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重症护理(Critical Care Nursing)是以急危重症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科护理领域。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和连续性护理的重要场所。ICU护士必须具备娴熟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各种先进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准确评估和处理复杂凶险的病情变化,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监护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的迅速崛起和重症监护病房的广泛建立,重症护理实践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内涵。鉴于重症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国外十分重视重症护理实践的规范和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很早就设立了重症护理的专业组织,制定并公布了一系列关于重症护理实践活动、ICU护士专业能力和重症护理工作模式的行业标准和实践指南。这些行业标准和实践指南体现了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显示了巨大的临床指导价值,大大促进了重症监护护理质量和ICU护士专业能力的进步和提升。
美国是目前重症护理实践发展得最为成熟和完善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美国重症护理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ritical Care Nurses,AACN)着重于危重病人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生理、心理的需求以及与ICU护士、医疗环境的契合,发展了协同模式(The AACN Synergy Model forPatient Care)以指导本国重症护理实践的规范和发展[4]。该理论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危重患者及其家庭的特征和需求影响并决定了ICU护士的特征和能力要求,当ICU护士的专业能力与危重患者的医疗需求相匹配时便会达到最优的护理照护和最佳的临床结局[5]。美国重症护理学会根据危重患者及其家庭的特征和需求在协同模式中提出了ICU护士应具备的8项专业能力,即临床判断能力(Clinical Judgment)、护理实践能力(Caring Practices)、支持和道德代言能力(Advocacy and Moral Agency )、协作能力(Collaboration)>系统思考能力(Systems Thinking)、响应多样性能力(Response to persity)、促进学习能力(Facilitation of Learning)和临床探究能力(Clinical Inquiry) 之后,美国重症护理学会通过对重症护理实践的调查研究发展了ICU护士各项专业能力的具体行为描述(behavioraldescriptions),并根据这些具体的行为描述将每项专业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1级(level 1)、3级(level 3)、5级(level 5)三个能力等级
第二节理论框架
美国重症护理学会协同模式(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ritical-Care Nurses Synergy Model for Patient Care)是基于危重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以及与护士、环境的契合而发展的,用于指导和促进重症护理实践的重要理论模式(图1-1),该模式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重症护理领域的权威模式。协同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危重患者及其家庭的特征和需求影响并决定了ICU护士的特征和能力要求,当ICU护士的专业能力与危重患者的医疗需求相匹配时便会达到最优的护理照护和最佳的临床结局。ICU护士应整合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态度,以满足危重病人及其家庭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第二章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美国重症护理学会的协同模式为理论框架,针对ICU护士的实践活动、专业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ICU的护理工作模式进行问卷调查和参与性直接观察研究。
第一节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设计
描述性研究。釆用问卷调查法对重症护理实践活动、ICU护士专业能力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参与性直接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重症护理工作模式进行研究。
二、研究对象
1.总体上海市公立医院中从事重症监护护理工作的临床一线护士。
2.样本上海市三级公立医院的ICU护士。
3.样本入选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①除中医医院之外的三级综合性
医院的ICU护士;②儿科、胸科专科医院的ICU护士;③同意参加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实习护士;②进修护士;③助理护士或辅助人员4.抽样方法方便抽样。首先根据上海市三级公立医院的目录与各家医院的护理部取得联系,了解各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具体情况并排除以床位周转、贵宾病房为目的的非严格意义的ICU。通过医院护理部与符合研究目的的ICU的护士长取得联系,由护士长和指定负责护士共同安排、组织科室中符合入选标准的护士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在纳入调查的重症监护病房中,方便选取5个ICU科室进行重症护理工作模式的观察。
第二节资料收集与分析
一、资料收集
1.参与性直接观察法研究者通过在重症监护病房里与护理人员一起工作对病房的护理工作模式进行系统观察。在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原有关系的基础上,观察并记录护理工作的内容、组织形式、人力资源的分配及协调、医护协作等情况。观察研究开始之前,首先取得相关负责人的知情同意,确定纳入观察研究的ICU科室和观察的起止时间,所有ICU科室的观察时间共计15周。2.问卷调查法方便选取上海市23家三级医院的64个ICU科室作为研究场所。征得医院相关负责人和ICU护士的知情同意后,在科室护士长和指定负责护士的配合下,安排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护士参与问卷的填写。总共完成调查问卷1367份,排除重复、乱码、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313份,调查问卷有效率96.05%,整个调查过程历时半年。
第一章前言………………1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1
第二节理论框架……………6
第三节研究目的……………9
第四节相关概念…………… 10
第二章研究方法……………11
第一节材料与方法……………11
第二节资料收集与分析……………16
第三章研究结果……………17
第一节基本资料……………17
结论
所有重症护理专科实践活动都在ICU护士的日常工作范围之内,心脏外科ICU实践活动和ICU实践活动比心脏内科ICU实践活动更为常做,体现得更为充分。ICU常做实践活动的各系统分布和常见病症一致,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最常体现。所有重症护理高级实践活动都在ICU护士的日常工作范围之内,以临床判断维度、护理实践维度最常体现,以临床探究维度最少体现。三、在专业能力方面ICU护士认为临床判断能力、护理实践能力最重要,临床探究能力最不重要。ICU护士专业能力的整体水平为3级,部分ICU护士的临床判断能力、护理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可以达到5级。临床判断能力、护理实践能力的平均加权得分最高,临床探究能力的平均加权得分最低。重症护理工作模式主要有床位分管模式和小组协作模式,以床位分管模式为主,小组协作模式是未来发展趋势。重症护理的专科化发展和高级护理实践给现代护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尚缺乏重症护理实践现状的详细资料,重症护理专业的行业规范尚未形成,重症护理专科认证制度和高级护理实践模式尚未建立。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凸显和急危重症患者的逐年增多,若不采取积极措施加快行业规范,重症监护护理人才的流失会更加严重,重症监护护理质量将更难保证。重症护理的进步和规范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的努力不可能完成,必须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和资源相互支持,共同努力。根据本次重症护理实践现况的调查结果,
参考文献
[1] 徐丽华,钱培芬.重症护理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张伟英.实用重症监护护理[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 王曙红,吴欣娟.重症监护[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Kaplow R,Reed K D. The AACN Synergy Model for Patient Care: a nursing model as a Force of Magnetism. [J]. Nursing Economics, 2008,26(1):17-25.
[5] Sechrist K R, Berlin L E, Biel D M. The Synergy Model. Overview of the theoretical review process.[J]. Critical Care Nurse, 2000,20(1):85-86.
[6] Kerfoot K M, Cox M. The synergy model: the ultimate mentoring model [J]. Critical Care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05,17(2):109-112.
[7] AACN. The AACN Synergy Model for Patient Care[EB/OL]. [2011-3-10].
[8] AACN. Standards of Care for Acut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Practice[EB/OL]. [2011-3-18]. al_Care_Nursing.pdf.
[9] AACN. Standards of Clinical Practice for the Acute and Critical Care ClinicalNurse Specialist[EB/OL]. [2011-3-15].
[10] AACN. CERTIFICATION EXAM HANDBOOK CCRN[EB/OL]. [20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