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对全球生产链的冲击及其应对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79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全球化论文,笔者认为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生产逐渐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国际地位相较于之前有所下降,但依旧承担着提供大部分国际公共产品的责任。与此同时,全球化也导致了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不同阶层之间贫富差距,导致左翼思潮兴起。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国家政府角度来看,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带来的收益都低于其所遭遇的损失。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掀起了新一轮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生产环节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科技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那些在全球化中失去了劳动密集型工作岗位的国家,开始宣称所谓的“全球化输家”和“全球化赢家”之间的对立。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欧美国家民粹主义兴起,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英国脱欧,贸易战爆发,美国优先政策受到推崇,中国的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被列入了“实体清单”。中国是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世界工厂”,如何应对逆全球化对全球生产链的冲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从全球生产链视角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逆全球化理论。与传统的逆全球化研究不同,本文更多地关注了全球生产网络下的全球化,既分析了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对全球生产链断裂的危害,也探讨了民粹主义、全球化国家和社会收益等因素对全球生产链脱钩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了全球生产链脱钩的应对措施,对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增强全球供应链控制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全球化动因和生产链风险分析基础上,本文从企业层面和国家层面提出了应对逆全球化的政策建议。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梳理了产品内分工、逆全球化和生产链风险的理论文献,阐明研究思路框架,并说明文中不足与创新之处。
一、产品内分工
现有文献主要从产品内分工特征、产品内分工条件、产品内分工脆弱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产品内分工特征
产品内分工是经济全球化深化的表现,其核心特征是在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不同生产阶段在空间上配置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根据各自比较优势专注于该产品价值链特定环节。
国际上产品内分工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劳动分工理论,但第一次正式提出产品内分工(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概念的是 Ardnt (1997)2,他认为产品内分工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生产环节中类似于科技进步带来的效应,有利于增加产品产量。后来的学者们采用了不同术语来刻画这一现象。例如:多阶段生产( Dixit&Grossman,1981)3、产品内分工( Arndt,1997,1998,2001)4、垂直专业化( Humels, Rapoport&Yi,1998; Hummels, Ishii&Yi,2001)5、零散化生产(fragmented production)(Jones&Kierzkowski,1990,1998,2000)6等。
在国内,盛洪早在 1991 年就对产业内分工相关的贸易模式进行了研究,他虽没有明确地提出这一概念,但他多次在文中提到,中国在参与高技术产业时,应参与劳动密集型区段生产,以发挥比较优势。国内第一次提出产业内分工这一概念的是卢峰(2004),他认为“产品内分工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国际化过程或展开结构,其核心内涵是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不同工序或区段通过空间分散化展开成跨区或跨国性的生产链条或体系,因而有越来越多国家参与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环节或区段的生产或供应活动”7。
...........................

第二章 逆全球化分析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博弈论
一、博弈基本要素
“博弈论”中的“博弈”一词来源于室内棋牌类游戏,但在博弈论中,这个词是指明智的、理性的个人或群体间处理冲突与合作的情形。在此,本文将博弈定义为“即一些个人、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环境条件、一定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
二、动态博弈
动态博弈也叫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参与人可以从外部收集信息,根据不同的外部信息,参与人会做出不同的战略选择,这类信息一般是其他参与者所做出的行为,该参与者会在其他博弈方做出决定后再选择符合利益最大化的策略,即参与人会“相机行动”。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所做出的决策都是最优的,决策者要学会根据环境信息来改变自己的策略,随机应变。


经济全球化论文参考

..........................

第二节 逆全球化动因模型
一、基本假设
假设一:逆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化本身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即不可避免地会在世界不同国家之间和国内不同群体之间造成“输赢对立”的结果。43在研究一个国家时,我们可以从国家政府角度和社会角度两个方面进行输赢比较分析。
假设二:此模型可以在欧美国家应用的一个前提就是它们都拥有一个相对成熟的社会,形成了稳定的社会“民主制度”。“民主制度”作为西方国家社会民众表达意见的途径,有时候可能会影响到政府的决策。
二、主要内容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从全球化对国家和社会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构建逆全球化动因模型,如图 2-2 所示。


经济全球化论文怎么写

当全球化对一个国家的政府和社会的影响都为正时,则全球化自然会就会被推动,即图中的第一象限所示情况;当全球化对政府和社会的负面影响都较多时,双方都会支持逆全球化政策,即图中第三象限所示情况;而当全球化的国家净收益为正,而社会净收益为负时,政府希望推进全球化,而民众不支持,就会出现民粹主义式的反全球化现象,即第二象限所示情况;当全球化的国家净收益为负,社会净收益为正时,就会出现政府想要推动逆全球化,而国内公众希望全球化的对立局面,即第四象限所示情况。
.........................

第三章 逆全球化成因及其现状 ....................................... 19
第一节 国家利益驱使的逆全球化 .......................................... 19
一、全球化带来的国家利益损失............................... 19
二、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社会矛盾加剧......................... 27
第四章 全球生产链面临的冲击 ................................. 36
第一节 我国参与全球生产的特征 ............................ 36
一、制造业规模庞大............................. 36
二、较高的生产链参与度...................... 37
第五章 全球生产链风险的应对措施 .......................... 46
第一节 企业层面的应对措施 ............................ 46
一、业务连续性............................................. 46
二、供应连续性............................................. 46

第五章 全球生产链风险的应对措施

第一节 企业层面的应对措施
全球生产链上互补性分工合作在提升各个参与者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使它们面临着来自上下游企业相关的风险。本节以华为为例,分析企业如何应对逆全球化对生产链的冲击。
作为科技企业,华为制造、物流及服务等业务都不可避免地依赖于第三方厂商或专业机构。由于今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以及生产链本身的脆弱性,处于生产链上的企业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选择不合作,都会对华为的运营造成不利影响。为了应对逆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华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业务连续性和供应链连续性。
一、业务连续性
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华为在生产链供应端、制造端和消费端都建立了业务连续性管理(BCM)体系,包括采购、制造、物流等环节以及全球技术服务等领域,以保障从供应商到华为、从华为到客户端等业务供应连续通畅。华为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了管理平台,分阶段制定计划保障业务连续性,对业务中的每个环节都准备了应急方案,提高员工风险意识,配置专门老师对员工进行 BCM 培训及演练,提高企业内部的抗风险能力和应急能力,确保有效管理日常业务风险。
二、供应连续性
华为力求避免单一来源供应商的采购方案,对于生产中所用到的关键零部件,尽量与多个制造产地的供应商合作,同时在研发产品的过程中,尽量实现关键部件可替代性。这样做的好处是,若关键部件供应商由于时间问题和其他质量问题等突发情况不能及时供应时,华为还有其他备份零件可供使用,从而减少由供货商方面带来的损失。华为公司定期对合作厂商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其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审核,提前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确保生产链顺畅。
虽然华为力求避免单一来源供应商的采购方案,但很多关键零部件仅有少数厂商可以生产,而且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很难在性能、质量上做到完全一致。针对零部件为单一供应厂商的情况,华为内部成立专门的技术审核小组,提前对货源进行审核,早日识别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据此制定解决方案,甚至出售部分业务,尽可能降低“卡脖子”技术引起的损失。
........................

第六章 结束语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生产逐渐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国际地位相较于之前有所下降,但依旧承担着提供大部分国际公共产品的责任。与此同时,全球化也导致了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不同阶层之间贫富差距,导致左翼思潮兴起。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国家政府角度来看,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带来的收益都低于其所遭遇的损失。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掀起了新一轮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
对于中国来说,当前的逆全球化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全球生产链冲击。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融入到了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但两头在外、出口与利用投资双驱动也使中国产生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成为当前逆全球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贸易战的影响下,一些跨国公司向东南亚和南亚转移其生产环节;与此同时,为了维持其技术优势,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还对华为等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进行了打压。在这情况下,中国面临着从全球生产链脱钩的风险。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既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增强全球生产链的控制能力。具体来说,中国要推动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实现供需良性互动;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扩大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在价值链升级方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同时还要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规章制度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为了促进供需结构平衡,我国必须进一步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同时,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我国还应积极实施那些反映国际生产方式变革的贸易投资新规则,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国际上通行的良好监管实践规则,建立科学、高效和费用较低的争端解决体系,进一步提升商务便利化水平,多渠道为中小企业营商提供便利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