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79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概念进行了介绍,整理了相关理论,介绍了衡量的各种方法,回顾了学者对产业集聚的影响;随后,选取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研究重点。在具体的分析中,采用统计方法,针对河南省的具体情况,对生产性服务业展开分析。其次,采用两种方法测算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包括河南省 18 个地级市的子产业区位商和制造业服务业的空间基础,借助 Eviews 软件,对河南省 18 个地级市 2011-2018 年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从 21 世纪开始,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国家的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从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世界上各个国家纷纷参与到现代服务行业的竞争行列中来,促使竞争日趋激烈,相较于制造业的特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问题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各国对此方面的问题的想过研究逐步得到重视。生产性服务行业的特征表现为更加明显的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特征,其所具备的特征性对集聚性发展存在一定的内在意义。生产性服务业的类型聚集开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业绩:在纽约,全球领先的 500 家公司已经达到 60 多家,而在狭窄的华尔街不到 1.5 公里的地方,有大量的投行、保险公司,近几十年来,证券交易所和其他金融机构聚集在英国伦敦,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金融、设计、创新等独特优势的服务业爱好者;同样,在班加罗尔,印度和爱尔兰部分地区逐步形成了以计算机和金融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二战后日本东京的地位日益明显,我国的产业政策逐步形成了多核心、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下,中国随着国内经济增长逐步恶化,传统的以增加发展为主的方式也越来越依赖股票。发展过程粗放,相对落后的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较长期的强劲和高速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大,使得我国在提高和加快生产性服务在服务型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尤为重要,从而促进经济的较快和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

河南省作为我国传统的制造业大省,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上一直走在省际前列。特别是以金融、房地产业和软件产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明显领先于其他行业,为河南省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相较于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快、成熟的地方,尚有进步空间。与现有的制造工业相比,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不利于产业结构的现代化。今后需要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目标和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河南省制造业大省的经济效益,将发展的重点放在金融、现代化物流和科技服务业中,使得两产业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往来更加顺利和高效,应实施服务业加速规划,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当前,河南省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区域结构不合理、专业高端人才供给不足,集聚水平不高等。本研究在参考相关多种类型的产业集聚文献的前提下,以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进行如下研究:收集整理河南省工业经济数据,研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之间存在何种影响,以及集聚情况对各城市存在的不同行业的发展存在何种差异。

............................

二、文献综述
(一)生产性服务业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Machlup(1962) 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所提供的产品是知识,即所有生产知识的行业都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Seo Hwan-Joo (2011)认为,生产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具有知识密集和其他生产活动特点的中间部门,它认为金融、通信和商业服务都是生产性服务,并利用它们来建立专业化之间的关系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生产经营等中间服务,而不是提供终端服务。韩同银、李宁(2017)指出制造业服务业与生产和消费、制造业是分离的,它不直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而是促进工业生产和技术进步的连续性。虽然许多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理解存在许多差异,但在解释生产性服务业概念时却具有许多相似的特点。换言之,有三个方面:知识密集型、中间服务和产业关联性。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还没有建立统一的生产性服务业分类标准。根据“十一五”规划,生产性服务业分为金融、信息、商务、运输和现代物流五个行业,在“十二五”规划框架内,生产性服务业分为运输、仓储和邮政,信息传输与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金融、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2012 年国务院颁发的服务业的十二五规划具体包括:现代电子物流、高科技服务、金融服务、设计咨询、商务服务、科技、电子商务、工程咨询、节能环保服务、人力资源服务。2018 年,国家统计局按照这一计划对生产服务进行了详细分类,分为信息和计算机服务及软件服务行业、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租赁和商业服务行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行业和地质勘探行业。

........................

第二章 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一、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一)基本现状概述

近几年来,河南省东部地区存在产业转移,带动了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但河南省尚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同时这一时期也可以作为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的时期,如果政府制定的政策和做出的调整促进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可以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可以较好的缓解本省的资源短缺的现状,提升本省的制造业的实力,甚至增强本省工业体系在全国的综合竞争力。改革开放初期,河南省的经济总量较小。1978 年,河南省整体 GDP 仅为 114 亿元,其中服务产业增长值为19.68 亿元,占 GDP 总量不足 20%,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本省也伴随着不断深化改革,河南省经济也实现了稳定快速的增长,此阶段,服务业增长在 GDP 中的比例增长较快,2000 年河南的 GDP 达到 3000 亿元,其中服务业增幅首次突破 1000 亿元,达到1009 亿元。另外,生产性服务产业的增长值达到了 303 亿元,并进入了新的阶段,近几年产业化发展的速度加快,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2018年,本省服务业增长超过 5000 亿元,增至 5628 亿元。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超过3000 亿元,增至 31.87 亿元。另外,除了可能发生需要的价格原因、生产性服装外,服务业的增长年均增长了 15%以上,2011 年中国第三次修改了国民经济产业分类,2011年以前数据统计的结构不一致,为了保持一致性,本研究重点分析河南省 2011 年以后的生产性服务产业的发展变化情况,2011-2018 年,河南省的生产性服务产业增加情况如表 2-1。


........................

二、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2018 年,我国政府对河南省实施“工业强国”战略,该省的工业在总经济值当中占据第一名,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很好,不高于 40 个百分点,还没有达到全国第三产业的平均值。三次产业所占比例为 12.66:54.64:32.7。从发达国家所经历三次产业的演变规律来看,该省的工业化发展趋势比较好,能够对河南省经济总值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在这种情况之下,生产性服务行业也被带动出现经济的增长,不过跟工业相比,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尽管河南省从 2012 年开始,不管是政府还是居民,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关注程度都越来越高,同时该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不过因为该行业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跟工业进行比较,能够发现该行业的规模化效应比较差,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的升级与优化。

第一,生产性服务层次结构不高,规模化效应不足。因为该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刚刚开始发展,该类公司大多数都是规模比较小的公司,因此提供的技术水准也不高,公司整体服务意识不强,自然能力也比较低,这就造成公司在服务方面需要投入比较高的成本费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对比,整体竞争能力偏低;第二,从纵向结构来看,河南省该行业的服务种类过于单一,再加上行业相关企业也并不是很多;从横向结构来分析,该行业的产业结构处于不均衡的状态,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化效应;第三,从政策支持的角度来分析,河南省该行业的基础设施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所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质量并不高,因为受到服务业体制的约束,再加上行业内外部环境不完善,传统服务思想依旧存在等等,当前阶段该地区还没拥有能够承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能力,主要是因为没有相对健全的服务业硬件环境以及市场环境。

............................


第三章 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测量及特征分析............................ 17
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影响的机制研究...............................17
(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的扩大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17
(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专业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17
第四章 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27
一、模型构建.......................................27
(一)构建思路.................................27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27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35
一、结论...................................35
二、对策建议............................36

第四章 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一)构建思路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序推进,我国不同省份逐渐开展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我国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有效促进了生产性服务行业的集聚以及发展。从目前学者的相关研究结论来看,学者普遍认为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程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有效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从外部经济理论来说,目前关于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主要包含生产函数法以及间接研究法两种方式。间接研究法对于生产函数法来说,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仅仅采用单一自变量,来综合分析产业集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作用。对于生产函数来说,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集聚变量看作解释变量带入到相应函数当中,进而构建关系模型。对此,本文基于陈立泰(2011)的研究方法,采用生产函数模型,把生产函数 Y 界定为生产性服务集聚变量与其他相关控制变量函数,具体函数构建如公式 4.1 所示。

Y=f(J,CTL) (4.1)

在公式 4.1 中,Y 指的是城市的产出变量,而 J 指的是生产性服务业或者生产性服务业各个行业所对应的集聚变量指标,CTL 指的是控制变量,具体指的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其他相关要素,一般来说涉及资本投入指标(K)、劳动投入指标(L)、人力资本指标(EDU)、经济开发程度指标(OPEN)以及政府干预度指标(GOV)等。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在检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情况,本研究以产业集聚理论作为基础,对不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概念进行了介绍,整理了相关理论,介绍了衡量的各种方法,回顾了学者对产业集聚的影响;随后,选取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研究重点。在具体的分析中,采用统计方法,针对河南省的具体情况,对生产性服务业展开分析。其次,采用两种方法测算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包括河南省 18 个地级市的子产业区位商和制造业服务业的空间基础,借助 Eviews 软件,对河南省 18 个地级市 2011-2018 年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最后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总体水平较低,18 个地级市之间规模差异较大,产业差异较为明显。
一方面,河南省制造业服务业的产业集中在不同的城市,而郑州、洛阳、焦作、许昌等发达城市的产业聚集显著;河南省租赁、商务、科技服务业的空间基尼系数较高,所以集中度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通过观察 2011-2018 年的数据,不同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之间有较大的不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的比较明显,而相较于两个行业,其他行业的趋势较为波动。

其次,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可以增加人均 GDP 的数值,增加人们的收入,而且在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方面也有重要贡献。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发展影响的模型表明,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与河南省经济发展状况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对资本的投入也与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劳动力和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国家干预阻碍经济发展水平,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投资水平以及劳动和人力资本投入等要素均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最后,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方经济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河南省金融、交通、信息、房地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金融和交通运输业两个行业具有最强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剩余其他的行业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弱。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