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约束下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探讨——以山东沿黄区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68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实证结果表明,粮食经营规模对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具有积极作用,高效节水技术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应当加快土地流转等工作,促进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1引言
1.1研究背景
水资源形势严峻已经成为制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且农业发展采用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农业用水效率低下。为促进水资源集约利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方针,并提出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障水资源供给刻不容缓。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可以减少农业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挥发和浪费,在保障粮食生产用水需求的同时,减少农业用水消耗,提高用水效率。因此,积极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提高高效节水技术的普及率,对于促进农业节水,缓解水资源严峻形势,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山东省是黄河流域唯一的入海口省份,同时也是中国粮食主产区。长期以来,凭借黄河流域的灌溉优势,山东省沿黄地区在从事粮食生产时,采用大水漫灌等粗放型农业灌溉方式,造成了农业用水浪费、水资源消耗过量、农业灌溉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长期采用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和灌溉方式,不仅造成了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大水漫灌还导致耕地水分大量蒸发,造成土地盐碱化、盐渍化,加速土壤板结,从而导致粮食减产。同时,大水漫灌等传统灌溉方式,造成灌溉用水浪费,而多余的灌溉用水将粮食生产中的化肥、农药等化学品残留带入地下水或流入湖泊、河流等水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当前,山东省沿黄地区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不仅制约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更严重威胁了粮食安全。因此,促进高效节水技术采用,提高粮农采用高效节水的积极性,对于缓解水资源紧张,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
1.2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研究目的
传统粗放型的灌溉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紧张和生态环境破坏,采用高效节水技术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山东省沿黄地区为例,旨在研究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从而促进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分析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实际调研,了解山东省沿黄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情况,在此基础上理论分析粮农采纳高效节水技术的行为选择和现实约束,构建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的理论框架,基于理论框架,运用二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高效节水技术推广提出相关建议。
(2)分析不同规模下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的异质性。粮农种植规模的差异,造成粮食生产专业化程度存在差异,因此不同规模的粮农会基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思考问题,进而做出差异化的生产决策。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小农户和种植大户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的差异,分析规模异质性下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从而为政府部门制定差异化的激励政策提供依据。
1.2.2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研究,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理论分析粮农采用高效节水技术的行为选择和现实约束,对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进行研究假设,实证检验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粮农采用高效节水技术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2.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生态环境约束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实践,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协调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此时生态环境约束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所知。
国外关于生态环境约束的相关研究最早出现在“承载力”的相关方面。承载力表示为在某一特定的生存环境下,在不对区域造成破坏的条件下,某一自然区域内可容纳种群生存生活的最大数量。根据承载力的概念可知,此时的承载力研究主要集中于动物种群生存发展等领域,并未涉及到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经济社会不断进步,随之带来了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水环境破坏等资源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因此,国外学者开始结合生态学领域内容,将承载力纳入到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相关研究中,此时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指能够保证人类生活的区域环境不受到破坏的前提下,能够保证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将概念引入到人类社会发展领域,引发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考。
国内关于生态环境约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将生态环境约束作为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支持能力,生态环境约束是在一定的资源和环境系统下,能够维持人类经济社会正常秩序的最大容量,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将生态环境约束看做资源和环境系统的最大承载能力,是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能力。
从支持能力和最大承载能力方面对生态环境约束进行研究,是学术界研究水平和认知能力不断深化和进步的过程。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生态环境约束定义的相关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然而,生态环境约束的综合概念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资源环境约束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包含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在内的,维持人类社会正常运行的最大支持能力,反映了人类、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有机协调统一,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
2.2理论基础
2.2.1农户行为理论
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决策者,也是组成农业活动的最基本单元。学术界针对农户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较为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当前,关于农户行为理论的研究,主要分为3种观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小农学派、以风险最小化为目标的道义主义学派以及兼顾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历史学派。
理性小农学派假设农户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在一定的资源环境约束和技术条件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标,通过农业生产经营决策从而实现生产要素配置的帕累托效率最优。舒尔茨(2003)认为,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农户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生产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小农寻求并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是改造传统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粮农而言,通过比较采用高效节水技术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判断采用高效节水技术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最终决定是否采用高效节水技术。对于粮农而言,采用高效节水技术可以减少用水投入和劳动力成本支出,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对于农业发展而言,高效节水技术是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粮农采用高效节水技术进一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进行转变。
道义小农学派,即组织生产学派,认为农户以生产的风险最小化为追求目标,其代表人物为恰亚诺夫和斯科特。由于小农户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和制定生产决策时,首先考虑满足家庭消费需求,实现家庭福利最大化,而非以生产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农户通过寻求家庭福利与劳动力投入的均衡点,从而决定劳动力投入数量和强度,如果劳动力所带来的农业产出可以实现家庭福利最大化,农户便停止劳动力投入,进而实现均衡。农业生产是有风险的,而小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是较低的,农户会以风险最小化为目标,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在农业生产中做出规避风险的生产决策。因此,为避免农业生产带来的经营风险,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对家庭福利的负面影响,农户常常作为风险规避者,做出低风险、低利润的生产决策。在分析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时,也要考虑到农户采用高效节水技术带来的技术操作风险和生产经营风险。面对粮农采用高效节水技术的风险,农户如何规避风险,如何进行采用决策,本文将在第三章进行探讨。
...............................
3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偏好的理论分析..........................20
3.1粮农采用高效节水技术的行为选择分析..........................20
3.2粮农采用高效节水技术的约束条件分析.......................22
3.3粮农采用高效节水技术的理论框架.............................24
4山东省沿黄地区发展现状分析........................................27
4.1高效节水技术的发展历史..................................27
4.2自然经济现状分析......................................29
5影响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山东沿黄区调查数据...................50
5.1研究设计.....................................50
5.1.1问卷设计.................................50
5.1.2样本区选取与数据来源.............................50
5影响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山东沿黄区调查数据
5.1研究设计
5.1.1问卷设计
本论文所设计的调查问卷旨在了解样本区域高效节水技术采用现状和粮农对节水采用政策的知晓程度。为了尽可能的包含对粮农采用高效节水技术行为有影响的变量,问卷共包含四方面信息:受访者个体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农业生产经营状况、环境政策感知量表。为了确保调研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以及问卷所设计的题目和选项是否有语意差别、是否合乎逻辑、是否适用于大规模调研,在正式去往样本区实地调研之前,本论文进行了问卷前测。进行问卷前测的问卷是通过问卷星发放链接,填写者大多为本人认识熟知的同学和亲朋好友。本次问卷前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可能造成语意分歧的题项进行了剔除、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题项进行了剔除、对多数人认为敏感的题项进行了剔除。最终确定了实地调研的问卷,其中受访者个人基本信息包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基本特征为家庭收入和兼业化程度;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包含经营规模、耕地亩数及块数、灌溉便利程度、灌溉用水来源以及农户对高效节水技术的了解程度;环境政策感知量表均是采用了国内外学者们普遍认可的五分法的成熟量表。
5.1.2样本区选取与数据来源
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效应机理研究:行为分析、仿真模拟与政策优化”和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试点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跟踪调研及政策优化”的经费支持下,课题组开展了问卷调查,为了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了解山东省沿黄地区粮农的高效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现状,调研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既包含共性问题,又各自有所侧重,具体调研地区抽样结果如表5-1所示。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
6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本文综合运用农户行为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理论分析了粮农采用高效节水技术的行为选择和现实约束,并以此构建了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的理论框架,并基于宏观数据分析和微观调查研究,运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小农户和种植大户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的差异性。本文研究结论主要如下:
(1)环境政策感知对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政策补偿因子、政策认知因子、环境感知因子对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2)粮农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农业生产特征对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性别、文化程度等个体特征,家庭年收入、兼业化程度等家庭特征以及经营规模、耕地细碎化程度、灌溉便利程度、灌溉水源、技术了解程度等农业生产特征对粮农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有显著影响。
(3)对于不同规模的粮农,其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具有差异,具体表现为:政策补偿因子、政策认知因子、环境感知因子等环境政策感知因素对小农户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对小农户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年收入、兼业化程度等家庭特征以及灌溉便利程度、灌溉水源、技术了解程度等农业生产特征对小农户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也具有显著影响;政策补偿因子、政策认知因子、环境感知因子等环境政策感知因素对种植大户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性别对种植大户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等家庭特征以及经营规模、细碎化程度、灌溉便利程度、灌溉水源和技术了解程度等农业生产特征也对种植大户高效节水技术采用行为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