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一带一路”合作深入,非洲国家发展迅猛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习近平主席于 2013 年提出的一项我国的国家战略级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既有中国积极“走出去”的鲜明时代背景,又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现代社会的延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中国)总人口约 47.2亿,GDP 总和约 27.6 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 62.2%和 32.2%(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统计)。“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的广大腹地国家发展水平虽相对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从国内来看,共计 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被涵盖在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圈定了新疆、陕西、甘肃等 13 省(直辖市),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圈定了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5 省(直辖市)。因此,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层面来看,“一带一路”倡议的涵盖范围都相当广。事实上,“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并不受地理位置限制,截至 2019 年 4 月 30 日,中国已经与 131 个国家和 30 个国际组织签署了 187 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非洲国家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积极响应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框架下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领域。肯尼亚全长 480 公里的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纳米比亚沃尔维斯湾港集装箱码头、埃塞俄比亚的亚吉铁路都是中非合作的典型工程。得益于“一带一路”合作,非洲国家的经济水平发展迅猛。综合考虑了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的合作情况以及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后,本文选取南非、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莫桑比克、肯尼亚和赞比亚这 6 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
以埃塞俄比亚为例,2005-2018 年的年均 GDP 增速达 15.89%(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而在人均 GDP 方面,埃塞俄比亚的增速也超过了 6%。有外媒称埃塞俄比亚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中国”。这样的经济发展奇迹离不开中国对埃塞俄比亚的投资。2003-2017年,中国对埃塞俄比亚的直接投资平均每年达8270万美元,2016 年更是达到 28214 万美元。(数据来源: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
第二节 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一带一路”相关概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2013 年 9 月和 10 月由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的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以古丝绸之路为历史符号,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横贯亚欧非大陆,一头连接的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另一头连接的是充满活力的东亚经济圈,中间是同样充满巨大经济发展潜力的广大中亚、南亚、和西亚国家,并辐射非洲大陆。截至 2019 年 4 月 30 日,中国已经与 131 个国家和 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 187 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加。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对于“一带一路”并没有划分任何国家范围,只要是愿意合作的国家都可以加入。“一带一路”是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区域合作倡议,并不是具有排他性和封闭性的地缘政治手段。“一带一路”是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联动发展倡议,而不是中国的对外援助计划,更不是 “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是对各国现有合作机制的对接和补充,而非替代品。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可以继续使用现有的对外合作机制,并通过合理的政策对接,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完美对接。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经济发展战略”、蒙古国的“草原之路”倡议、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洋支点发展规划”以及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走廊”建设等,都是沿线国家现有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对接的完美示例。
(二)FDI 相关概念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 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国直接投资)的定义,FDI 是指在投资人所属国以外的国家所经营的企业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发言权。当站在某一国家的视角时,FDI 根据方向的不同分为 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和 IFDI(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例如,当我们站在中国的角度时,OFDI 指的是中国对其他国家的直接投资,IFDI(一般当没有特殊说明时,FDI 指的就是IFDI)指的是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本文所研究的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均来自于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
第二章 FDI 对 TFP 的影响机理
第一节 基于“干中学”的影响机理
“干中学”模型是由 Arrow(1962)最早提出的。在 Arrow 之前,新古典增长理论一直占主导地位。虽然新古典主义学者们也知道经济增长不能简单地用资本-劳动比的增长来解释,而应该用技术进步来解释,但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外生的,且难以测度,因此 Arrow 认为新古典增长模型对于经济增长的解释是难以令人满意的。美国航空工程师对美国空军飞机零件的生产过程进行观察,发现生产同样数量的零件所需要的时间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心理学家们用“学习曲线”(LearningCurve)来解释。Arrow 则认为这一现象来自于技术进步,因此应该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在 Arrow 的干中学模型中,知识和技术进步不再是外生的,而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
后来的研究者如 Romer(1986)等,也继承了 Arrow 的衣钵,强调了实物资本投资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简化的 Arrow 模型如下所示:
对于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来说,农业的干中学效应比较大。很多非洲国家的农业技术相对比较落后,有些还在采用原始的耕作方式。而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农业大国,农业技术相对比较先进。除了古代中国传入西方的“中国农业四大发明”——水稻栽培、养蚕缫丝、大豆生产和种茶制茶,现代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也造福了全人类。中国 OFDI 的流入对于非洲国家的农业技术进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点将在后面通过实证来检验。
...............................
第二节 基于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机理
一、FDI 技术溢出效应概述
随着 Romer(1986,1990)和 Lucas(1988)等人沿着 Arrow(1962)的方向深入研究,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逐渐兴起。人们逐渐意识到,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不仅仅包括实物资本,还包括人力资本和知识。而 FDI 作为一种跨国的投资,既能给东道国带来实物资本又能带来先进的知识、技术和顶尖的人才,所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国内外学者们将目光逐渐转移到 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上来。
FDI 技术溢出效应是一种经济外部效应。当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投资,引起了当地的技术进步,而跨国公司自身无法获取投资的全部收益时,便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从传导机制看,FDI 技术溢出效应分为水平溢出效应和垂直溢出效应。其中,水平溢出效应有三种: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人员流动与培训效应。垂直溢出效应主要体现为联系效应。FDI 通过技术溢出影响农业 TFP 的机理如图所示:
................................
第三章 非洲 6 国农业基本概况..........................33
第一节 中非农业合作概述.................................. 33
第二节 非洲 6 国农业概况................... 33
第四章 中国 OFDI 对一带一路农业 TFP 的影响——以非洲 6 国为例...............37
第一节 样本数据与模型概述..................................... 37
一、数据来源、机制分析与变量选取........................... 37
二、变量设定与解释............................ 39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57
第一节 主要结论.................................. 57
一、中国 OFDI 显著提高了非洲 6 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57
二、农业灌溉和工业化显著提高非洲 6 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 57
第四章 中国 OFDI 对一带一路农业 TFP 的影响——以非洲 6国为例
第一节 样本数据与模型概述
一、数据来源、机制分析与变量选取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世界银行 WorldBankOpenData 数据库、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STAT 数据库、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人类发展报告数据库(HumanDevelopmentData)、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选取的时间范围是 2003-2016 年,国家范围是南非、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莫桑比克、肯尼亚、赞比亚这 6 个非洲国家。本文所涉及的数据中,所有以货币计量的数据都已折算为 2010 年不变美元价格。
(二)农业 TFP 影响因素机制分析与变量选取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核心解释变量为中国对东道国的OFDI 存量,其余解释变量为控制变量,分别为农业资源禀赋、土地利用能力、教育水平、开放程度和工业化进程。其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通过索洛余值法计算得出的,而索洛余值法所需要用到的农业资本存量通过永续盘存法计算得出。下面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机制,进而解释为何选取上述解释变量。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中国 OFDI 显著提高了非洲 6 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从实证结果看,中国对非洲 6 国的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非洲 6 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样本中的非洲 6 国除南非外均为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灌溉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我国农业的“走出去”政策不仅为这些国家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与管理理念。农业行业对非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非农业行业的对非直接投资同样能间接提高非洲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例如,中国援建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极大缩短非洲国家农产品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流通时间,减少流通成本,从而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中间成本,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二、农业灌溉和工业化显著提高非洲 6 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非洲 6 国的耕地资源无论从总量还是人均看,都较为丰富,但灌溉水平都较低,灌溉率均不足 20%。从实证结果来看,灌溉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此外,非洲 6 国的工业化水平越高,则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越高。
三、教育水平不会显著影响非洲 6 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实证结果表明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因此得出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会显著影响非洲 6 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结论。但这并不能说明教育与农业生产率毫无关系。因为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可能导致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的降低。而对农业生产率影响较为直接的农业技术培训在模型中无法准确度量,因此出现了本文的实证结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