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我国有 13 亿多人口、9 亿多劳动力,每年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产能过剩转岗人员、退役军人等为数众多,就业总量压力很大,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与此同时,自 2008 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放缓,宣告世界经济步入“大调整”与“大过渡”时期。这种大时代背景与中国阶段性因素的叠加导致我国经济步入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时期,GDP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实践证明,创业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显著——不仅能带来高收益,而且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正因为如此,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和地区都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活动,全国上下创新创业活动积极踊跃,热烈响应国家发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新创企业层出不穷。据 2018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的五年间全国各类市场主体达 9800 多万户,五年增加 70%以上。例如,2016 年国内新登记企业 552.8 万户,同比增长 24.5%,平均每天新登记 1.5 万户,2017年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 1.66 万户,而到了 2018 年,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达 1.84万户,总量增至 670 万户①。另据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指出,我国总体创业活跃程度处于 G20 经济体的中间水平,属于创业较为活跃的国家。
然而现实中,多数新创企业都具有“新生弱性”——缺乏足够的资本、物质或专业人员、开发机会等。资源约束成为许多新创企业发展中的常态。面对资源约束,新创企业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资源搜寻如借款、招股等,筹措适当级别和种类的标准化的外部资源,以满足机会开发,但有时迫于时间压力,会错失创业机会;二是维持现状、放弃现有机会,缩减企业规模甚至解散创业团队。显然,资源约束成为新创企业创建和成长过程中主要的“羁绊”。而资源拼凑是新创企业可以选择的第三条出路,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正是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在创业机会稍纵即逝的情况下,及时突破资源约束,利用新创企业现有的非标准化资源,包括自己所拥有的或者同上下游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处免费或低价获得的资源,“将就”着对手头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即资源重构。资源拼凑的主要特征是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脱离传统的资源环境分析范式,不拘泥于资源固有的属性,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现有资源的价值、用手头资源去替代标准资源,通过“将就”,重新整合和构建手头资源,解决新创企业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困境,抓住创业机会或迎接新的挑战。资源拼凑有助于新创企业冲破资源束缚,把握机会窗口、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促进其形成竞争优势乃至长足发展。正因如此,近年来资源拼凑成为破解新创企业资源约束问题的关键途径,已经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并开启了创业领域的崭新研究课题。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为八章,各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 1 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阐述全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一步给出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最后提出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 2 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对论文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资源基础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企业失败理论等进行系统梳理,为本文寻找研究依据及逻辑来源,然后追本溯源,进一步对国内外有关资源拼凑、创业学习、创业失败和环境动态性的概念、维度以及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 3 章,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分析并提出资源拼凑对创业学习影响的研究假设、创业失败调节效应的假设以及环境动态性调节效应的假设,构建包含资源拼凑、创业学习、创业失败以及环境动态性的理论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第 4 章,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制定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流程,设计相关变量的量表,结合专家、研究团队以及创业者的建议修正和完善调查问卷,在预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正式问卷,介绍样本数据的收集和获取情况,并对大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
第 5 章,资源拼凑对创业学习影响的实证检验。验证论文提出的资源拼凑及其细分维度,包括要素拼凑、顾客拼凑和制度拼凑对创业学习及其细分维度,包括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影响的假设,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第 6 章,创业失败调节效应的实证检验。验证本文提出的创业失败的细分维度,包括创业失败成本、创业失败归因、对创业失败的态度与评价、创业失败经历对资源拼凑与创业学习关系的调节效应的假设,并对结果展开分析讨论。
第 7 章,环境动态性调节效应的实证检验。验证论文提出的环境动态性对资源拼凑与创业学习关系的调节效应的假设,以及环境动态性对创业失败的调节作用的调节效应假设,针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第 8 章,研究结论与展望。结合 5~7 章的实证结果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实践启示,同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资源基础理论
1959 年,Penrose 在其《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组织不均衡成长理论”,从企业内部视角对企业的竞争优势问题展开分析,奠定了资源基础理论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界普遍认同资源基础理论发端于竞争力理论、租金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早期的竞争力理论认为对于企业绩效而言,总经理和领导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icardo 在租金理论中提出,某些没有供给弹性的资源会成为企业的经济租金的来源,而高质量的生产要素和高素质的员工则会给企业带来高出平均水平的经济绩效。1984 年,Wernerfelt 明确提出“资源基础观”,自此,资源基础理论正式形成。此后,Barney 等学者相继推出关于资源基础观的研究文献,使得资源基础理论的总体研究框架得以建构。资源基础理论解答的核心议题是:企业之间为何存在差异?其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异质性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资源的不可模仿性、因果模糊性、路径依赖性及社会复杂性是企业竞争优势得以持续的源头;如何获取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建立外部网络等特殊资源。
1991 年,Barney 提出 VRIN 框架,将那些能令企业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概括成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有价值。即该资源是公司构想和执行企业战略、提高效率和效能的基础,有助于企业获取市场机会或降低外部威胁。二是稀缺。稀缺的资源有助于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而那些虽然有价值但稀松平常的资源仅能令企业存活。三是难以仿制。历史条件独特、起因模糊以及社会复杂性是难以仿制资源的特征。四是难以替代,即不能存在既可复制又不稀缺的替代品。此后,Barney(1995)对 VRIN 框架进行了修正——在价值性、稀缺性、难以仿制的基础上,提出重要的新属性“组织性”。修正后的资源基础理论更加强调企业内部组织能力的重要性,这就构成了当今资源基础理论被广泛采用的VRIO 框架?
.............................
2.2 资源拼凑文献综述
本文采取文献计量的方法探究资源拼凑的研究脉络。首先,以 bricolage 和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为主题词在 WOS 数据库中检索,重点从创业领域和管理领域的学术期刊上筛选与资源拼凑相关的文献,时间截至 2018 年,共检索出文献 570 篇,其出版时间分布如图 2-1 所示:
其次,利用 CNKI 中文期刊数据库,限于核心期刊和 CSSCI 期刊,在主题字段中检索截至 2018 年发表的以拼凑、资源拼凑或创业拼凑为主题词的文献,共检索出文献 95 篇,经筛选整理,其出版时间分布如图 2-2 所示。
从趋势上看,资源拼凑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上述国内外文献研究的主题,本文从以下 3 个方面对资源拼凑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包括资源拼凑的概念,资源拼凑的维度,资源拼凑和绩效、创新、成长以及创业学习的相关研究。
................................
第 3 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483.1 资源拼凑对创业学习影响的假设.................................. 48
3.1.1 要素拼凑对创业学习的影响............................ 49
3.1.2 顾客拼凑对创业学习的影响............................... 51
第 4 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64
4.1 问卷设计原则及流程................................ 64
4.1.1 问卷设计原则................................... 64
4.1.2 问卷设计流程..................................... 65
第 5 章 资源拼凑对创业学习的影响的实证检验............................. 85
5.1 资源拼凑对创业学习影响的假设检验.................................... 85
5.1.1 资源拼凑对创业学习影响的检验.......................... 85
5.1.2 资源拼凑细分维度对创业学习影响的检验................... 86
第 7 章 环境动态性调节效应的实证检验
7.1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的假设检验
本章采用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索环境动态性对资源拼凑与创业学习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环境动态性对创业失败的调节作用的调节效应。本章的回归模型中,括号中的为 T 值。自变量的 VIF 均在 0 和 5 之间,说明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DW 值均接近于 2,表明解释变量间不存在序列相关。
7.1.1 环境动态性对资源拼凑与创业学习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如表 7-1 所示,在进行层次回归时,在模型 1 中放入控制变量与因变量创业学习。模型 2 是在模型 1 的基础上加入自变量资源拼凑,检验资源拼凑对创业学习的影响。模型 3 是在模型 2 的基础上增加环境动态性,模型 4 是在模型 3 的基础上增加资源拼凑与环境动态性的交互项,检验环境动态性对资源拼凑与创业学习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回归结果显示:环境动态性在资源拼凑与创业学习关系中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b=-0.122,p<0.01),即环境动态性的增强会削弱资源拼凑与创业学习间的正向关系,假设 9 得到验证。
......................
第 8 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资源拼凑是新创企业破解资源约束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资源基础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企业失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源拼凑、创业学习、创业失败和环境动态性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包含上述变量的关系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资源拼凑及其细分维度,包括要素拼凑、顾客拼凑和制度拼凑对创业学习及其细分维度,包括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影响假设、创业失败对资源拼凑与创业学习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假设、环境动态性对主效应的调节效应假设以及环境动态性对创业失败调节作用的调节效应假设。通过对 276 份东北地区具有创业失败经历的新创企业中的创业者的问卷调查展开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资源拼凑对创业学习的影响
资源拼凑对创业学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说明当创业者采取更高程度的资源拼凑进行创业时,他们倾向于进行更为积极的创业学习。在不断试错、尝试着利用手头资源进行资源重构的过程中,创业者不断利用、修正、完善乃至创造新知识,以应对新问题,抓住新机会,从而促进了创业学习的不断深入开展。
资源拼凑的细分维度,包括要素拼凑、顾客拼凑和制度拼凑均对创业学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当创业者采取要素拼凑、顾客拼凑和制度拼凑时,都会促进创业学习的产生。但是,具体而言,资源拼凑各细分维度对创业学习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其中,要素拼凑对创业学习的影响程度最高。说明在要素拼凑的过程中,即有关对物质、劳动和技能的拼凑过程中所形成的经验和知识,更容易被创业者获得和保留,修正和完善现有知识体系,乃至创造新知识。相比之下,制度拼凑对创业学习的影响程度最低,这与制度拼凑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无关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