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纵观国际经济发展轨迹,20 世纪 60、70 年代,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拉美、东亚国家均实现了人均 GDP4000 美元的突破,而 4000 美元也成为了一个国家发展的分水岭,欧美、日韩等国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实现经济转型,成功跨越这道分水岭,经济普遍保持了 10年以上的高速增长,并很快实现人均 GDP5000 美元甚至 10000 美元的突破;而处于大致相同起跑线上的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长期注重财富增长,忽略了财富分配,收入差距过大,中间阶层夹心化,内需增长不振,城乡二元结构加剧,贫富差距和社会安全的缺失激化了社会矛盾,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拉美国家直到 2007 年人均 GDP 仍在 3000 美元至 5000 美元之间。
目前,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加大,2004 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国内基尼系数已超过 0.465。此后的基尼系数大都是经济学者的估算,实际上,我国从 2000年开始,基尼系数已经越过 0.4 的警戒线,并以每年 0.1%速度递增。我国早在2006 年已达到 0.49,在有完整统计数据的 150 个国家中,基尼系数超过 0.49 的不超过 10 个,排名前十的除了中国外,都是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结构重塑都进入了关键阶段,国际历史经验和研究证明,这一阶段尤其要防止出现经济增长停滞、贫富差距拉大以及社会动荡。慈善捐赠作为“第三次分配”,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弥补公共领域的政府缺位,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
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起步较晚,2007 年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包括慈善法制环境的完善,慈善组织的壮大以及公众参与度的提高等;2008 年,南方冰雪灾害、5.12 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掀起了慈善捐赠的高潮,推动了我国慈善事业的迅猛发展;中央将慈善事业发展纳入“十二五”时期的总体部署,并提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的要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积极培育公益慈善组织,落实并完善公益性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这都表明我国慈善事业正不断向前发展。税收政策对慈善捐赠的激励效应明显,因此,完善慈善捐赠税收政策具有重大意义。从 2008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的标准,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比例也从 3%调整为 12%,同时扩大了享受捐赠免税资格的范围。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实施解决了社会各界一直提出的捐赠扣除比例过低、范围过窄等问题,很大程度推进了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在关于捐赠扣除税收政策作出了较大调整之后,我国的所得税税收政策以及税制安排仍有哪些完善调整的空间,如何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效应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本文是出于以上的背景,以慈善捐赠作为切入点研究税收问题,通过分析税收政策对慈善捐赠的激励作用,梳理和评析我国慈善捐赠税收政策的演变,评析欧美发达国家慈善捐赠的税收政策,通过对比,找出我国慈善捐赠税收政策的不足之处,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征管水平的实际提出完善建议。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评述
上世纪 60 年代就有学者开始研究税收政策对捐赠的效应问题。在运用理论模型研究方面,Schwartz(1968)运用需求函数研究了税收政策对公司捐赠的效应。通过采用 1936 至 1961 年 C 股份公司加总时间序列数据,以税后收入、平均税率、税收价格作为自变量,以平均捐赠额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得出捐赠的收入弹性在 0.53 到 1.34 之间,价格弹性在-1.06 到-2.0 之间,证实了税前扣除政策对捐赠的影响较大。Clotfelter则从持久效应和短期效应方面分析了税收政策对公司捐赠的效应,他通过效用最大化模型、利润最大化模型分析得出:当公司决策者有捐赠偏好、效用最大化的时侯,公司的捐赠额会随着所得税税率的上升而增加,此时税收政策对公司捐赠具有持久效应,会影响公司的长期捐赠。当捐赠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是跨时期的,利润能否达到最大化,关键在于不同时期边际税率的大小,此时税收政策对公司捐赠只具有短期效应。他还采用 1936 至 1980 年的加总时间序列数据得出:收入弹性为 0.59 到 1.14 之间,价格弹性为-0.2 到-1.81 之间,他更倾向于-0.4 的价格弹性。
2 税收与慈善捐赠相关性的经济学分析
2.1 捐赠的动机与影响因素
通过对捐赠行为的分析,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人们捐赠行为的动机,了解现实中影响捐赠行为的各种因素,尤其是分析税制安排、税收政策对捐赠行为的影响,从而更好的结合我国实际,指出现有税制安排、税收政策的不足,提出促进我国慈善捐赠发展的有效措施。
2.1.1 收益与捐赠动机
我们假设捐赠的动机有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捐赠者有利己主义者和利他主义者。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人们是否购买某种商品主要取决于商品带给他的效用,个人的捐赠也是如此。在分析消费者问题时,一般将消费者视为利己主义者,因此商品的收益与消费者获得的效用可直接联系起来,只要商品给消费者带来了收益,消费者就可以获得效用。而对捐赠者则存在多种行为假设,对于不同类型的捐赠者,即使同一种收益也不一定都能带来效用。因此我们首先分析捐赠本身的收益,再分析在不同行为假设下,收益带来的效用。我们将捐赠者分为利己主义者和纯利他主义者:利己主义者只关心自身的效用,这种效用可能是物质利益,也可能是内心的满足;纯利他主义者在捐赠时完全不考虑自身的利益,只考虑他人的利益。“纯粹利他主义所主张的原则是:行为只有当其动机完全是为了他人时,才具有道德价值。”我们将捐赠带给个人的收益分为公共收益和私人收益,再分析这两种收益带给不同类型捐赠者的效用。
3 我国慈善捐赠税收政策的梳理和评析..........................................................17
3.1 我国慈善捐赠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7
3.1.1 我国慈善捐赠的发展现状.........................................................17
3.1.2 我国慈善捐赠存在的问题.........................................................19
3.2 公益性捐赠支出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梳理及评析................................23
3.3 公益性捐赠支出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梳理及评析...............................27
3.3.1 捐赠支出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梳理.............................................27
3.3.2 捐赠支出的个人所得税政策评析............................................28
3.4 捐赠支出的其他税种政策的梳理及评析...........................................29
3.5 公益性社会团体的税收政策及评析...................................................32
3.6 我国慈善捐赠税收政策的不足............................................................37
4 慈善捐赠税收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40
4.1 美国的税收激励政策概况及评析........................................................40
4.2 英国的税收激励政策概况及评析........................................................42
4.3 加拿大的税收激励政策概况及评析....................................................45
4.4 日本的社会捐赠税收激励政策概况及评析........................................47
4.5 国际经验对我国借鉴的启示................................................................48
5 完善鼓励慈善捐赠的税收政策......................................................................50
5.1 完善对公益性社会团体的管理...........................................................50
5.2 完善捐赠支出的所得税激励政策.......................................................51
结论
本文通过经济学理论分析得出税收优惠政策对捐赠的激励效果明显,基于此理论,展开对我国慈善捐赠税收政策的梳理和评析,指出政策的缺陷和不足,再通过发达国家慈善捐赠税收政策的借鉴和启示,提出完善我国慈善捐赠税收政策的建议。从而论证了通过完善慈善捐赠的税收政策,包括税制安排和征管措施,可以有效激励捐赠者捐赠行为,提高捐赠者的参与度,推动慈善捐赠的发展的这一结论。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认真细致地梳理了捐赠行为涉及的各税种的税收政策规定并按税种进行分析评述。将税收政策存在的政策空白、漏洞和实际征管难点、手段相结合,有针对性提出建议,所以建议具有实际操作性。始终立足政府要鼓励捐赠行为的角度,围绕如何让企业和个人的捐赠获得最大程度的税收优惠展开分析提出对策。数据引用方面,大量运用了广东省地方税务局 2011 年对全省地税系统管户捐赠情况的内部调研数据,使分析更微观更有实际意义,所提建议也更有针对性。
本文在写作之中,仍感到有不足之处,主要在经济理论分析部分和国外经验的借鉴部分。由于国外资料收集较为困难以及经济理论水平有限,对于税收政策对捐赠的激励作用,无法全面的有深度的通过模型进行论证,只是简单的分析了收益对捐赠者动机的影响,成本收益对捐赠行为选择的影响,进而得出税收对捐赠有激励作用的结论。对于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无法像国内税收政策能清楚掌握政策的演变过程、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因为缺少第一手外文资料,仅通过国内相关文献关于国外税收政策的介绍来了解,在选择能为我国所用的政策上有一定难度,同样在评析时无法做到全面准确。
参考文献
[1]Robert Schwartz.Corporate Philanthropic Contributions.Journal of Finance,1968,23:2-3
[2]C.T.Clotfelter.Federal Tax Policy and Charitable Giving.Chicago: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1985:135-137
[3]M.K.Taussig.Economic Aspects of the Personal Income Taxhttp://sblunwen.com/sszclw/ Treatment of CharitableContributions.National Tax Journal,1967(20):13-16
[4]M.Feldstein,C.T.Clotfelter.Tax Incentives and Charitable Contributions in the UnitedStates:A Microeconometric Analysi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76(5):24-28
[5]C.William Randolph.Dynamic Income,Progressive Taxes and the Timing ofCharitable Contribution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103):4-5
[6]L.Ralph Nelson.Economic Factors in the Growth of Corporation Giving.New York: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Occasional,1970(111):45-49
[7]Boatsman R.James,Sanjay Gupta.Taxes and Corporate Charity:Empirical Evidencefrom Micro-level Panel Data.National Tax Journal,1996(49):2-3
[8]黄石亮.慈善捐赠支出的税收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9
[9]Robert Murray Haig.“The Concept of Income-Economic and Legal Aspects”inRobert Murray Haig.The Federal Income Tax.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21:159-160
[10]Henry Simons.Personal Income taxation:The Definition of Income as a Problem ofFiscal Polic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8:59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