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飞地经济现象研究--以金磐扶贫开发区和衢州海创园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17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本文的研究对象——“飞地经济”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通过对飞地经济相关研究的总结、思考和提炼,对飞地经济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包括理清了我国飞地经济的发展历程,发展条件和主要模式,并基于 3D 要素理论和 DPSIR 模型构建了飞地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模型。本文最大的创新点在于将研究主题进一步聚焦在飞地经济的逆飞模式,即逆向飞地经济上。通过多案例对比、个案剖析对两种逆向飞地经济的产生原因、运行特点、发展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全球一体化、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和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然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导致“行政区经济”分割明显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目前主要的社会矛盾。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既表现在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明显的宏观层面,也表现在省域市域内部发展不平衡的微观层面。经济发展的趋异性加剧了地区经济的“马太效应”,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形成明显限制。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低收入人口的脱贫致富工作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决胜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在十八大做出“精准扶贫”战略部署,

2015 年 11 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十九大党中央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将共同推动我国扶贫脱贫工作迈上新台阶。未来针对不同形式、不同特征、不同程度的贫困挑战,应该坚持顶层设计和地方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不断突破贫困治理的重点难点,推动我国贫困治理事业向前发展。

新时代,全球迈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也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的关键词。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通过把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继而产生一种新的生产能力,以此提高经济发展效率,获得潜在利润。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想通过科技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复苏。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

1.2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和内容
在阅读、整理、分析飞地、飞地经济等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考虑研究的创新性和可行性,确定从“逆向飞地经济”视角进行选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以及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界定文中的重要概念并介绍相关理论,包括对飞地、飞地经济的概念进行辨析,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飞地经济”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本文依托的理论主要有产业集聚理论、增长极理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等。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引出逆向飞地经济问题,证明本研究的创新性和重要性;
第三章,对我国飞地经济的发展实践进行全面回顾,包括梳理飞地经济的发展历程、发展条件和模式,同时结合 3D 要素理论和 DPSIR 模型构建飞地经济的运行机制,为下文把研究重心放在逆向飞地经济上奠定基础;
第四章、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根据笔者的梳理、判断,逆向飞地经济可分为两类,逆向扶贫飞地经济和逆向创新飞地经济,在横向比较两种模式多个案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初步结论。选取典型的金磐扶贫开发区和衢州海创园进行个案分析,对逆向飞地经济的特征、创新经验、发展问题等进行深入探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六章,对本文的研究结论和不足进行总结,并阐述对未来研究的思考。

.........................

2 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2.1.1 重要概念
2.1.1.1 飞地的概念
(1)从空间分离性进行界定
“飞地(enclave)”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此概念最早产生于中世纪,术语最早出现在 1526 年英法两国签订的马德里条约。现在通常是结合空间分离性和行政管理特殊性考虑飞地的政治含义,指“飞地行政区”,即在特殊时期、特殊地方,因特殊原因而设置的特殊行政区,如果涉及到国与国之间可称“飞地领土”。古今中外,均有不少因政治、军事、民族插花分布等原因产生的飞地行政区,尤其世界近现代历史上的强权政治和殖民统治是如今政治意义上的飞地(殖民飞地)出现的主要原因,飞地的设置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加大了行政管理的难度和成本(郭声波,2006;郭珉媛,2013)。

相关辞典综合行政学、地理学、法学等学科视角对飞地已经进行了规范、清晰的界定。《中国法学大辞典》指出,飞地是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不与本区城域毗连的土地;或属于一国所有而位于他国国境之内,不与本国地域毗连的领土。这与《现代汉英词典》中“land of one province or county enclosed by that of another”的解释基本一致。一般将飞地的行政所属地称为“飞出地”,地理所在地称为“飞入地”(如图 2.1 所示)。学术研究中对飞地的解释和以上类似,没有大的争议,著名飞地有美国位于古巴境内的关塔那摩、西班牙位于法国境内的利维亚,我国河北廊坊的“北三县”等(连莲,叶旭廷,2016)。陈帅飞,曾伟(2016)根据不同形成原因,将飞地细分为区划型、资源型、专职型、聚居型和地理型 5 类。

...........................

2.2 国外文献述评
国外学者对飞地经济的研究主要是对具有飞地特征的特定空间范围内的独特经济现象进行解读,主要包括对以下三种模式的研究:
(1)移民飞地经济(ethnic enclave economy)
移民飞地经济的时空演变,移民飞地经济对就业市场和民族意识的影响,以及移民飞地经济中企业家的作用是国外学者的关注重点。Chiu 和 Mai(2005)以多民族的视角,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多伦多唐人街的越南商业变迁,认为唐人街正逐渐变得越南化。移民飞地经济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但是对无证上岗女性雇员的剥削不容忽视(Kathleen,2001)。移民飞地经济对工人产生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比如移民飞地可以帮助男性工人获得职业教育、市场经验和英语技能,但不能带来女性工人收入的改观(Min,John,1989)。

古巴人在迈阿密的社会经济地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使古巴人的民族团结意识减弱,这对移民飞地经济的发展产生明显影响(Heike,2003)。Evans(2004)发现民族合作雇佣和个体英语能力有强烈的交互作用,即英语技能较弱的移民在一个拥有庞大企业家群体的移民飞地中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民族企业家可能带来非经济效应,特别是企业家群体的社会嵌入营造了独特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发展(Min,Myungduk ,2010)。伊朗、以色列和韩国等创新氛围浓厚的国家的大量移民进入美国,这些移民创建的飞地经济,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美国城市经济的发展(Edward,2007)。

(2)资源型飞地经济
旅游飞地和矿产飞地是资源型飞地经济的重要类型。以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为例,Joseph(2005)发现奥卡万戈旅游业以外商投资为主,大部分旅游收入流到国外,飞地本地工人工资微薄,对奥卡万戈地区的农村扶贫效果甚微,且旅游业与当地经济联系较弱,最终未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Craig(1982)研究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型采矿项目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认为这些大型采矿项目就像飞地,与当地经济的直接联系十分微弱。
...............................


3 我国飞地经济发展实践................................................27
3.1 我国飞地经济的发展历程.........................................27
3.1.1 20 世纪 90 年代~2005 年:萌芽阶段................................... 27
3.1.2 2005~2010 年:地方继续探索实践和区域规模建设阶段...............................29
4 逆向扶贫飞地经济现象研究..........................................60
4.1 一种新路径——“飞地式扶贫”.................................... 60
4.1.1 平湖市的“飞地强村计划”............................... 60
4.1.2 青田、平湖共建飞地产业园............................ 60
5 逆向创新飞地经济现象研究........................................85
5.1 逆向创新飞地经济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 85
5.2 衢州海创园个案剖析...............................90

5 逆向创新飞地经济现象研究

5.1 逆向创新飞地经济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
2013 年 12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进入新常态后,除了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外,强调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让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渐成为主体,特别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事实证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准确研判了中国近年及将来一段时间的宏观经济形势,同时能够倒逼全国及各地区加快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中央政府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 年 6 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如今各地双创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创新将创造性地破坏市场的均衡,大规模的创新会淘汰落后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并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这是对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摒弃,最终推动经济螺旋式上升发展(李锦生,王浩,2010)。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根本上是科技创新差异导致的生产力差距,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优势有助于新常态下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王天维,2016),所以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构建良好的创新系统,这是决定其未来经济命运的关键(李喆,2018)。

...........................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本文的研究对象——“飞地经济”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通过对飞地经济相关研究的总结、思考和提炼,对飞地经济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包括理清了我国飞地经济的发展历程,发展条件和主要模式,并基于 3D 要素理论和 DPSIR 模型构建了飞地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模型。本文最大的创新点在于将研究主题进一步聚焦在飞地经济的逆飞模式,即逆向飞地经济上。通过多案例对比、个案剖析对两种逆向飞地经济的产生原因、运行特点、发展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飞地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先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从地方创造性的实践探索,逐渐上升为地区、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上级政府(省级)重视、支持的力度不断加深,尤其东部沿海地区较早密集地进行省级层面的制度创新支持引导飞地经济发展,国家层面鼓励支持的态度也愈发明朗。飞地经济能够跨越的行政和体制边界越来越广,发展经验越来越丰富,发展模式和类型也不断多元化,未来对飞地经济的发展既要坚持自上而下统筹指导,更要坚持赋予地方更多先行先试的优先权,自下而上地在基层实践中寻找破解普遍性、根本性难题的对策。

(2)飞地经济是一种符合经济地理格局变化特征的特殊经济地理现象,拥有完整的发展逻辑,其产生发展具有强烈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飞地经济是在尊重经济发展规律下政府合作制度创新的产物,目的是在制度待变迁区域(飞入地)和制度已变迁区域(飞出地)之间建立一种制度运行的对接机制,克服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落差,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这种制度创新同样先是自下而上萌发孕育,再是自上而下统筹指导,贯穿于飞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3)逆向飞地经济是飞地经济的一种特殊模式(行政导向性更强),可分为逆向扶贫飞地经济和逆向创新飞地经济两种类型。逆向扶贫飞地经济是一种外部支持型逆向异地开发模式和空间。扶贫飞地同样在提高密度、缩短距离、弱化分割,集聚、流动、区域协作的驱动力和压力下产生,通过构建类似的制度创新空间,以集聚发展工业经济为重点,获得园区发展的制度创新效益和产业集聚效益,帮助飞出地实现异地发展和脱贫。扶贫飞地同样可以获得增进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正面效应,尤其是帮助飞出地尽快脱离贫困。扶贫飞地在遵循一般飞地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拥有自身特点,必须解决飞地经济发展面临的一般问题和自身的特殊问题,其产生条件限制性更强,不太可能跨越省域范围,这决定其不能像普通飞地经济一样被大面积推广,但因为具有较大的现实价值,仍应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实践。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