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市场化进程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05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导论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致力于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因此中国的改革历程也被称之为“市场化进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在过去的30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就:高速的经济增长,持续上升的国际地位以及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也遇到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其中包括对外资的政策。是
否应该继续保持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外资是否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安全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都会直接影响我国今后的外资政策和市场化进程。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简称FDI)一直被认为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外资企业
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促进了技术进步等等。无可否认,FDI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垄断了部分行业的市场、排挤国内企业等。然而任
何事物都是“双刃剑”,有利必有弊。因此,对FDI的总体影响有一个评价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我们对外资经济在中国的作用有一个综合的认识。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就FDI对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便我们对外资政策有一个更为可靠的依据。FDI被认为是推动了中国市场化进程
的重要动力,然而在事实上,FDI是否真的推动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FDI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市场化进程,能否定量的分析
一下呢?FDI是否是推动市场化进程的最大因素呢?它对市场化进程影响的真的有如我们感觉的那么大吗?进一步的,FDI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推动市场化进
程的呢?对于这些的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FDI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调整外资政策。因此,关于FDI对中国市场化进程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理论领域,会发现这一论题同样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内容。FDI的理论起源于Hymer (1976)的研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
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外关于FDI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FDI区位势的选择、FDI与贸易之间的关系、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等
方面的影响。而关于FDI对转型国家市场化进程的研究却非常少。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FDI发生在发达经济体之间,发生在转型经济国家
的FD工比较少,因此也很难吸引研究者的目光。另一方面是转型国家数量比较少,也很少有学者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论题没有意义。相反,
与在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将而言,FDI在转型经济国家有了一层更为特殊的影响,那就是FDI对转型国家市场化进程的影响。也就是说,FDI对东道国的影响不
仅仅是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这一层面上的,还从根本上对一国的体制变革产生了影响。FDI在转型经济体中扮演的角色比在市场经济国家更为突出。因此,
FD工对转型国家市场化进程的影响的研究本身成为了FDI理论的新内容,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Hymer,S.H.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 Firms: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76.
[2〕陈宗胜等.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美)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1981.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4](美)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1968.见:陈听主编.财产权利和
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5](美)戴维斯,诺斯.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和原因.见:陈听主编.财产权利和制
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6](德)马克思.资本论.1867.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7](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8](美)诺斯,托马斯.制度变迁理论纲要.1978.见:陈听主编.经济学与中国经济
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9](美)拉坦.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1978.见:陈听主编.财产权利和制度变迁.上
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10](奥)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11](美)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2〕林毅夫.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见:陈听主编.财产权利和制度变迁.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13](美)戴维斯,诺斯.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见:陈听主编.财产
权利和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141(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仁15」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经
济研究,1998 (1): 3一10.
[16]黄少安.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假说及其对中国制度变革的解释—兼评杨瑞龙的
“中间扩散型假说”和“三阶段论”.经济研究,1999 (1 ): 6672.
[17〕金祥荣.多种制度变迁方式并存和渐进转换的改革道路—“温州模式”及浙江改
革经验.浙江大学学报,2000 (4 ): 138一145.
[18] Louise Grogan, Luc Moers. Growth Empirics with Institutional Measures for
Transition Countries. Economic Systems,25(4),2001:323一344.
[19] Classens, S D Klingebiel, and S Schmukler. FDI and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Complements or Substitutes. Memo, Word Bank, 2001.
[20] Keren M, G Ofer. Globalization and Role of Foreign Banks in Economics in
Transitions. In:Griegorz W, Kolodko ed.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Glob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2003.
摘要 3-4
Abstract 4-5
目录 6-9
第一章 导论 9-11
第二章 研究综述 11-19
第一节 市场化进程——制度变迁理论 11-16
2.1.1 制度变迁的原因 11-12
2.1.2 制度变迁的主体 12-13
2.1.3 制度变迁的方式 13
2.1.4 制度变迁的过程 13-14
2.1.5 国内关于中国制度变迁的研究 14-16
第二节 FDI对中国市场化进程影响的研究 16-19
第三章 FDI影响市场化进程的理论探讨 19-32
第一节 本文理论分析的基本框架 19-21
第二节 FDI影响市场化进程的机制 21-25
3.2.1 促进经济增长,为制度变迁提供动力 21
3.2.2 改变政府偏好,诱使制度变迁主体进行改革 21
3.2.3 促成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 21-22
3.2.4 扩大制度可选择集合,弥补制度缺陷 22
3.2.5 改变制度环境和“成本—收益”格局 22-25
第三节 FDI影响市场化进程的具体途径 25-32
3.3.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6-27
3.3.2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27-30
3.3.3 产品市场的发育 30
3.3.4 要素市场的发育 30-31
3.3.5 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 31-32
第四章 FDI与中国市场化进程——实证检验 32-45
第一节 FDI与中国市场化进程的现状 32-35
4.1.1 中国的市场化进程 32-33
4.1.2 FDI发展情况 33-35
第二节 模型与变量定义 35-39
4.2.1 模型 35-38
4.2.2 变量的选取与定义 38-39
4.2.3 样本数据和指标选择 39
第三节 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39-42
第四节 基本结论 42-45
第五章 FDI促进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方式与途径——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45-63
第一节 市场化进程的细分 45-46
第二节 FDI影响市场化进程途径的进一步检验 46-55
5.2.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7-49
5.2.2 产品市场的发育 49-51
5.2.3 要素市场的发育 51-53
5.2.4 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 53-55
第三节 FDI对民营经济的影响 55-58
第四节 基本结论 58-63
5.4.1 FDI对市场化进程各个方面的影响总结 58-60
5.4.2 市场化进程及各个方面对FDI的影响 60-61
5.4.3 FDI和民营经济在市场化进程中的角色对比 61-63
第六章 政策建议 63-67
第一节 调整与FDI相关的政策 63-64
6.1.1 继续坚持改革开放,鼓励外商投资 63
6.1.2 改革相关制度,提升FDI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63-64
6.1.3 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 64
6.1.4 规范地方政府吸引FDI竞争的制度 64
第二节 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64-67
6.2.1 改善法律制度环境 65
6.2.2 促进要素市场发育,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65-66
6.2.3 鼓励发展与民营经济相适应市场中介组织 66-67
第七章 结束语 67-70
第一节 本文核心结论 67
第二节 创新与不足 67-69
第三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9-70
参考文献 70-74
致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