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经济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16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研究,本文基于 Upward 的贸易增加值微观测度方法,把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合并,对 2000—2008 年福建省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进行测度,分析了福建省 DVAR 的总体变化趋势,并在行业、区域、企业异质性等角度对 DVAR的变化机制进行分析对比。另外,还利用 2000—2013 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对福建省制造业各区域、各子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进行计算,结合产值份额对 DVAR 进行研究,从行业总体竞争力的角度来看 2008 年之后 DVAR 可能的变化趋势。除此之外,本文还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利用实证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行业规模、劳动力投入、劳动密集度及补贴收入对DVAR 的作用。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域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地球已经愈来愈成为一个世界工厂。从分工的角度来看,每个国家都在世界工厂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国家的分工地位也在动态的发生着变化,分工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商品的频繁跨境交流使得中间产品的国际贸易广受追捧。生产加工和贸易方式的转变,给传统的贸易核算方法带来考验,特别是在我国的统计工作中,出口规模的衡量因为复杂的国际贸易关系的存在,使得计算过程中常出现重复计算的“统计错觉”,中国目前巨大的贸易顺差额就是一种表现。可见,传统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实际贸易情况的需要,不能真实的反应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情况,急待改进统计方法,在此背景下,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应运而生。它能较好的衡量各国在世界工厂中发挥的作用,用数据予以呈现。通过这种统计方法提供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增加值的具体因素,探索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和相互的作用关系,找出运动变化的规律,能够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升级。
贸易增加值统计法作为一种国际贸易统计的新方法,被理论界所广泛推崇。它的主要核心是将国际贸易中的国内增加值来做为统计指标。在此方法中,将总出口进一步进行划分为四大部分,即国内增加值(Domestic Value Added,即DVA)、返回并被本国吸收的国内增加值、国外增加值、重复计算部分。在这些细分指标中,DVA 的应用较广泛,它更能作为一个衡量国际贸易的指标。DVA的本质是:出口国中的本国获益部分。但由于它是个绝对值,会被出口额所影响,并不能揭示一个国家出口贸易的质量,所以本文把出口国内增加率(DomesticValue Added Ration,即 DVAR),即国内增加值与总出口的比值作为标准来分析贸易质量。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出口国内增加值的研究
在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简称 GVC)分工体系下,为了能更好的衡量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真实获益,有学者提出了贸易增加值这个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增加值的理论研究是建立在垂直专业化的基础上,即逐步修正和放宽与实际不相符的垂直专业化测算指标,并把增加值进一步分解为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从而构建全新的统计和理论框架。其中出口国内增加值的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相关概念界定、测算方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于贸易增加值概念的确定,学术界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推敲和演变,有些学者对其概念内涵进行剖析(Lau,2007)[1]。最早提出增加值贸易概念的是Hummel(2001),他通过对垂直专业化分工概念的讨论引出了贸易增加值[2]。另外,Stehrer(2012)提出了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对其进行了区分界定,他把贸易增加值定义为贸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值贸易则是从进口国的角度来说是某件产品中出口国的所创造的价值[3]。除此之外,Johson (2012)认为在某个国家的出口产品中,能满足其所出口的那个国家所需要的最终消费与中间品投入的价值增加部分是出口增加值[4]。

由于出口国内增加值缺少直观数据来表示,所以很多国外学者对国内增加值的计算进行了研究,测算方法主要有四种。最早的测算方法是基于贸易流量的,但这个流量由海关统计,且记录在特定税减免的名录中(Helleiner,1973 ),但因为减免关税会使得企业成本降低,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测算产生了影响,所以这种方法只适合较少国家[5]。第二种方法是对中间品和最终消费品进行区分,即根据标准国际贸易准则对其进行分类后再对出口国内增加值进行测度。Yeats(1998)最先使用这种计算方法,通过计算,他得出在经济合作组织(OECD)国家中,机械零件方面的外贸交易占总体总出口的三成以上[6];另外,Athuoralaand Yamashita (2006)、Miroudot(2009)利用此方法对世界制造业出口进行了研究[7-8]。第三种方法是基于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即 I-0 表)的宏观估算方法,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Grossman and Rossi-Hansberg,2008;Dean,2007;Daudin,2007;Baldwini and Taglioni,2011)[9-12]。这种方法的来源 Hummels(2001),他在文献中提出了 HIV(Hummels-Ishii-Yi)方法,并用进口中间品与出口商品的比值衡量垂直专业化水平[2]。他对各个国家 1968-1990 年的 VS(Vertical Specialization)进行了测算,且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了 OECD 中近十个国家的的 VS 与出口额的比值。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测算,会使得我国的 DVA 的值偏高,由于在我国贸易出口中,加工贸易占了大部分,而 HIV 方法的假设前提是在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中,进口中间品占出口的比例相同,它忽略了加工贸易的低附加值率这一特征。由于这个缺陷,所以有学者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即 KWW 方法。


...........................

第 2 章 国内增加值相关理论

2.1 国内增加值的界定
当今社会,开放经济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分工现象逐渐明显。在此背景下,在一国出口的产品中,国外中间品的投入会占很大一部分,如果采用之前的传统方法,即用产品最终产值作为指标来衡量,很难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由它计算出的出口所得会偏高。
出口国内增加值(DVA)是一国出口贸易总值中的国内增加部分,也就是指国内投入生产后,扣除生产中直接或间接使用的进口中间产品及国外价值投入之后新增加的价值总量,可以被看成一国的真正出口价值。在数值方面,出口国内增加值=国家出口总价值-出口产品在生产中所含的国外进口价值。一国的国内增值越大,说明它贸易往来中获益越多。而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等于出口国内增加值与总出口的比值,它表示的是一国新创造的价值在所有的产品出口价值所占份额,即是一国自身所得的收入占一国所有出口贡献的比值。为了深入理解这个概念,本文举例对出口国内增加值进行说明。假设有 A、B、C 三个国家,它们之间具有贸易往来,A 国向 B 国出口价值为 50 美元的国内产品,国家 B 进口及加工此产品,在加上 10 美元价值后,它将此产品出口到国家 C,此时这个产品的价值为 60 美元。如果用传统方法进行贸易核算,其产生了 110 美元的进出口总额,但事实上只增加了 60 美元,也就是说,国家 A 和B 分别产生 50 美元和 10 美元的国内增加值。由此可知,国内增加值能对贸易情况进行更真实的衡量。
......................

2.2 理论回顾
2.2.1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贸易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亚当·斯密是第一个提出这个理论的人,即绝对优势理论。而后,大卫·李嘉图提出了相对比较优势,与斯密不同的是,他认为贸易不是由绝对差别产生的,其原因在于相对技术及成本差别。他的理论需要以严格假设为前提,即在不考虑其他费用的情况下,贸易是针对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产生的,这两个国家具有不同的生产技术,它们之间的交换方式只有以物易物,且都只有劳动这一个生产要素,这个生产要素不具有流动性,另外,两个国家都是完全竞争市场,生产成本不改变,国际经济为静态环境,贸易达到平衡,两国资源不存在未利用。在这些假设下,各国对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出口,而进口没有优势的产品,从而实现国际分工,提升生产效率。

和李嘉图的理论并成为比较优势的“两大经典理论”的是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即 H-O 理论),他主要强调了要素稀缺性差异,且与李嘉图理论中唯一要素不同的是,把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引入理论中。但是由于资本和劳动两个要素之间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以产出将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各类成本,如机会成本、生产成本也会不同,投入产出效率也随之变化,因此,如何确定两种要素的投入比例,如何分配使用至关重要。合理利用各国资源,明确与国情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全球价值链的参与提供依据。不同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可分为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型。在H-O 理论中,一个国家若具有充足的资本,那资本的价格相对较低,应主要生产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将其出口,同时进口不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若一国资本劳动力充足,那应出口成本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进口“比较劣势”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促进了国际分工化的形成。也就是说要达到最佳投入比例,应着重生产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没有优势的产品,从而实现最大获益。
..................................


第 3 章 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测度方法及相关说明....................................... 17
3.1 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微观测度方法............................ 17
3.2 制造业的分类与数据说明.............................................. 19
3.2.1 制造业分类标准......................................... 19
3.2.2 数据来源........................................ 20
第 4 章 福建省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测度结果及分析....................................... 24
4.1 福建省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测算分析............................................... 24
4.1.1 福建省制造业总体 DVAR 的测度.............................. 24
4.1.2 福建省制造业各行业 DVAR 的测度........................ 24
第 5 章 福建省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6
5.1 模型设定.......................... 36
5.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37
5.3 实证研究分析及结果................................... 38

第 5 章 福建省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设定
面板数据模型(即 Panel-data)是当今计量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方法之一。面板数据由三维信息组成,即时期、横截面(如国家或地区)、变量。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能很好的对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进行检验,能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规律,从而更真实准确的反映某种经济行为。由于 panel data把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进行结合,所以能更全面和有效的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估计。
当今世界,各国贸易交换频繁,而外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给我国的贸易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不仅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实物资本,同时给带来了许多无形资产,如企业技术外溢效应,产业的国际市场信息及市场需求等,降低了产品的平均成本,带来了规模效应,推动了我国各行业参与全球生产链的加工进程。在引入外资的同时合理分配国内相关资源,能在短期内促进出口国内增加值快速增长。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可能是福建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变化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国工业统计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中没有 FDI,本文用各行业所有者权益中的外商资本来表示制造业子行业的FDI 流入,即外商资本与工业总产值的比值来表示 FDI,其数据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年鉴。

..........................

第6 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 Upward 的贸易增加值微观测度方法,把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合并,对 2000—2008 年福建省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进行测度,分析了福建省 DVAR 的总体变化趋势,并在行业、区域、企业异质性等角度对 DVAR的变化机制进行分析对比。另外,还利用 2000—2013 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对福建省制造业各区域、各子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进行计算,结合产值份额对 DVAR 进行研究,从行业总体竞争力的角度来看 2008 年之后 DVAR 可能的变化趋势。除此之外,本文还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利用实证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行业规模、劳动力投入、劳动密集度及补贴收入对DVAR 的作用。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总体水平上,福建省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在 55%到 75%之间,且处于持续上升趋势,2004—2006 年间提升最快,之后增速逐渐变缓;从行业角度来看,大部分行业 DVAR 不断提升,只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小部分有下降趋势,且高技术含量行业出口份额不断上升但DVAR 始终低于其它技术行业,另外,食品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出现了产值份额和 DVAR 不匹配现象;从区域上看,除了龙岩市 DVAR略有下降外,其他区域的 DVAR 都在不断上升,但福州市和厦门市制造业的产值份额有所下降,其 DVAR 与产值份额有所“错配”。
第二,从企业规模上看,大型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远低于其它企业;从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低于一般贸易企业;从企业性质看,外资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明显低于其它企业,而国有企业出口 DVAR较高。综合来看,一般贸易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较高,对福建省出口贡献较大,而福建省总体 DVAR 的提升主要来自高技术行业、外资企业及一般贸易企业。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