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构建及财政均等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84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分析广东省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适宜的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在全省范围内划分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伴随着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政策的落实,广东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有些地区由于靠近沿海地带,有着便利的对外贸易条件,经济发展迅速,人均生活水平较高,财源税源比较充足;而有些地区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缓慢,人均收入较低,财源税源比较缺乏;资源分布不同也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再加上政策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发展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从差距的内容上看,地区之间不仅存在着经济发展差距,同时也在教育、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
造成一个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环境原因、资源状况、劳动力构成、产业结构、历史发展沿革的客观因素,也有政府财政机制设计、政府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主观因素,但关键问题是各区域的公共财政能力的差异。公共财政具有配置资源、分配收入和稳定经济与发展经济三大职能。地区差距水平的变动与地区公共财政水平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一个地区公共财政能力又与地区的政策选择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个地区决策当局对公平的偏好决定了该地区的公平程度。在现阶段,不能再以过去 30 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来定位经济发展水平。因为现阶段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有国际制度也不再是以往的标准。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平受到广泛的关注,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诉求与日俱增;其次在过去三十年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被忽视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再次,在利益多元化的现在,政府之间的关系也更趋复杂,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已经开始呈现“经济利益交换的关系”。区域经济的发展或多或少的将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主体功能区空间利用和经济布局的均衡,发出了配套改进财税政策与体制的强烈信号。
广东省是我国的发达地区,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除 188 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属于禁止开发区域,湿地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外,其他区域大部分是属于重点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区定位只是个开始,要想促进广东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难以真正得到有效实施。而财政政策是政府的重要调控工具,合理运用财政政策,不仅有利于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于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环境保护也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财政政策在广东省主体功能区的应用,比较借鉴国外相关财政政策,不仅有利于深化和发展财政税收调控理论,而且对于及时调整、完善中国现行的财政政策,更好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推动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各区域协调的总体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2 研究目的
广东省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现阶段,我省的资源开发正在由粗放型和资源密集型向集约型和科技创新型进行转化的过程中。现阶段总体呈现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现有开发密度小和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基本特征。现阶段,国家主体功能区概念的提出经历的时间尚短,学者们对广东省的研究甚少,仅有的研究更局限在分区方面。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成败与是否正确制定战略政策有关,因此,本文将在主体功能区区划视角下对广东省财政政策进行探索。通过对广东省财政政策的研究与分析,解决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为我国主体功能区的财政政策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启示,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2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分类及对广东经济的影响


2.1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分类
主体功能区是我国第一次颁布实施的中长期国土开发总体规划,它的目的是构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蓝图。它主要针对长期以来我们无视区域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而造成的无序开发等问题,提出根据我国资源、环境条件,统筹考虑人口和末来产业集聚、生态和粮食安全格局的保障的合理开发结构。


2.1.1 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内涵
(图 2-1)主体功能区是指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定的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空间单元。“十一五”规划将我国国土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指出要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实施分类管理和绩效评价,规划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优化开发区,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是指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种自然保护区域。


3 主体功能区区划与财政均等化..................24-32
3.1 财政均等化的内涵.................. 24-25
3.2 财政均等化的模式.................. 25-26
3.2.1 水平公平均等化.................. 25
3.2.2 财政能力均等化..................25-26
3.3 主体功能区均等化现状分析.................. 26-32
3.3.1 基本经济面 ..................26-27
3.3.2 基础教育服务 ..................27-30
3.3.3 基本医疗服务..................30-31
3.3.4 社会保障服务 ..................31-32
4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区划..................32-38
4.1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现状.................. 32-34
4.1.1 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32
4.1.2 广东各区域主体功能区..................32-34
4.2 广东现行财税体制在..................34-38
4.2.1 公共服务提供方面.................. 34-36
4.2.2 转移支付体系尚不健全.................. 36-37
4.2.3 现行财政政策无法.................. 37-38
5 财政政策促进主体功能区财政.................. 38-48
5.1 财政政策工具的选择.................. 38-40
5.1.1 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 38-39
5.1.2 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主体功能区..................39-40
5.2 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对主体.................. 40-48


结论


(1) 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环保等相关配套政策,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引导、重点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和重点园区建设;增进工业创新发展,建立对节能环保企业的税收返还;设立“广东省技术转移专项奖励资金”“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专项基金”,吸引港澳外资向广东转移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技术环节。
(2) 综合运用中央和省批准的各项财税政策,引导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激励龙头企业和合作企业的技术改造,扶持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增加财政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制定相应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中小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对要重点扶持的产业商品或服务给予直接财政补贴,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确定财政支持的产业集群重点,并提供公共物品满足产业集群的共性需求。
(3) 考虑建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有偿使用资源,通过各种财政激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手段如环境税和资源税等,抚植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广东省各级政府应将环保产业看作兼有公益事业性质的高科技产业,通过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税收支出等手段,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研究所课题组[J].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类政策初步研究.宏观经济管理,2007(4):3-10
[2] 孙久文,彭薇.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述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6):67-70
[3]朱传耿,仇方道等.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2007(2):65-69
[4] 韩 晶 晶 . 主 体 功 能 区 建 设 中 的 地 方 政 府 职 能 重 塑 [J]. 时 代 经 贸 ,2010(H):14-17
[5]陈潇潇,朱传耿.试论主体功能区对我国区域管理的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2006(12):21-25
[6]张岩铭,王晶.四大主体功能区:从产业调整到区域调整[N].中国经营报,2006
[7]汗生科,陈欢.四大主体功能区划分引争议[N].江南时报,2006(18):3-4
[8]马骏.中央向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一个均等化公式和模拟结果[J].经济研究,1997(3)
[9]王双正,要雯.构建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协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N].中央财报,2007(16):15-20
[10] 司劲松.主体功能区的公共投资政策需求及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7(1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