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黑龙江省农业转型升级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78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次论文立足于产业融合的角度,通过对产业融合与农业转型升级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重点找出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且对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提出相关的具体做法。同时,通过对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情况以及产业融合的相关条件进行分析后,基于发生融合即转型升级的理论界定,通过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等实证方法对黑龙江省的农业产业融合水平进行模型构建,利用模型能够更加科学的对黑龙江省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情况作出评价,最终得出黑龙江省目前的转型升级水平。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在各项重大发展规划中都会涉及到的内容。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国家要尽快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工作,要充分运用新思路,多措共举,使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落到实处,要通过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使我国的乡村地区能够早日实现振兴发展的目标。十九大报告中还进一步指出,要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动三大产业的高度融合,引导农民通过更加丰富的方式进行就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使农民可以获得除了农业生产外的其他收入。报告中明确传达了当代农村如何发展的新精神,要进一步落实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工作,要通过多种方式、多个渠道促成农村经济实现质的飞跃,要牢牢把握住农业转型升级这一关键命门,为传统的农业发展思路增添更多活力,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方面的效益与价值。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农业转型升级,促成农村经济质的飞跃,党和国家制定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我国农村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促成三大产业的高度融合,产业融合能够为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助推力。近年来围绕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的各项政策与制度屡见不鲜,其中“调结构、稳增长”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指导精神,为当前我国如何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这一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意见。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趋势下,不同技术之间的高度融合已成为现实,技术融合所带来的不仅是原有技术的突破,而且还使不同产业各自的边界开始被淡化,这也为当前的产业融合提供了前提与基础,随着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不断形成,我国的产业结构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转型与升级。产业融合对经济产生的拉动作用,使其受到学术研究领域的高度关注,作为一种新时代发展趋势下必然的产物,产业融合这种经济现象开始普遍存在于社会领域中的各个方面。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通过分析和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出农业产业融合对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以及探究农业转型升级究竟包含哪些要素,将模糊性概念明确化。
(2)通过分析和总结黑龙江省农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现状,运用产业投入法构造测度农业产业融合水平评价模型,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找出黑龙江省目前农业产业融合所处阶段以及存在的问题。
(3)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构造黑龙江省农业转型升级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的指标权重,找出影响黑龙江省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性因素,并通过灰色关联度法从整体水平上测度黑龙江省农业转型升级程度。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充分收集了国内学术研究领域围绕农业转型升级的相关论点的研究成果发现,大多数研究主要以内涵、特征等要素为视角展开相关的研究,而立足于产业融合这一角度对农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成果非常稀少。对于产业融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大多只停留于理论层面,实际中如何测定产业融合度以及产业融合对农业转型升级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形成统一定论。黑龙江在进一步落实农业转型升级这一工作中,如何通过产业融合来达到农业转型升级的目的尚需进行大量研究证实。本文以黑龙江省农业与农业相关产业的融合情况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在立足于现有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方面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对农业产业融合如何进一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这一问题进行论证分析,并建立农业产业融合测度模型和农业转型升级指数的测算模型,从而为黑龙江省的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以及目前黑龙江省农业转型升级的水平做一个量化分析,为推动黑龙江省农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分析模型与政策参考。
.........................

2 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界定

2.1 产业融合内涵
2.1.1 产业融合的概念
根据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对产业融合进行界定,但本质上的共同认知是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产业融合。故本文定义的产业融合指在产业内部或产业与产业之间之间,由于科技创新在不同产业间的流动而导致的产业发生交叉渗透,产业边界模糊化,最终创造出新产业的过程。
2.1.2 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Lei DT(2000)对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从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等几个方面出发,进一步挖掘产业融合的动力因素[21]。植草益(2001)、Gaine(1998)、Greenstein Sand.S,Khanna T.(1997)、Jonas L.(2005)[22]等人则围绕产业融合机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成果,在其研究过程中,从技术、产品、结构、组织等多个方面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了产业融合的机制过程。国内学术研究领域围绕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张磊(2001)使产业融合能够真正形成的动力因素包括半导体、软件、通信技术等技术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政府对市场管理的放松以及管理体制的变革,也是产业融合能够真正形成的动力。胡汉辉、邢华(2003)提出,除了技术融合之外,业务、市场的高度融合以及政府在市场管理方面约束力的下降都是产业融合出现的前提条件[ 23 ]。马健(2006)在其撰写的《产业融合论》中,进一步强调了产业融合存在的内在因素,其提出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是产业融合的内因,正是因为技术的不断更迭,才使产业融合存在可能,而政府在经济方面约束力的下降则是产业融合存在的外因,正是因为政府管制的放松,才有了众多产业加入到本产业的竞争市场中,而竞争关系的存在也使得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成为可能。胡永佳(2008)所谓的产业融合是一种分工内部化的过程,在其研究著作中围绕产业融合的思想变化、产业综合的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论证与分析[24]。
....................

2.2 产业转型的内涵
2.2.1 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
由于产业转型升级这一概念涉及的内涵比较复杂,因此学术研究领域至今尚未就这一概念的定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一些学者认为所谓的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低层级产业通过自我的优化改善从而向高层及产业转变的过程(Gereffi,1999),在这一优化过程中,既包括了产出规模的大幅度增长,也包括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多数学者将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这一内容上。上个世纪 90 年代末期,我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产业升级、体制转换与国际合作国际讨论会中进一步指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已经出现了变化,产业升级开始从原有的产业间比例变化逐渐转变为产业结构的变化。从 2000 年开始,学术研究领域依然高度关注产业结构调整这一升级内容,他们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是使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化,也就是不同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的结构,从以往的低水平层次上高水平层次变化的过程。如张耀辉(2002)则提出所谓的产业转型升级,其本质是产品形态的高端化,是产业由原有的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攀升的过程。随着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不断深化,部分学者则提出,所谓的产业转型升级,不仅仅涉及到结构的优化,还涉及到产业链的调整。冯艳丽(2009)从价值链的变化这一角度出发,进一步强调了产业转型升级在本质上是一个价值链内不同环节、不同价值链之间通过交叉重叠所产生的动态过程。任保平(2018)认为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31]。
产业转型升级理论认为,产业升级概念具有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一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其二是产业价值链的改善。在传统的产业结构升级观点中,主要强调产业间结构比例的改善,然而这种产业升级的思路无法满足当今时代产业价值创造的原则,这种观点过度强调产业间比值数量的升级,而没有充分意识到产业升级过程中内在价值能力的提升。正是基于这种传统观点的局限性,许多学术研究领域的学者开始关注起产业升级的真正内涵。在新的观点中提出产业升级的内涵指的是产业从原有的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从原有的高耗能向低耗能长、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这种全新的观点使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内容得到丰富。以上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理论的研究,对本文的农业转型升级概念提供了参考依据。
........................

3 产业融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机理分析..................................21
3.1 通过产业融合促进农业产业链升级..............................21
3.2 通过产业融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2
4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24
4.1 黑龙江省农业与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4
4.1.1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24
4.1.2 黑龙江省与农业相关产业的现状分析.....................27
5 产业融合视角下黑龙江省农业转型升级水平测度...............................37
5.1 农业转型升级水平测度思路...........................37
5.2 农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7

6 以农业产业融合推进黑龙江省农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6.1 深化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
依据前几章的实证结果并结合作用机理分析,本文从农业产业融合的视角从几个方面提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农业转型升级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在推动农业产业融合中应该以新型农业经营者为主体,加大自主创新能力,黑龙江省政府从政策层面应该加大对农业产业融合的支持力度。
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就必须加快农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以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联结,使种养加工、产供销、农工商一体经营格局。在农业方面,要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生产要扎实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形成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条件为前提的现代农业综合体系。加大对农业信息化产业投入,使农业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实现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并且借助农业新业态的发展动力,依托电子商务等新的销售模式来提高农业产业链的内在价值。同时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建立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点,示范带动黑龙江省农民合作社加快产业升级。要不断创新形成更加多元的合作关系,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将农村的各种合作组织的农户集结起来,形成强大的力量。并且探索新的分配模式,调动农户的积极性。

......................

结论
产业融合是新时代的一种新的产物,这是时代发展的进步,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能够有助于带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本次论文立足于产业融合的角度,通过对产业融合与农业转型升级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重点找出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且对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提出相关的具体做法。同时,通过对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情况以及产业融合的相关条件进行分析后,基于发生融合即转型升级的理论界定,通过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等实证方法对黑龙江省的农业产业融合水平进行模型构建,利用模型能够更加科学的对黑龙江省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情况作出评价,最终得出黑龙江省目前的转型升级水平。
第一,黑龙江省农业转型升级处于发展阶段后期。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在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结构优化以及对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等方面依然存在缺陷。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并且对当地经济产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农业产业链延伸。因此必须继续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视对农业新业态的培育工作,利用这种新业态来集结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最后形成产业集群,加快推动黑龙江省的农业转型升级。
第二,在梳理归纳了黑龙江省农业转型的发展阶段,目前黑龙江省的农业产业融合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在融合程度上还是在新业态组织模式的培育上,都需要黑龙江省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完成。除此之外,对于先进技术的运用还不够,无法真正将技术融合到农业生产当中去,此外政府的政策制定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黑龙江省农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第三,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农业产业融合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手段,农业现代化是农业转型升级的最终目的。利用农业产业融合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增效,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控制成本的产生,使农民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同时也能为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得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环境能够实现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