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30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1.1 相关概念
人口结构是一个动静结合的概念,能够根据时间截面分析人口静态分布,也能依据时间序列来研究动态变动的特征。它根据人口内部各种要素的异质性,将人口的年龄、性别、城乡、产业和教育等要素按地区和时点归集在一起。人口结构主要体现每个人口类别的分布情况和相互关系。
人口年龄结构反映每个年龄段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情况。一般是将人口年龄划分为 0-14 岁、15-64 岁及 65 岁以上三段,根据每年龄阶段人口数量分别占总人口比重能判断人口结构是否正常。
人口性别结构是人口自带的属性。为了解释男女之间的数量关系。通常在本文中,人口性别结构仅指总人口性别结构。一般用男性人口数量与女性人口数量的比值再乘 100,即性别比来衡量。
人口城乡结构,详细可描述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数量在常住总人口中分别所占的比重。人口城乡结构通常用城镇化率来表示,城镇化率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人口产业结构,广义指从业人员分布在各产业的多少。狭义仅指从业人口分布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中的数量和比例。
人口文化结构,是指每个教育阶段人口分别占 6 岁以上人口的比重。
人口老龄化是指 65 岁以上人口数量或者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连续一段时间都呈上升趋势的现象。
人口少子化是指少儿人口数量不断减少,换言之,指 0-14 岁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持续下降的现象。
..............................

1.2 相关理论
1.2.1 马尔萨斯人口及适度人口理论
人口的许多理论都被马尔萨斯《人口论》①阐释过,经过整合归纳为如下要点:
首先,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二是两性之间存在情欲是一定的。说明只要给予足够的食物,人类将会一直繁衍下去。其次,两个级数。即人口数量呈 J 型曲线增长,而生活资料的增长方式则是按着斜率越来越小的曲线进行增长。因为土地能提供的物质资料的有限性和人类繁殖能力的无限性的特征,所以人口增长的速度会远远大于物质资料的增长速度。最后,三个定理。一是关于如何制约人口的原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死亡人数的增加所导致的总人口减少;另一种是降低出生率以减少总人口数量。二是人口的增长可以脱离物质资料,但只要物质资料增长,人口就会增长。三是人口与物质资料经过种种抗衡后会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不是自然实现的,而是通过政策或物质资料的制约。
适度人口理论可以简单表述为收益与人口所构建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即当地区经济收益达到最大,到达抛物线顶点时,此时对应的横坐标人口数量为该区域的最佳人口。英国经济学家 E·坎南将平均产量与人口数量的关系描述为一条倒过来的“U 型”曲线,当平均产量较小时,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会使经济发展水平大幅上升;当平均产量到达顶点时,对应的人口数量被称为“适度人口”;当人口数量大于适度人口时,则平均产量又开始减少。因此,为使区域经济发展保证速度和质量,必须要控制区域人口数量在合理范围内。
...............................

2 东中西地区人口结构及经济发展现状

2.1 东中西地区划分概况
我国疆域开阔,区域发展的内部性导致各地发展产生明显差异,包括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故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时不能一概而论。本文采用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公布的“七五计划”所规定的方法将全国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该方法先是依据地理位置,再加上地区经济活力和经济建设过程中表现的差异性,对全国进行划分。其中,东部经济带包括北京、天津和上海 3 个直辖市,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 8 个省;中部经济带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 10 个省自治区;西部经济带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 10 个省市自治区。但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数据缺失严重,所以在本文研究中并未包括上述两个自治区,即研究范围是 29 个省市自治区。
.............................

2.2 东中西地区人口结构现状分析
依照 2002 年至 2017 年的东中西三大区域中共 29 个省市自治区每年统计年鉴中关于人口和经济的相关数据,并将对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数据作为补充,对 2002 年至 2017 年东中西区域的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程度进行以下分析。
由图 2-1 总体上可以看出,东中西三个地区的人口总量都是在不断增加的,且具有比较稳定的增长率。分地区来看,

2002-2004 年东部和中部的人口数量较为接近,在 2005 年的时候,东部区域人口总量和中部地区开始产生明显差距。西部区域人口总量与前两者相差较大。

..............................
3 东中西地区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28

3.1 分析方法、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28
3.1.1 分析方法................................28
3.1.2 变量选取.....................................28
4 对策建议.......................................39
4.1 重视非劳动年龄人口,发挥其最大经济作用..........................39
4.2 重视性别比,保证性别比在标准范围浮动................................39
4.3 控制城市化进程步伐,把握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尺度.............................40

4 对策建议

4.1 重视非劳动年龄人口,发挥其最大经济作用
由于西部地区少儿人口占比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说明非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对经济发展产生较为明显的积极作用。而东部地区少儿人口的增加却会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减少,而不得不面临少子化的现实困境。为将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降到最低,要将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扩大。
东中西地区居民都应积极响应国家生育政策,同时政府也应加大投入在公立学校和妇幼医院的建设,确保婴幼儿和少年人口成长环境的高质性。同时,各地区儿童公益组织也应与当地政府配合,对儿童健康和教育方面给予持续关注。
东中西地区也应加快速度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确保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老有所养、所依,使老龄人口保持活力。同时也要丰富老年社区活动,大力推动老年教育班的设立,这样在保证老年人口身体健康,精神世界丰富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有效刺激老年人口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此外,老龄人口还能找到适合他们年龄段能够从事的职业,也可称为是二次就业,即支持老龄人口创业和提供老年就业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

结论

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法宝,能通过改变个体经济产出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人力资源的核心观念为人口质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唯一途径是教育和学习。东中西地区虽然人口文化教育结构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但不论居民文化水平高低,都应继续把提高文化结构层次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三个地区在保证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把普及农村、偏远地区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当中的重难点。必要时通过强化政府的推行力度来进行保障。此外,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支持创新和变革研究。最后,还要补充与就业相关的职业教育,确保其能与就业市场相对接,使人口文化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在补充职业教育时,应该总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尤其是要借助大型知名企业举办质量高、实用性强的职业教育,并将学校办学与企业办学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起来。同时,职业教育应覆盖大部分行业,但不能一成不变。职业教育行业的选取应具有流动性,对于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以及出现的新兴行业应进行适当调整。除此之外,东部地区需变动“人才引进”计划,出台具有吸引力的福利政策来吸引中等文化水平的人口来从事技术类行业。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