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如今的国内外的实业界和理论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接受,毫无疑问,科技对于企业以及整个国家的总体竞争力具有比较大的影响作用。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的企业除了应该通过改变自身的生产布局而对我国的国力进行提髙之外,更加应该考虑我国企业能力在产业层次上的提高,通过研发(R&D)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而提高我国产品的全球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市场上的经贸优势。而且,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在自主创新方面的资源和人才相对比较缺乏的中小企业为组成主体,在目前的企业技术同质化现象增强、产品技术融合度增加、企业生存的生命周期的缩短加上国家市场竞争加剧的宏观背景下,我国企业的发展更需要依靠自主创新来提高自身的实力,实现自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企业竞争地位的提高。而且,我国的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也早就意识到了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不断的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这是目前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战略之一,也是对我国的综合国力进行提升的关键所在。报告明确要求,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中去",不可否认,我国目前已经开始进入对外投资的飞速增长的阶段。那么,在这一个阶段内,不断的对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的创新将会是构建我国在长时间内参与世界经济合作和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的一个路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是确保到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保证,是对全球科技革命进行应对,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的需要之一。
目前,进入"十二五"时期之后,我国废除了 '从2006年后一直实施的相关科技管理的管理办法,取而代之的是,科技部等部委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防范,这些科技管理的实施方法已经详细到了对了国家科技计划科研经费的相关管理等,科技对于企业以及整个国家的总体竞争力具有比较大的影响作用。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的企业除了应该通过改变自身的生产布局而对我国的国力进行提高之外,更加应该考虑我国企业能力在产业层次上的提高,通过研发(R&D)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而提高我国产品的全球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市场上的经贸优势。同时,针对"十一五"期间科研经费间接成本补偿不足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以期望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我国自主创新和相应的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透明化。可以发现,为了保证《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实施,科技部相关部委所颁布的这一揽子"新的管理方法",也正是1999年以来,在相关科技课题的实施基础上所安装的一条"计量装置生产线",因此,企业自主创新在"十二五"时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中小企业巿场主体仅依靠企业内部有限的知识和资源开展研发活动变得円益困难。于是,企业纷纷把视角转向外部,寻求与其他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发(其中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研发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为主要形式)。
以共享资源、分担研发成本和风险以及取得R&D的规模经济效益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这种产学研合作的合作研发进行创新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率并不高,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扯皮"现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开始重新将目光转向内部,进行内部创新,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实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进行创新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尚且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迫切需要第三方政府通过宏观调控。
1.2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研究拟在对资料进行广泛收集和文献的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机理,概念进行分析,对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进行解析,同时分析企业现阶段自主创新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企业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探讨政府的财政激励政策对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动态博弈,而后,根据上文的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标在于探讨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机理,同时,通过动态博穽,探讨政府财政激励政策对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理,从而为后续的内容打下基础。
2企业自主创新财政激励政策的相关理论
2.1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理论
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部的实现过程包括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到产品在市场是实现最终价值,在这个系统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有可能导致最终企业的自主创新失败。同时,从概念上说,企业的自主创新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所谓的原始创新,通俗的说就是企业依靠自身实力所进行的发明创造,而集成创新则是企业通过相应的方法和途径对国内外或本产业领域已有的技术进行综合、集成的进一步创新;而引进吸收再创新就是企业在对国外或者本领域其他企业的技术进行引进的基础上,经过自身的消化吸收最终创造出新的技术的过程。
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四大特性:首先是企业在技术突破上的内生性;其次是技术方面的首创性;而后是产品在市场上的的率先性。
(1)所谓的企业原始创新,是指企业首创的提出相应的创意和思想,而后,企业经过一系列R&D活动,经过这个过程,将这种创意形成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方法,最终使得企业取得超额效益。企业的原始创新企业进行科技进歩的先导和不断进歩的源泉。目前,在企业的内部,科学与技术的分解变得日益模糊,加上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的生命周期不断的缩短,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已经由产品的创新前移到企业的原始创新阶段。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集成创新也就是将各种相关技术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最终形成在市场上具有相当的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通过将各个企业已经拥有的单项有机进行有机的结合,集成创新可以重构一个全新的经营管理方式,'即使是各个已有的单项之间没有新的成分,通过集成创新,从而可以产生新的功能。从目前企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集成创新可以被看做是科学技术不断的向前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进行推进实际上可以顺应这一发展潮流。
3 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分析...................... 26-36
3.1 企业自主创新激励的必要性分析..................... 26-31
3.2 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理分析..................... 31-36
4 财政激励的博弈模型分析..................... 36-44
4.1 问题的提出 .....................36-37
4.2 基本假设及模型构建..................... 37-39
4.3 政府财政激励模型..................... 39-40
4.4 数值模拟..................... 40-42
4.5 博弈模型分析..................... 42-44
5 财政激励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44-50
5.1 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 44-46
5.2 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相关经验 .....................46-48
5.3 企业应积极实现创新理念的转变..................... 48
5.4 积极推进企业.....................48-49
5.5 实施金融体制改革..................... 49-50
结论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目前,我国的企业自主创新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自主创新而言,我国企业的在自主创新方面还面临着各种问题,其中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不高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文章将企业的自主创新与政府的财政激励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
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企业创新意识薄弱,技术创新总体水平不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等问题还仍然存在,其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资金、人才等还处于缺乏的境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构建了 -个三阶段博弈模型,对政府的财政政策补贴之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财政补贴能够有效的增加企业的自主创新的投入、产品的产量、企业利润、研发机构利润以及社会福利,所以,政府的财政激励对于促进企业对自主创新具有十分必要的作用。在政府进行财政补贴对情形下,企业对自主创新的水平会伴随着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创新系数的增加而进行降低,而值得注意的是,产品的技术溢出会有效的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单位授权金仅对研发机构利润产生影晌。在对政府的财政补贴水平的这些因素中,产品补贴e和投入补贴s随a增加而增加,而会随着r和K增加而不断的降低。所以,本文的研究内容对于政府的财政补贴政策有效的介入到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人学出版社,1998
[2]多西,钟雪义译.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3]孙一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太原:山两经济出版社,1998
[4]李纪珍.研究开发合作的原因和组织.科研管理,2011 (1)
[5]李建明.21世纪中国企业发展的十人趋势.企业管理,2000 (1)
[6]駱品亮,卢庆杰.合作R&D的经济学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 (4)
[7]骆品亮,项盛斌.R&D的外部性及其内部化机制.科研管理,2009 (5)
[8]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人出版社,1996,第1版
[9]谢识予.经济博弈论.上海:复曰.大学出版杆,1997,第1版
[10]程铭,李纪珍.创新网络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 8: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