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是我国重点投资建设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其棉花产业的生产规模、机械化程度、单产水平等与我国其他植棉区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017 年兵团棉花种植面积为 686.93 千公顷,棉花总产量为 167.88 万吨,分别占全国相应比重的 14.18%和 30.60%,居新疆地方之后位居全国第二,可见兵团棉花产业在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棉花产业也是兵团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兵团职工总收入的 60%来源于棉花产业。因此,兵团棉花产业的良好发展不仅对团场职工的收入起到保障作用,更关乎着兵团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10 年我国棉花价格起伏不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波动。为了保护棉花产业国家从 2011 年起对棉花开始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临时收储政策实施的三年中,政策的有效实行虽然保护了棉农的收益,稳定了棉花的生产和供应(黄季焜、王丹等,2015),但也显现出了一系列问题,该政策下棉农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过分追求棉花产量而忽略了棉花质量;高昂的收储价格致使棉花种植的各项成本不断上升,并呈居高不下的态势;国内棉花低质高价的供应情况难以满足用棉企业的需求,造成国内外棉花价格倒挂以及“高库存”与“高进口”共存的矛盾局面(赵新民、张杰等,2013)。为了克服这种不良态势国家从 2014年起在新疆及兵团试点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将棉花的定价权再次交还给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配置资源,竞争的根本在于棉花的质量,棉花质量的重要性在国内外市场中越来越凸显出来。
当前形势下,兵团棉花低成本高质量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巨额的生产成本、不具优势的棉花质量成为制约兵团棉花产业发展的突出瓶颈。这不但影响职工收入、制约兵团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严重的影响了兵团农业经济的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这一重要的战略性任务(“十三五”规划,2014)。从 2015 年起,我国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到我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相关要求,达到推进农村深化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目的。在此背景下研究兵团棉花质量管控体系,提升兵团棉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亟需开展的重要课题。只有加强棉花质量管理,才能稳步提高兵团棉花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本文基于棉花质量管控体系的各个环节对兵团各个植棉师的棉花质量管控体系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以定量分析的方法测评十个植棉师棉花质量管控体系中各个环节的得分以及综合得分,并探究其对各植棉师棉花质量及植棉效益的影响,从而为兵团棉花质量管控体系提出具体的优化内容及建议,以达到兵团棉花品质提升、职工收益增加的目的,进而提高兵团棉花产业在国内外棉花市场的产业竞争力。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棉花产业发展较为先进的棉花主产国,在棉花质量管控工作中组织内分工明确,工作有序,对棉花质量进行了良好的把控,早已经形成较为完善且成熟的棉花质量管控体系。因此,近年来国外几乎没有关于棉花质量管控体系的农业经济类或产业经济类研究文献,而是主要围绕棉花质量管控体系中各个环节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以达到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棉花质量及经济效益的目的,多为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
(1)生产环节对棉花质量的影响
生产环节涉及到棉花种植的各个工序,对棉花品质的影响因素很多。首先,棉花品种对棉花质量有重要影响作用,Vasant P. Gandhi 等(2016)对比试验了印度瓦多达拉和拉杰科德的 45 组转基因棉和非转基因棉,发现相对转基因棉来说,非转基因棉的质量更好。J.D. Clement 等(2015)对比分析三个棉花种群的优质高产性能并运用纱线质量指数来衡量纤维综合品质,最终得出三个种群在单株培育后复制三个品种中最佳基因的11%质量序列和 27%产量序列,此时对于获得高产优质棉最有效果。其次,栽培环节各项技术的变动对棉花品质也会产生相应影响,Bednarz C W 等(2005)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受生态条件所影响,但种植密度对棉花品质的影响较小。Timothy Bartimote 等(2017)对比试验了行间距为 1 米和 1.5 米两种植棉情形,最终发现行间距为 1.5 米时棉花纤维品质更佳,此时棉花产量虽略有下降但可通过售卖高质棉获得的额外差价将其补齐。Khalid Usman 等(2013)对比分析了减耕、保护性耕作和零耕三种耕作模式,发现保护性耕作植棉效果最优,尤其在结合广谱除草剂时,棉花纤维质量和净回报率最高。最后,田间管理也会对棉花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Faircloth JC 等(2004)发现合理的脱叶催熟剂喷施时间,会降低对棉花产量及质量的负面影响。Ioannis T.等(2016)分别在希腊和澳大利亚试验了两个旱地棉花品种,发现钾元素供给可以增加旱地棉花纤维的长度。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提质增效
农业补贴在我国农业连年增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逐渐逼近“黄箱”上限的“天花板”,与此同时农业成本仍处在上升通道(宏观经济管理评论员,2015)。此外,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目前还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只能靠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推进产业提质增效,这对于激发经济主体活力,增强经济长远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矫健,陈伟忠等,2017)。2014 年 9 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基于需求的反映提质增效转型统计指标体系》,这标志着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侧重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过去的注重产量上升至现在的追求质量与效益。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突出改革创新,着力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破解深层次矛盾上奋发有为并取得更大进展,进而促进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十三五”规划,2014)。另外,从 2015 年起,我国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到我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相关要求,以达到推进农村深化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目的,具体内容见表 2-1。
........................
2.2 理论基础
2.2.1 质量管理理论
质量管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其研究重点已经由单纯的产品检验把关、生产过程的控制发展到产品形成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协调。近年来,质量管理理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新修订了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新型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已从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延伸到服务业质量管理。从现代质量管理的实践来看,按照解决质量问题的手段和方式,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阶段一是质量检验阶段。以泰勒提出将检验从生产中单独区分为标志,出现了专职的产品质量检验部门,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主要特点是制定标准、从事生产及质量检验三权分立,缺点是“事后把关”、全数检验、损失既定、增加成本,不利于生产率的提高;阶段二是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统计技术的突破主要表现在公差配合、产品抽样检验、过程控制图和可靠性分析上。休哈特于 1926 年提出 “事先控制,预防废品”的质量管理新思路,并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发明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图”,解决了质量检验事后把关的缺点。随后美国人道奇和罗米格提出了抽样检验法,并设计了可实际使用的“抽样检验表”,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在应用中的困难。抽样检验方法逐渐发展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也暴露了其重数据统计轻可读性的缺点。控制图、工序分析和过程改进是统计过程控制。1982 年我国张公绪教授提出质量诊断概念及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弥补了多元化、模糊化、小批量化以及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统计过程控制理论研究的空白;阶段三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为了应对 20 世纪 60 年代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对质量管理不只局限于制造和检验部门,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我国自 1978 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来,在实践上、理论上都发展较快。全面质量管理正在从工业企业逐步推广到交通运输、邮电、商业企业,甚至有些金融、卫生等企事业单位也积极推广,并且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些概念和方法也先后被制定为国家标准。
........................
第三章 兵团棉花质量管控体系变迁历程 ..................................... 15
3.1 兵团棉花产业相关概况 ....................................... 15
3.1.1 兵团棉花生产水平概况 ................................... 15
3.1.2 兵团棉花质量概况 ........................... 18
第四章 兵团棉花质量管控体系的评价 .................................... 29
4.1 熵权法介绍 .................................... 29
4.2 数据来源 .................................... 30
4.3 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权重的计算 ............................. 30
第五章 兵团棉花质量管控体系对质量、效益的影响 ........................... 41
5.1 兵团各植棉师棉花质量综合测度 ............................ 41
5.1.1AHP 模型介绍............................... 41
5.1.2 数据来源 .............................. 42
第六章 兵团棉花质量管控体系的优化
6.1 兵团棉花产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对优质棉制品的需求逐渐成为主流,再加上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因此需要不断优化与完善原料棉纤维的质量管控工作,提高棉纤维长度级、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长度整齐度等内在指标品质,以促进兵团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纺织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原料棉。再者,作为植棉受益者的棉农,伴随着原料成本、机械成本及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其植棉效益连年不佳。因此,通过优化棉花质量管控体系,规范各个环节中的棉花质量管控办法,在提质保量的基础上带动棉花品质上升,并通过优质优价的价格机制提高植棉职工的收益。另外,兵团是我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其植棉面积和棉花产量在全国各植棉区中居于新疆地方之后位居第二,在我国棉花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兵团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可以促进兵团棉花产业良性发展,对于保护兵团棉花产业、带头示范全国植棉区、保证我国棉花产业的供给具有重要作用。
兵团棉花产业正面临着低质棉供给过剩、优质棉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生产失衡问题,同时职工植棉收益连年不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成为兵团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突出瓶颈。“十三五”规划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这一重要的战略性任务(“十三五”规划,2014)。从 2015 年起,我国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到我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相关要求,达到推进农村深化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目的。在此背景下研究兵团棉花质量管控体系,提升兵团棉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兵团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尤为重要。只有加强棉花质量管理,才能稳步提高兵团棉花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优化兵团棉花质量管控体系、形成完善的棉花质量管控体系、通过优质优价获得额外收益即是实现兵团棉花产业提质增效的基础,也是近期内兵团棉花产业的发展方向。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棉花质量管控体系的各个环节对兵团各植棉师的棉花质量管控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测评各个植棉师棉花质量管控体系各个环节的得分及综合得分,最后探究其对各植棉师棉花质量和职工植棉效益的影响。根据以上章节的相关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兵团棉花质量管控体系评价
兵团各植棉师棉花质量管控体系综合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七师、第六师、第八师、第十师、第二师、第五师、第四师、第一师、第十三师和第三师。根据其综合得分通过聚类分析将十个植棉师分为三类:质量管控优异型植棉师包括第六师、第七师、第八师、第十师,其棉花质量管控体系各个环节的管控水平均明显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该类植棉师的棉花质量管控体系在整个兵团中是最具优势、最完善的;质量管控中等型植棉师包括第二师和第五师,其棉花质量管控体系各个环节的管控水平与行业的平均水平几乎持平,该类植棉师的棉花质量管控工作在兵团处于整体平均水平;质量管控差弱型植棉师包括第一师、第三师、第四师和第十三师,其棉花质量管控体系中除了加工环节的平均得分略微低于行业的平均发展水平之外,在其余生产环节、采摘环节、收购环节和储运环节中均明显低于行业的平均发展水平。该类植棉师的棉花质量管控状况远远低于兵团行业平均水平,其质量管控工作在各个环节中都需加强。
(2)兵团各植棉师棉花质量综合测评
兵团各植棉师棉花质量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七师、第十师、第六师、第八师、第五师、第四师、第一师、第二师、第十三师和第三师。各个单项评分中第十三师皮棉颜色级得分最高,第七师皮棉长度级得分最高,第六师皮棉马克隆值得分最高,第十师皮棉断裂比强度得分最高,第五师皮棉长度整齐度得分最高,第十三师皮棉轧工质量得分最高。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