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湖南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策略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31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 30 余年的高速增长,然而,这种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的高增长使越来越多的问题凸显出来,增长与生态、效益、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其背后反映的就是经济增长质量问题,要应对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增长质量,而不只研究经济增长数量。中国经济自 2012 年第二季度 GDP 增速跌破 8%后,已经逐渐步入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阶段减速进入到中高速阶段,我国经济逐渐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经济发展面临换挡节点。近年来从高碳排放向低碳消耗的生态文明转型的低碳经济革命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也使各国在经济增长中不再只关注经济增长数量,而是更加着眼于稳定性、可持续性等经济增长质量的各个方面。这种包容性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与以往先粗放后节约的发展方式完全不同,有助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2008 年,世界银行增长与发展委员会在《增长报告》[1]中提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的社会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环保问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长期稳定增长,我们要大力践行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的理念。2010 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2014 年 3 月,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 7.5%左右,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已经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2016 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为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转变提供了思路,会议强调,只有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才能破解发展的难题,推动经济平稳发展,为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2017 年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方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的研究中最早涉及到经济增长质量。他的“三步走”战略和“两个大局”的思想强调共同富裕、注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些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着手的理论标志着我国的发展战略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为我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目前国内关于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策略这几个方面来展开。
(1)关于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研究
关于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从狭义的角度研究经济增长 质量强调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果,即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主要体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在一个经济体的生产过程中,等量的要素投入带来的产出越多说明生产效率越高,在狭义的范围内说明经济增长质量越高[2]。武义青(1995)[3]从产出效率方面定义经济增长质量,他认为用相对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多的产出量就是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王积业(2000)[4]认为,生产要素的积累是经济数量增长的动力之一,主要包括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在数量上的扩张;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由技术条件决定,当一个经济体的数量扩张达到一定阶段时,边际产出递减,经济增长从主要由要素积累推动转变为由技术效率推动。这两种推动方式在经济进程中的作用力不同,从而形成了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和集约型。因此,他认为生产要素的积累与生产效率的提升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刘亚建(2002)[5]将经济增长质量等同于效率,他认为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率以中速增长也能带来财富量的明显增长,其积累的财富明显高于低质量的经济增长率以高速增长带来的财富。
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另一种界定是从广义的角度,认为经济增长质量除了包括经济增长效率,还包括生态环境代价、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社会福利等丰富的内容,全面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伴随着经济数量增长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表现的优劣程度。彭德芬(2002)[6]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一个国家伴随着数量增长所表现出来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优劣程度,是一个包含经济结构、居民生活、经济增长稳定性的一个动态的概念。陈海梁(2006)[7]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一个综合了社会经济各个范畴的概念,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实现产品和服务总量增长活动的优劣程度。刘树成和张晓晶(2007)[8]将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稳定性,经济结构的协调性、和谐性等不断提高的过程,他用区域稳定性、经济增长速度差异、人均 GDP 总体差异等三个具体指标描述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毛海波(2009)[9]将经济增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经济的有效性、稳定性、协调性、分享性纳入到经济增长质量的定义中。
............................

2 研究理论与现状分析

2.1 经济新常态概述2014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他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旧常态是指粗放型、数量型扩张的一种状态,依靠低成本进行驱动。经济新常态强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转到追求高质量、集约型的发展状态,经济新常态强调“调结构稳增长”,而不是经济总量。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 2012 年开始,我国的经济增速减缓,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经济动力也发生了转变,从以往的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从根源上而言,要素供给结构、投资结构、产业化水平等经济发展的实体基础均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新常态的“新”代表与旧常态下不同的发展方式,只有根据内外环境调整和转变旧的发展方式才能把握新的发展动力,走出一条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道路。新常态的“常”代表一种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状态,强调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需要解决以往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冲突,调整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结构,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因此,可以将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概况为以下几点:一是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二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区域发展差距缩小,全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三是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和投资转变为创新。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实质就是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

2.2 经济增长质量及其相关理论
2.2.1 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
经济增长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综合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包容性增长理论、创新驱动等多个理论的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涵义。在梳理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经济增长质量做以下三方面的界定:
(1) 经济增长数量的提高是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经济增 长数量达到一定阶段,才有了讨论经济增长质量的必要[65]。在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数量型增长拉动,只有物质、资本等要素积累到一定数量,人们的正常生活条件得到保障,整个经济社会得以正常运行,人们才会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并且一个经济体在发展初期往往过于侧重数量型增长,却忽略了生态平衡与经济结构之间协调性的重要,随着经济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矛盾显现出来,经济增长与创新动力不足的矛盾、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等,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并且保证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是迫切任务。因此,经济发展从数量型增长转变到质量型增长是一个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各省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工作重心从数量转移到效率和质量上。但是,重视经济增长质量并不意味着忽视数量,经济增长数量是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只有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们才有必要并且有条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2) 经济增长质量的涵义具有多样化,质量型增长强调质与量的协调演 进,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还包括社会公平和稳定、就业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等含义。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来看,公平性和稳定性的提高意味着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更多的公民在经济增长中收益,人们心理上不公平的落差感得到改善,相互之间的沟通更加有效,社会的交易成本减少,这无疑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经济增长质量因此得到提高;相反如果人们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影响整个社会的公平和稳定,这样的经济增长是低质量低效率的。从就业率来看,就业率的提高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收入和稳定性得到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居民的消费,促进了经济增长,这也是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从产业结构优化来看,产业结构的优化意味着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这会带来经济持续有效率的增长,这样的增长是高质量的。从生态环境来看,只有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样的增长才具有可持续性,才是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

3 湖南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评价 ............................. 25

3.1 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依据 ........................................ 25
3.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25
3.1.2 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 25
4 实证分析 ............................... 44
4.1 不同维度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 ................................ 44
4.2 计量模型的设定 ............................ 46
5 主要结论与策略 ............................... 57
5.1 主要结论 ..................................... 57
5.2 湖南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策略 ...................................... 58

4 实证分析

4.1 不同维度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
经济增长质量分为经济增长条件、经济增长效率、经济增长结构以及经济增 长分享性四大维度,包含国民素质、经济增长稳定性、科技水平、资源环境代价、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福利水平和成果分配等内容。本小节分析不同维度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四个维度的经济含义如表 4-1 所示:

经济增长条件维度通过国民素质和经济增长稳定性两方面来影响经济增长 质量,包括财政支出、产出波动和失业率等指标。经济波动幅度的缩小有利于提高生产率,而经济波动的加剧会造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国民素质和经济增长稳定性的提高可以为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优化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任保平等(2015)[80]指出经济波动幅度的减小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在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将经济增长稳定性单独列为一个维度,强调了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关键作用。徐瑞慧(2018)[81]认为财政支出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由市场失灵导致的问题,可以提升全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水平。
.........................

5 主要结论与策略

5.1 主要结论
本文对湖南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综合湖南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结果和实证结果,得到了新常态下湖南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策略。本文首先对经济增长质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新旧动能以及资源环境几个角度对新常态下湖南经济增长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湖南省实际,建立了湖南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含四个维度 26 个指标,并运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各地级市 2000-2017年的经济增长质量及其下属四个维度进行测度。最后在四个维度分别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构建了四个 PVAR 模型,研究不同维度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具体影响效应和主次程度,得到脉冲响应图和方差分解结果。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由湖南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结果可以得到:(1)湖南省经济增长条件、经济增长效率、经济增长结构以及经济增长分享性水平均不断提升,这与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发展规律相一致。(2)湖南省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较不平衡,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区域间经济增长质量差距基本保持不变。(3)在 2005-2014 年,湖南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增速最快,2014年以后,湖南省经济增长质量增速放缓,趋于中高速增长。(4)湖南省的经济增长质量以东部城市(长沙市、株洲市、衡阳市和湘潭市)领跑,以中部主要城市(常德市、永州市、岳阳市)为次核心城市,逐渐形成由东部城市带动中西部城市的发展趋势,扩散效应在一定范围内显现出来。
其次,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得到:(1)经济增长条件、经济增长效率、经济增长结构以及经济增长分享性维度的优化均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提高,其中,经济增长条件和经济增长效率维度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影响是长期稳定且持续的,分享性维度在长期会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正向的影响。(2)新常态下湖南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主次程度依次是:经济增长效率、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分享性、经济增长条件。经济增长效率维度的冲击对经济增长质量变动的贡献率在四个维度中始终是最大的。(3)在短期,经济增长效率和经济增长结构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波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效率维度和结构维度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率相近,在长期,经济增长质量的波动主要来源于效率维度,效率维度的贡献率远远超过结构维度。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