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79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笔者认为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但是每次使用相应的操作工具是时,总体效果是递减的,为了有效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政策实施者需要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结合专家意见,做到精准施策,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操作工具,保证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和规范化,树立货币当局的权威性,引导市场预期和公众舆论,同时预估政策实施后的市场反映,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金融危机后,各国为了恢复经济活力,普遍采用了宽松的经济政策,例如日本央行启动了“收益率曲线控制”计划,在多重专项政策的刺激下,世界经济虽已摆脱低谷,总体呈现弱复苏,但是经济环境依旧紧张,其中财政赤字和通胀压力等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
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体制改革,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阶段,在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各种新业态频出,特别是互联网金融逐渐完善,影响商业银行原有的信贷业务,出现利润空间减小、同业之间竞争加剧的问题。另外,我国流动性虽然较为充足但是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和领域流动性较为缺乏,最终导致其发展困难,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基础货币投放,整体性调控实体经济的操作方式难以符合如今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经济调控的难度增加。我国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以满足转型需求,于是新型货币政策应运而生,它是基于传统货币政策的延伸与拓展,依据操作期限、方向等方面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调节商业银行持有资金,从而实现精准定向调控和央行的经济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反映了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三种特性:定向性、政策性与辅助性,对于扶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助力薄弱环节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那么新型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过程是否存在阻塞,货币政策实施后会引起市场哪些具体变化,本文对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1.1.2 研究意义
国内外经济、政治突发情况频出,国家层面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金融环境和实体经济,因此调整货币政策工具框架迫在眉睫[1]。
从理论层面上来说,以当前关于货币政策工具的研究为依托,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归纳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理论基础、运行机制,一方面为日后学者了解其操作特征、政策实践提供参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本文通过使用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了解每种新型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力,为之后更好的调控宏观经济,构建更加完善的资源配置机制,提供了客观的实证证据。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实证进行新型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图1-1 为研究框架图,本文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首先论述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推出的背景与意义,总结研究内容与方法,并提出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文献述评与理论基础。首先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对利率、流动性、实体经济以及有效性的文献进行梳理,归纳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接着对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发挥的传导过程、作用机制进行介绍,最终形成对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整体层面的把握。
第三章,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运行实践。了解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特点、操作过程以及具体实践,再结合主要制约其有效性发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第四章,新型货币政策实践的实证分析,论文主要通过收集和整理每种新推出的货币政策工具净投放量作为研究有效性的解释变量,构建模型进行实证和分析,以此来比较研究多种新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第五章,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根据实证结果得出相关结论,并结合经济环境,为了更有效的使用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实现预期目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经济论文参考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类型货币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Bernanke 和 Gertler(1995)提出如果实行通货紧缩政策,一方面可能会引起市场失灵,继而导致公司实际资产价值降低,另一方面在供需影响下货币价格上涨,相对的股票价格降低,因此企业市值下降。朱森林(2017)基于事件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MLF 与长期国债收益率存在影响效应,且能明显降低长期国债收益率,最终使得企业获得融资的成本大大降低[5]。在弥补传统型货币政策不足方面,闫先东(2017)提出在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运作下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中,企业是影响政策有效性发挥的关键一环。Garcia posada和 Marchetti(2014)认为政府通过实施超长期再融资操作,促使银行获得大量资金,促使企业有更多机会从银行获得贷款。在货币政策工具对各类型金融市场的影响上,存在不同的研究结论,JongrimHa(2020)表明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主权债券市场的影响较大,而对股市的影响基本上微不足道;扩张性货币政策则起到相反的作用。郝飞飞(2020)认为信贷市场的传导存在阻碍,有效性发挥程度不如货币市场。Jia ji(2018)提出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多样化,由于我国与美国经济结构与环境不同,货币政策传导的时变性差异较大。在以回购利率为主要变量的研究中,结果表明通过标准利率渠道货币政策传导对经济状况的调控效果明显。Tillmann(2017)认为银行间回购市场作为短期融资的主要来源,在债券市场中占据较大的比重,银行间回购市场也完善了央行流动性管理体系,在将来可能成为新兴传导渠道。王怡等(2019)提出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提升信贷政策基准利率的重要突破口,在之后建立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要注重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关注国债等利率,以便及时发现市场异常波动并准确采取行动,推动价格基础调节利率机制的完善,有效引导市场利率的形成。
.........................

2.2 理论基础
衡量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指标的作用,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并且对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如果与实施前的预期相契合,即对投资消费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则是一种有效的传导,反之,则是一种低效的传导,值得政策制定者加以警惕,在下一次政策实施前,可以依据之前的实施方式和影响效果做出评估,有针对性选择相应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为未来的货币选择与操作提供建议。但是同时需要考虑各个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国内体制等多种因素不同,导致货币政策效果也不可避免存在差异。
2.2.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在货币政策理论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过程由点及面,央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促使货币供应量或利率发生相应变化,经过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等多个经济主体进行投资、消费等等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最初制定的经济目标。经济目标实现程度反映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展现了宏观调控的效果[12]。
在传统货币政策中,中央银行更加掌握主动权,货币政策的制定建立在央行对整个经济形势的估计上,进行“大水漫灌”式的货币投放[13],更侧重普适性。对于单个银行的资金缺口,更偏向由同业来满足。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推出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促使部分金融机构有权利以符合标准的高品质抵押质押物主动直接向央行申请一定的流动性,同时以低利率、低成本使用,实现有针对性的定向调控,缓解金融机构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有效性得到了加强[14]。


经济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运行实践.............................14
3.1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情况.........................................14
3.1.1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14
3.1.2 常备借贷便利(SLF).......................................15
第四章 新型货币政策实践的实证分析....................................23
4.1 数据来源、样本选择和变量选取......................................23
4.2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23
4.3 变量的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24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34
5.1 研究结论......................................................34
5.2 对策建议......................................35

第四章 新型货币政策实践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样本选择和变量选取
通过以上章节的叙述,我们已经了解了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创立背景和具体的运行状况以及操作过程。为了近一步明确其具体实施效果,了解哪种新型操作工具对于实现最终目标的作用更加突出,需要我们将实际数据运用模型量化进行分析。本文选择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ECM)进行有效性的分析。
SLF、MLF、PSL: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中由于 SLO 侧重短期交易,功能与短期逆回购相似,央行在 2016 年后使用很少且数据不公布,所以本文只研究 SLF、MLF、PSL,并且将其当月余量作为解释变量。
M2:货币政策的实施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就是流动性的投放量,并且数据公布及时全面,从重要性、影响力、相关性上看,流动性可以作为评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被解释变量之一。根据我国流动性的划分标准,M2 作为观测经济动向的代表性指标,所以选择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量作为被解释变量[53]。
ZS:货币政策实施后,通过引导市场流动性和利率,进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产生影响,企业可以以低利率获得资金,而融资规模间接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结合中国目前的经济金融环境,本文选择信贷规模增量 ZS 当做被解释变量[54]。
SHIBOR:作为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不仅是一种具有综合反应利率走向的数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功能。央行可以依据该数据的变化,进行选择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同时向市场发出资金规模变动的潜在信号,用以反映央行对市场的意图,市场参与者从中可以预期市场流动性变动规模与走向,最终会影响到整个实体经济的运行,所以选择 SHIBOR 当做被解释变量。
选取时间范围为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 SLF、MLF、PSL 的月度数据,使用 Eviews7.0 进行实证,为了凸显动态变化,消除异方差,对其分别取对数处理,以此进行新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55]。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第一,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于实现经济目标有一定作用,并且综合实证的结果,得到在 MLF 操作下,对 ZS、M2、SHIBOR 的调节效果最为明显。根据 SLF、MLF 和 PSL 对 M2 的脉冲响应图显示正向反应居多,说明可以有效提高 M2。解释变量的变化程度有所不同,其中 PSL 的影响力与贡献力最大,并且可以迅速对M2 做出反应,其次是 MLF,SLF 最弱。综上所述,说明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流动性时,利率受其影响也会随之变化,进而对市场产生影响,其中 PSL 针对特定领域,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其对 M2 的影响,间接地表明货币政策工具虽然面向的是金融部门,但是经过各种经济环节的传导,对经济发展有切实作用。
第二,利率传导渠道有阻碍存在,需要在今后的利率市场化发展中加以疏导,根据 SLF、MLF 和 PSL 对 SHIBOR 的协整关系,可以发现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中,SHIBOR 正向变化居多,持续时间较长,但是协整方程的相关系数的值都很小,从总体上看,在操作实施后过后,市场没有明显的波动,调节幅度较小,适合在进行经济微调时选用。根据脉冲响应发现,虽在中后期反反复复,但最终趋于收敛。
第三,在“利率走廊”的建设过程中,SLF 作为建设利率走廊的一环是具有合理性的。从脉冲响应图中可以得出,对于各类新型货币政策实施后,SHIBOR的反应程度不尽相同,SLF 所引起的变化显著于 PSL。说明之前提出的 SLF 作为建设利率走廊的一环是相呼应的。在央行以低成本的方式进行货币投放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降低,市场上的资金变多,资金的价格下降,表现出利率下降。企业进行投资设厂,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第四,SLF、MLF 和 PSL 对 ZS 的传导渠道受阻。宽松政策下,ZS 总体上影响较小、作用有限。分别来看,PSL 的影响力最大,并且可以迅速对 ZS 做出反应,SLF 最弱,从脉冲反映上得到,正向响应主要发生在前期,表明前期在获得流动性后,立刻产生了影响,引起融资成本降低,但是在后期,贡献度逐渐减弱,没有形成长效影响,可能是出于前期累积的金融风险,后期爆发,使得对 ZS 调节作用下降,所以在今后需要调节 ZS 时,不仅需要使用相关货币政策工具加以导向,还要从行业出发,对前期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进行评估,提前进行防范,另外,要规范行业操作,减少操作风险,合力打造畅通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