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企业和政府杠杆率对不良贷款的影响范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76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通过使用 31 个省市自治区 2005-2017 年宏观经济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家庭、企业和政府三部门杠杆率的提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部门杠杆率的提升将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提升;(2)家庭和政府杠杆率的提升,对不良贷款率的提升有着显著的缓释作用;(3)宏观经济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存在显著的影响,比如一年期贷款利率提升将提升不良贷款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上升将降低不良贷款率;(4)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家庭部门杠杆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更加显著,中部地区三部门杠杆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最为显著。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8 年中央政治局会议率先提出“六稳”政策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稳金融”首当其冲。金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国家核心竞争力重要体现,金融稳,经济稳。如果把社会经济比喻成人的躯体,那么金融就是人的血脉,彼此共生共荣。自 201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打好三大攻坚战,首先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而防控金融风险就是重点,需坚决守住不发生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可见,稳金融的重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行业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金融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重要性逐步凸显,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越来越强。金融行业在改革中快速发展,金融体系在开放中蜕变完善,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升。但自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经济转型结构调整、金融业加杠杆和中美贸易战等国内、国外众多因素影响,部分金融活动脱实向虚,产生资金空转、体内循环等问题,使得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同时影子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风险持续发酵,使得我国经济金融各个领域内积累大量不良资产,尤其是银行系统内累计的大量不良资产,引人担忧。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期”,面临经济增速减速换档、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前期刺激政策待消化等问题,导致银行信贷总体质量不断下降,不良率近年来逐年提高。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良率指标越来越能够体现宏观经济的风险整体水平以及金融行业已累积的风险程度。同时,根据 2018 年《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关注类贷款(代表未来向不良贷款转化的存量)的转化率为 20%~30%之间,截止 2019 年末,关注类贷款余额约 3.77 万亿,按照转化率计算,未来将有 0.75~1.13 万亿的不良贷款增量。由此可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已十分严峻,十分有必要进行不良贷款研究。


图 1.1 2008-2018 年三部门杠杆率与不良贷款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wind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不良贷款率研究方面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研究,可以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影响方面。Williamson(1987)认为不良贷款的信用风险是亲周期的,在经济快速增长时银行信贷将显著增加,银行将贷款更轻易的发放给信评等级较低的借款人,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进而导致经济过热;而在经济下行时,信评等级较低的借款人因自身经营财务状况急转直下,导致偿债能力不足而产生不良借款。Bernanke B(1983)以金融危机为背景,从贷款利率出发,得出实体企业贷款成本显著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在经济增速持续下行过程中,实体企业偿还贷款难度提升,进而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以此为基础,Bernanke B 和 Gertler M(1989)发展了金融加速器理论,将不良贷款与宏观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纳入到金融稳定理论分析框架中。Brunner K 和MeltzerAH(1993)研究得出,央行因货币供给失衡使得货币市场紧缩,银行将出售资产以此来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使得利率上升,导致银行的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到银行的信贷质量。Mckinnon(1998)分析指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快速增长是经济内部存在系统性风险的结果。Reinhart 和 Rogoff(1999)通过构建金融危机模型发现,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会导致银行贷款质量下降、吸存能力降低,致使银行缩减信贷规模,进而导致经济增速下滑,从而进一步推动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发生。Salas 和 Saurina(2002)认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在经济增速较快时会变强,因此不良贷款与 GDP 增速之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深度方面,Ranciere、Westermann 和 Tornell(2006)通过研究金融市场成熟程度与不良贷款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从长远来看,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金融市场,经济增速越高,同时经济高增速有利于保障借款人贷款的偿付,进而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贷款质量,降低不良率。Louzis、Metaxas 和 Vouldis(2010)以希腊市场为背景,分析得出希腊银行不良贷款增减与经济波动及银行自身变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DeBock 和 Demyanets(2012)研究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状况与不良贷款之间相关关系,以 25 个新兴国家 1996-2011 年数据分析得出,经济增速越高,越有利于不良率降低。
.............................

第二章 不良贷款现状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不良贷款分类及现状
一、不良贷款定义及分类
不良贷款(Non-performing Loan,NPL)是对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的总称。我国银行业在 1998 年以前,一直沿用财政部 1993 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贷款四分类即正常、逾期、呆滞和呆账四种类型。1998 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际贷款分类标准,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商业银行贷款的 5级分类法,即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5 种类型贷款,目前不良贷款就是对后三类的总称。


表 2.1.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五级分类

...........................


第二节 不良贷款产生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金融脆弱性理论
金融的脆弱性追根溯源来自于对货币脆弱性,马克思在其著作中阐明了货币在降生的时候就自身带有脆弱性,凯恩斯则进一步通过对货币职能和特征的分析表明了货币的脆弱性,货币既有交易功能,又有储财功能。费雪指出由于经济基础的持续恶化将导致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从而从经济周期角度论证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现代金融的脆弱性则是指 Minsky 和 Kregel 提出的关于信贷市场的脆弱性,只是这两人的研究角度有所区别,Minsky 从企业的角度,而 kregel 从银行自身角度出发。
(一)金融不稳定性假说
“金融不稳定性假说”(the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由 Minsky 最早提出,并对金融脆弱性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他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繁荣和衰退做了半个世纪的长期分析,认为在经济繁荣时期就已经埋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根据风险程度将借款企业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抵补性借款企业(Hedge-Financed Firm),第一类企业的未来营业收入总额高于债务的本金且每一期的营业收入高于债务的本息,企业在经济繁荣和衰退期都能归还借款;第二类为投机性借款企业(Speculative-Financed Firm),第二类企业的未来营收总额大于债务总额,但是在借款的初期一段时间内营业收入小于债务的本息,企业存在风险敞口,需要通过滚动融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或者通过重组债务的方式偿还借款,当时市场环境与初次贷款时发生变化,企业需要承担一定的不确定风险;第三类为庞氏借款企业(Ponzi Finance Firms),第三类企业未来的营收总额建立在经济最好时期去预计的,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实现,每一期的营收总额小于债务本息,甚至不够偿还债务利息,企业需要不断的滚动融资和开发新债务偿还到期本息。
...........................

第三章 模型相关变量及描述性统计.............................21
第一节 主要解释变量................................21
一、 家庭杠杆率..........................21
二、 企业杠杆率...............................23
第四章 实证分析..................................29
第一节 研究假设.........................29
第二节 模型的建立...........................30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37

第一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经过上文对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之后,本文通过对家庭、企业和政府三部门杠杆率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家庭、企业和政府三部门杠杆率的提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存在显著的影响,同时进一步给出三部门杠杆率之间的联动关系,各部门之间杠杆率的变动对商业银行的联动式反应。
假设 1:企业杠杆率增长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关系。企业杠杆率的提升,表明企业负债的总规模增加,随着企业经营能力的下降,企业对债务的偿还压力凸显,短期流动性吃紧,从而使企业的债务逾期,推升不良贷款率。
假设 2:家庭杠杆率增长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关系。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跨越式发展,以房产为代表的家庭房地产投资迅速增长,而房地产贷款作为商业银行质量最好的贷款之一,违约率低。随着家庭杠杆率的提升对不良贷款率存在明显的缓释作用。
假设 3:政府杠杆率增长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关系。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地方政府以税收收入为主的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压力增加,政府杠杆率增加,地方政府在政绩和地方经济发展压力下,同时为偿还政府债务,政府更愿意寻求通过土地财政方式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债务压力。政府通过放松房地产市场政策,进一步推高房地产市场投资,进而提升家庭杠杆率,最终影响不良贷款率。同时政府杠杆率对企业杠杆率存在“挤出效应”,政府杠杆率的提升将降低企业杠杆率,进而降低不良贷款率。再者,政府债务属于质量好的债务,违约率低。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使用 31 个省市自治区 2005-2017 年宏观经济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家庭、企业和政府三部门杠杆率的提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部门杠杆率的提升将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提升;(2)家庭和政府杠杆率的提升,对不良贷款率的提升有着显著的缓释作用;(3)宏观经济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存在显著的影响,比如一年期贷款利率提升将提升不良贷款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上升将降低不良贷款率;(4)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家庭部门杠杆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更加显著,中部地区三部门杠杆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最为显著。
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分析可知,家庭、企业和政府三部门杠杆率之间存在联动效应,家庭杠杠率与企业杠杆率之间存在交互式正向反馈,家庭杠杆率提升将推动企业杠杆率提升,企业杠杆率提升反过来将推动家庭杠杆率提升;政府杠杆率对家庭杠杆率存在正向刺激,通过政府土地财政手段,增加家庭住房贷款进而推高家庭杠杆率;同时政府部门对企业杠杆率存在挤出效应,政府杠杆率提升有利于企业杠杆率的降低。控制宏观杠杆率对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显著成效。因此,杠杆稳,金融稳。金融稳,经济稳。
本文认为应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加大核心关键领域和相关环节改革力度,包括国有企业改革、银行体系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从根本上降低实体部门累计的债务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定调,减轻商业银行所担负的风险,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商业银行面临的不良贷款率快速上升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