于 2011 年对全国 15 个城市进行 0~6 个月婴幼儿纯母乳喂养率调查结果显示,纯母乳喂养率为 31%。张悦[16]对 1288 名产妇为研究对象调查产妇出院前的纯母乳喂养率为 46.6%,其出院后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更低。缺乏深入有效宣传母乳喂养是母乳喂养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17]。因此,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者应结合产妇实际情况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她们建立母乳喂养信心,从而提高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改善母乳喂养状况。在母乳喂养宣传我们应做到更加深入、细致从而提高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改善母乳喂养状况。
......

第 2 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选择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纳入2015年6~9月期间在吉林省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初产妇,足月,自愿参加此研究项目并且具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能有效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妊娠后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者并且检查结果无异常;

(2)新生儿胎龄 37 周至未满 42 周,1minApgar 评分大于 7 经 5min 后 Apgar 评分为 10,出生体重 2500~4000g。

排除标准:

(1)随访中失去联系者;

(2)新生出生后 4 个月内有疾病者。

2.1.2 研究对象的分组

向所有纳入研究的初产妇介绍研究的内容,与其进行知情同意的沟通,并根据其意愿入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最终纳入研究的初产妇共 80 例,每组各 40 例。为减少不同组间因病房环境及主观感觉所带来的差异,实施干预组与对照组不住同一病房原则,以病房划分干预组与对照组。
......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母乳喂养自信问卷、母乳喂养知识问卷以及母乳喂养状况问卷。

2.2.1.1 初产妇的一般资料调查表

一般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民族、宗教、学历、职业、家庭均收入、医疗费情况、产假时间、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母乳知识主要来源、分娩方式、婴儿出生体重、Apgar 评分等。在一般基本资料中的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采用 10 级评分,(1 是一点也不支持;10 是非常支持),得分越高说明初产妇感受到配偶母乳喂养越支持。在一般基本资料中的分娩方式、婴儿出生体重、Apgar 评分是通过初产妇产后查阅病例。

2.2.1.2 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情况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是一个自评量表,由戴晓娜于 2002 年引入我国,量表包括 2 个维度(内心活动活动维度和技能维度)、30 个条目,其中内心活动维度和技能维度各占 15 个条目,量表采用 5 级评分,总分为 30~150 分,所有条目均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越高。内心活动维度条目为 3、6、7、8、10、15、16、17、18、19、21、22、23、24、28,技能维度条目为 1、2、4、5、9、11、12、13、14、20、25、26、27、29、30。该量表总体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2 个维度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 0.88 和 0.92。自我效能越高的产妇产后趋于纯母乳喂养的可能性越大。

2.2.1.3 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情况

本研究采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来测量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水平,该量表是由赵旻于 2008 年参考国内外文献所设计,内容涉及母乳喂养益处及母乳喂养技能两个方面。量表总共为 17 个条目,每个条目回答正确得 1 分,答错或不确定得 0 分,总分为 0~17 分,得分越高表示初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知识越多,该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91。
......

第 3 章 结果..................................................14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14

3.2 两组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情况 ................. 16

第 4 章 讨论.................................................26

4.1 基本资料结果分析..................................... 26

4.1.1 配偶对母乳喂养态度 .............................. 26

第 5 章 结论............................................33

第 4 章 讨论

4.1 基本资料结果分析

4.1.1 配偶对母乳喂养态度

研究结果显示,80 名调查对象,中有 78 人认为配偶完全支持母乳喂养(得分为 10 分),其余 2 人也是高度支持(得分分别是 7 分、8 分),这说明初产妇能够体会到其配偶对于母乳喂养的理解与支持。Mannion[55]等人对 74 名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得到配偶支持的产妇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更高。在赵旻[28]与朱杰敏[56]的调查研究当中,指明配偶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作用最大。可见,本研究结果中配偶态度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1.2 分娩前母乳知识主要来源

在本研究中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来源排在第 1 位的是母亲,其次是有喂养经验的亲戚或朋友。母亲及有喂养经验的亲戚或朋友如果不能全正确地理解母乳喂养知识,有可能会对初产妇进行错误的知识传导。WHO 指出,错误的信息会导致母乳喂养的自信心降低[6],因此,开展初产妇家属及其朋友的健康教育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医护人员在初产妇母乳知识来源中排第 4 位,这可能是与医护人员工作过于繁忙,对于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蜻蜓点水而不够深入,健康宣教效果不理想有直接关系。在美国,护士对产妇提供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比例可达 87%[11]。因此,我们应加强医护人员对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加大力度进行深入宣传。在赵旻[28]的研究中指出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包括配偶。母乳知识主要来源中配偶排名最后,这说明了大部分初产妇配偶对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都不了解,在初产妇喂养过程中配偶不能有效帮助初产妇解决喂养过程中的困难。也说明了对于配偶的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普及还不够,应加强对配偶的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4.1.3 分娩方式

本研究中初产妇自然分娩 12 人占 15%、剖宫产为 72 人占 85%。剖宫产已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15%。剖宫产率相对较高的原因可能为:①产妇害怕自然分娩所带来的疼痛而选择了剖宫产,但剖宫产也会带给产妇一定的手术风险,如大出血、感染等[57]。在陶丽玲[58]的研究当中指出产妇最终分娩方式的主要决定于产妇的分娩自我效能。②当今社会大部分的初产妇及其家属都希望孩子出生时选择“吉日吉时”等原因而选择了剖宫产。在韩欢[59]等人的研究当中,社会因素已占剖宫产的影响已占首位。自然分娩不仅对胎儿的智力发育以及生长发育有益处,对于产妇产后体力恢复较快,并且可以增强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信心[28]。有研究指出剖宫产出生的胎儿较易出现呼吸道疾病及远期不良影响等[54]。麻晓玲[33]对 302 名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指出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低于自然分娩的初产妇,此调查结果与 Dennis[3]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

第 5 章 结论

本研究只选取了长春市一所医院的初产妇进行调查,样本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有限,研究结论的外推性受到一定影响。此外,通过国内外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中,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影响因素当中,配偶对其的影响,本研究中只强调了对初产妇如何进行护理干预,对其配偶并没有进行详细、具体干预措施,从而更好的达到干预的效果。本研究的干预时间应继续延长,探究此模式的干预效果。

今后研究中样本量及研究范围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从而使研究更具有代表性;在研究的时间长度上可以增加出院随访时间,以便动态观察、强化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的效果;在研究的内容上,将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初产妇配偶,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