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自由化与企业污染排放: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772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以中国加入 WTO 为背景,研究进口自由化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污染排放水平的影响,并分中间品和最终品讨论产品类型对微观企业生产决策的差异影响,还以企业规模、结构、技术效应探索其内在机制。本章首先对前文的研究设计和实证结果进行归纳,从中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然后依照结论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以助企业应对进口自由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最后结合本文的研究设计和相关领域的发展进程,总结本文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屡创佳绩。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3678.7 亿元增长到 2015 年的 68.55 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经济体。在此期间,作为经济驱动力之一的国际贸易也取得了巨大发展。为快速参与和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国积极地实施贸易自由化改革,颁布了系列政策和法规来减免贸易关税和削减非关税贸易壁垒,来促进中国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国的加权关税由 1996 年的 19.7%下降到 2010 年的4.6%,下降幅度达到 76.6%,更在 2001 年加入 WTO 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与此同时,中国在外贸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13 年,中国贸易顺差达 2349 亿美元,贸易总额44735 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 23542 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出口国2。国际贸易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推力。
在中国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环境恶化严重威胁着国内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水平,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城市空气污染严重,超过一半城市的环境水平没有达到中国环保局规定的空气质量标准。2007 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 62.84 亿吨,占全球总额的 21.01%,位居世界第一排放国家。环境污染问题为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损失。据估计,因PM2.5引起的 1997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损失达到 640 亿美元(Matus et al., 2012),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s)浓度增加将导致中国北方 5 亿居民的预期寿命损失超过 25 亿年(Chen et al., 2013)。因此,严重的环境问题以严重危害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福利,并将长期妨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改善环境质量无论是对保证和维持中国经济持久、有序增长还是改善居民社会福利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

1.2 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学者们主要通过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研究和解释各国间的国际贸易的动机和相应结果,但具有正外部性的投入要素——环境却是作为外生变量进行处理。在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当今,许多学者对传统的贸易理论进行拓展,逐渐意识到探讨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将环境作为要素加入到生产和贸易中。近期,有系列研究者着手分析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然而,由于详细且完整的企业级别污染数据的稀缺性以及难以获得性,早期的大部分针对贸易和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虽然随着统计标准的提升以及统计口径的完善,近年来基于微观层面从不同角度研究国际贸易与企业环境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越来越多,如企业生产率、地方保护以及出口行为(Forslid et al.,2011;Cui etal.,2012;Holladay,2016;Jiang et al.,2014),但鲜有文章讨论进口自由化如何影响企业层面污染排放水平。对于微观层面污染排放主体的企业来说,进口自由化从市场竞争和生产结构的角度来讲都会影响其污染排放水平。本文在分析企业级别环境绩效如何受进口自由化影响同时,还进一步细分了中间品和最终品进口自由化对污染排放的差异性影响。
此外,本文还解释了进口自由化影响企业环境绩效的内在机制,丰富现有文献关于进口自由化对于企业层面污染排放的研究。此外,以中国为研究主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和外贸领域获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及积极加入 WTO 促进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努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贸国之一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巨大成就也伴随着系列问题,其中就包括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进口自由化会从众多方面影响中国的污染排放水平,其中就包括企业环境绩效。对于微观层面污染排放主体的企业来说,进口自由化的影响深远且重大。进口自由化不仅能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国内竞争水平,还能影响企业的要素投入构成和企业生产效率。因此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研究企业相应的污染排放变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不仅能够厘清进口自由化下企业层面污染排放变化的相关机制,为政府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启示,以实现进口自由化下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并存的美好愿景,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本文还能为其他正经历进口自由化的国家提供现实依据,以更好地构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共存的景象。
........................

2 文献综述

2.1 国际贸易影响污染排放的决定因素
由于缺乏关于自由贸易对污染排放方面的研究,环境学者们担心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实施会导致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并可能对墨西哥的环境质量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Grossman andKrueger(1991)在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存在性时,将环境污染的起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技术效应。在产业构成以及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单纯的产出增长仅仅是重复污染生产过程,同比例地增加污染排放量,即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是指在在生产规模和技术不变的前提下,污染排放的变化取决于本国比较优势行业的想对污染水平。由于国际贸易会导致国内资源重配,更多资源将涌入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若该行业是污染密集型行业,那么该国的污染排放水平将上升。技术效应指在经济规模和结构不变的前提下,贸易引起的生产技术的改进,并且对环境有利。贸易将导致本国的收入增加,从而提高居民对环保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这种环保需求会反过来督促当权者颁布法律、法规保护环境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法律、法规有效实施,从而促进环保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保证环境质量将得到提升。通过分解污染排放,贸易对环境质量的最终影响取决于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的共同作用。
早期研究表明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核心驱动因素,因此大量文献讨论了各国或地区环境规制的差异是否造成了比较优势。CopelandandTaylor(1994)使用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研究收入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各国或地区的收入水平不同将造成当地对环境政策的要求不同,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环境政策差异是国际贸易的驱动因素之一。实际收入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会要求当地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规制和需求更多环境清洁型产品,而收入较低的地区对环境质量的需求较高收入地区而言不是十分迫切。地区收入差距所导致的环境规制差异会导致产业的流动和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为降低环保相关的成本将从环境规制程度高的地区向低水平地区转移,从而影响不同地区的污染排放水平。因此,不同地区间环境规制的差异会产生污染差异型比较优势从而改变当地的产业结构影响环境绩效。产权制度的完善与否也能够作为比较优势影响贸易与环境质量。Chichilnisky(1994)认为即使两个国家拥有相同的技术水平、要素禀赋以生产偏好,若其中一国没有有效、明确地确定产权制度,贸易就会发生。环境作为正外部性的生产要素,其产权鉴定的差异就会导致两产权差异国之间发生贸易。一方面,产权明确的国家不愿在自方生产环境破坏型的产品从而向产权不明确的国家进口环境破坏型产品。另一方面,由于对环境资源的产权不清晰,产权不明确的国家会偏向生产环境密集型物品。最终,产权不明确国家的环境水平会因贸易而受损。
.............................

2.2 国际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2.2.1 宏观证据
虽然现有文献存在着大量研究贸易的环境效应,但就其结果并未达成共识。总体而言,现有研究观点对国际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可以分成三类。首先是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其次是自由贸易将加剧环境污染,最后是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和不确定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Antweiler et al.(2001)成功构建理论模型将贸易自由化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分解为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并通过实证检验贸易开放程度如何影响国家级别二氧化硫排放,这三种效应取决于各国的要素禀赋程度(人均资本)以及环境规制强度。实证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会产生正的规模效应导致污染排放增加,但会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抵消环境污染。总而言之,结构和技术效应的负效应超过了规模效应的正效应,自由贸易对环境是有利的。
从 1987 年至 2001 年,美国制造业污染排放水平显著下降,Levinson(2009)探究了引起这一结果的原因。通过行业层面的研究,发现虽然产出增长导致二氧化硫排放增加,生产技术的改进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环境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行业结构变化只能解释部分减排,绝大部分仍然是由技术进步实现的。其中,有部分结构变化是通过进口污染密集型的产品替代国内污染密集型产品实现的。由于上述行业层面的技术(行业排放强度)无法反映产品层面生产结构的变化,产品层面的结构变化会被归类为技术变化,从而产生误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ShapiroandWalker(2018)使用产品层面数据研究 1990 年至 2008年美国制造业污染排放的下降的原因。结果发现制造业环境绩效的改善主要是由递增的污染减排技术方面的投资使单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排放量下降,产品结构从污染密集型产品向环境友好型产品转变只贡献了小部分减排。而促进制造业增加污染减排投资提升减排技术的主要动力是更加严峻的环境规制。

...........................

3 中国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13
3.1 中国外贸的发展........................................13
3.2 中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18
4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20
4.1 进口自由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20
4.2 计量模型设定.....................26
5 实证结果及分析...............................32
5.1 基准估计结果............................32
5.2 稳健性检验...........................34

5 实证结果及分析

5.1 基准估计结果
为研究进口自由化如何通过中间品和最终品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环境绩效,本文依照公式(4.3)和(4.4)进行了实证检验,回归结果呈现在表 5.1。
表 5.1 汇报了进口自由化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的二氧化硫(SO2)、化学需氧量(COD)

.................................

6.结论和政策启示

6.1 研究结论本文探讨了进口自由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进口自由化的微观环境总效应不确定,随产品类型和污染物而变。中间品关税减免直接影响企业可获中间投入品的质量和种类以及相应成本,最终品进口自由化通过加剧市场竞争程度影响企业生产决策。由于中间品和最终品对企业决策的影响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它们的环境效应进行区分。现有研究关于国际贸易对环境影响主要持三种观点:(1)贸易能够改善环境;(2)贸易对环境有害;(3)贸易的环境效应无法确定。基于第三种观点,本文还选取了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与挥发酚三种重要污染物进行研究,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实证结果回应了本文的考虑,进口自由化会加剧二氧化硫的排放,却能改善挥发酚的污染程度,但对化学需要量的影响不确定。一方面,中间品关税减免会导致企业化学需要量排放量上升,另一方面,最终品进口自由化能够降低相应的排放。由此可见,在研究进口自由化的环境效应时,不能片面地看待结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提升对研究的理解,从中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
2.进口自由化通过企业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影响企业污染排放水平。单纯得到进口自由化的总环境效应却忽略其对企业决策的具体影响,会使得出的结论显得单薄且缺乏现实意义。要理解进口程度变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微观影响,就要剖析其影响机制。通过分解进口自由化的环境效应为企业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本文发现虽然中间品和最终品对企业的影响不同,但二者在企业三效应上却表现相似。中间品关税减免能够提升企业可获间品的多样性与质量,而最终品进口自由化会加剧市场竞争强度,二者均能提升企业生产规模从而导致污染增加,通过促进企业资本积累从而减低污染水平和刺激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从而改善环境绩效。由此可见,在考察贸易的微观环境效应时,不能只关注其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虽然进口自由化会导致制造业企业的部分污染物排放量增长,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产出和改善了其他企业特征,促进企业发展。通过多面分析进口自由化的企业微观效应,权衡企业成长与的利与环境污染的弊,从而洞悉进口自由化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