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生态环境背景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任务:“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和环境价值观念,提倡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可持续消费方式,普遍提高公众生态意识。”当前,化石能源的危机不仅表现在化石类能源的日渐枯竭与能源价格的飞速上涨,而且表现在化石能源利用所带来的环境的日趋恶化己经威胁到世界环境与人类的健康。今天,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面临着两个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的挑战:保证令人满意的长期能源供应和减少人类活动带给环境的影响"能源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关系到人类未来生存与文明延续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环境污染现状更是不容乐观,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酸雨面积己占国土面积的30%,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仅占1/3,流经城市的河段70%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固体废弃物堆存量已达70多亿吨"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统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3.5%。1990一2001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净增8.23亿吨,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27%;预计到2020年,排放量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1.32倍,这个增量要比全世界1990年到2001年的总排放增量还要大。据预测,到2025年前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而我国环保工作则呈现严重滞后状态,先生产、后生活的指导思想造成生产过程中三废物质的排放总量巨大,受污染的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有害物质含量之高,受害区域之广,危害之大,已接近或超过50~60年发表达国家污染最严重时期的水平,全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最高的十大城市中,中国竟占三个:沈阳、西安、北京,分别居二、七、九位"南方酸雨来势凶猛,最低PH值3.0一3.2,上海酸雨频率为76%~78%,贵阳、重庆等地频率更高为90%以上,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亿元,而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
近年来我国气候异常,与全球一样处于暖期,继1986年来连续多年出现暖冬。全国降水分布为北少南多呈现极不均匀状态。江西、安徽、浙江、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超2000毫米,较常年偏高25%,与此相反,河北平原及山西、辽宁等省的部分地区仅200一300毫米,较常年偏少50%左右,为建国以来的降水最小值"江淮、黄淮、华北等大部分地区旱情严重,而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过频,造成1998年、1999年连续大水灾,太湖流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然而,2008年初,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发生大规模罕见降雪和低温天气,造成雨雪冰冻灾害,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过去几年全球异常气候不断发生。
可见,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状况,改善环境质量己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函待解决的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迫在眉睫。由于常规能源资源有限,而世界能源的总消费量则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十分重视节能技术的研究(特别是节约常规能源中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因为它们还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尤其是石油,它的世界贮量相对较少),千方百计地寻求代用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有鉴于此,作为地球上最古老、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的生物质能源,必须发挥其应有的巨大开发利用潜力。而在我国,人多耕地少的情况决定了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主要来自于林业,即能源林。因此,能源林的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1.2经济背景
由于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又未能建立而在交通运输、金融业、工商业等方面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统称能源危机。目前世界各国都己经意识到能源己经出现危机,资源的短缺必将影响到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认识到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大力开发新能源成为战略对策的取向"克服能源危机的出路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以太阳能利用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光伏电力的应用、光热利用、风力发电等"能源危机不但现在存在,在过去也是一直存在的,并且未来的危机更严重。
2 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和能.......... 26-66
2.1 中国能............ 26-36
2.1.1 中国能源........ 26-29
2.1.2 中国能源生........... 29-31
2.1.3 中国能源发展......... 31-33
2.1.4 可再生能源──能源多元.......... 33-36
2.2 中国林木生物质能.......... 36-46
2.2.1 资源.......... 36-38
2.2.2 开发利用状况以及........... 38-43
2.2.3 产业.......... 43-46
2.2.4 中国林木生物........... 46
2.3 中国能源林发展.......... 46-66
2.3.1 中国能源林建设的必......... 47-52
2.3.2 中国能源林的类型以......... 52-58
2.3.3 中国能源林建设........... 58-61
2.3.4 中国能源林.......... 61-66
3 中国能源林建设的经........... 66-81
3.1 中国能源林建设产业层........... 66-76
3.1.1 能源林的.......... 66-69
3.1.2 能源林的............ 69-75
3.1.3 能源林终端产品对化........... 75-76
3.2 中国能源林项目的投............ 76-81
3.2.1 能源林投资者投资........... 76-77
3.2.2 相关案例的项........... 77-78
3.2.3 能源林项目常用的财............ 78-81
4 中国能源林经....... 81-115
结论
(1)本研究对能源林经济可行性的分析分别从宏观产业层面和微观项目层面来展开"宏观产业层面,得出能源林大发展的理论条件"在没有政府扶持的情况下,假设生物质能源和传统能源价格都在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同样当量的传统能源的价格为P,能源林的终端产品即林木生物质能的成本为C,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r,则实现部分市场替代的条件就是C(l+r)<P。假设对生物质能免税并补贴,补贴率为s,对传统能源的征收税率为T,则实现部分替代的条件就是C(1+r)(l一S)<P(1+T)。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如果实现了能源林生态服务的市场化,设定生态服务市场化出来的价值体现为b,化石能源实现部分替代的条件则为C(1+r)(l一s)+b<P(1+T)"微观项目层面,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表明该类能源林项目的盈利能力良好,经济可行性较高。
(2)本研究对各种经营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和规范分析,得出各类经营模式的优缺点。规模化经营一般由林能集团进行统一规划经营,主要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作用,主要缺点就是集团面对广裹无垠的林地,往往力不从心,有心管理好却无力。分散化经营虽然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公司和林农之间的谈判成本和管理成本较大,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多,往往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第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白卫国,张玲,翟明普,论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培育与发展[J].林业资源管理,2007,(2).
3.保罗.萨缪尔森[美],威廉.诺德毫斯.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
4.庇古.福利经济学(上册)[M].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71:163.
5.布尔.林业投资调查报告[J].中国投资,2003(10).
6.蔡道雄,郭文福,贾宏炎,卢立华.南亚热带优良珍贵阔叶人工林的经营模式[J].林业资源管理,2007,(2).
7.蔡静.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融资渠道探讨[J].公路与汽运,2007,(3).
8.曹清尧.国家林业局2007年3月11日新闻发布会[J1.中国林业,2007,(6).
9.曹薇.林业投融资渠道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10.曹中忱.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思考[J].辽宁经济,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