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本文通过理论研究认为中国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实地调研行为及其特殊存在的强制披露机制,将通过不同的理论机制影响上市公司资本成本,并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将作为调节变量,在机构调研对资本成本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证券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能为企业提供重要筹资渠道,另一方面也为投资者提供重要投资项目,更能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具有资本定价、分散风险、完善公司治理等重要作用。伴随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成长,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主体也逐渐由个人向机构投资者过渡,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关键性也逐渐突出。机构投资者不同于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其拥有更强的专业实力、更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更广阔的信息渠道,能够更有效影响上市公司行为和整个市场对资产价值的判断。有能力规避中小投资者,短视、资金短缺、专业知识匮乏等问题,从而实现与控股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对等博弈,避免自身利益被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管理层轻易侵害。机构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其能够通过直接对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获取非财务增量信息,并且其调研行为也会通过不同渠道影响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广泛存在的机构投资者调研行为也受到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关注。
自2012年开始,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在深交所上市的企业,公开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相关信息,其中就包括投资者调研活动的相关信息。正是由于国内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独特的监管要求,使得针对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研究具备可行性。不同于传统的信息披露渠道,对参与实地调研的金融机构而言,对上市公司进行实地拜访,能够直接与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从而在调研过程中获取未向市场披露或难以向市场披露的增量信息。同时,在调研过程中,机构投资者也能够通过直接观察,判断公司日常经营业绩、项目投资进程的真实性、可靠性。最后,机构投资者在调研结束后也会通过发布研究报告等方式,向市场披露经其理解、总结的上市公司信息。使其在调研过程中获得的非财务信息与上市公司已经披露的报告信息相互补充,改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已有研究证明机构投资者能够在调研过程中得到更多私有信息(Cheng,Du和Wang,2016;肖斌卿,彭毅,方立兵和胡辰,2017)。另外,机构调研也能够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管理层形成监督,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王珊,2017)。综上,机构投资者调研行为的经济后果,既能通过影响公司治理体现,也能通过向信息传递效应体现。
............................
1.2研究意义
从理论角度,在针对机构投资者的研究中,大多以机构投资者投资或其异质性作为研究基础,以规避机构投资者相关研究中数据不易获得的现状。现有文献已经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及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产生影响。本文所研究的机构投资者的调研行为对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影响,能够丰富公司金融领域对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影响的研究。也能够进一步厘清机构调研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途径,同时也能够验证机构调研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金融论文怎么写
从现实角度,对于大量中小投资者而言,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调研活动,能够促进企业信息的合理、高效披露,投资者能够从另一个渠道获取公司信息,优化自身资产配置,提升投资收益。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可以通过机构投资者调研有效降低资本成本,较低的资本成本,也能够为企业的创新、投资获取更大的运作空间。对于监管机构而言,能够验证该披露机制是否提升了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率,使资本配置更加有效。
.......................
2.文献综述与机理分析
2.1文献综述
本节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讨论投资者关系活动与机构投资者调研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二部分讨论关于资本成本的定义、度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第三部分,结合前两个部分,对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公司资本成本的影响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最后,讨论最新研究趋势,提出本文创新点。
2.1.1投资者关系活动与机构投资者调研
(1)投资者关系活动
现代的管理学认为,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企业针对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管理行为。投资者关系活动的目标包括确保公司,财务参与者和信息中介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并促进股票的公平估值。投资者关系活动的出现也使企业能够管理企业与资本市场关系(Hoffmann,Tietz和Hammann,2018)。投资者关系活动的核心在于实现公司管理层与公司股东之间的交流,并以此改善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改善两者的委托代理问题。
然而在相关学术研究中,研究者们对投资者关系管理在市场中发挥的作用持不同意见。一方面,传统的金融理论并不承认投资者关系效应,在传统金融理论体系下,对市场上现有信息进行整合和交流,并不会产生超额收益(Agarwal,Taffler和Bellotti,2016)。即在市场有效的假设下,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在市场价格中,投资者关系管理不会对价格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大量实证研究证明,资本市场中确实存在投资者关系效应。部分研究证明,投资者关系管理与资本市场的透明度、股票流动性和股票市场回报存在相关性。Hoffmann等(2018)认为投资者关系管理减弱了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提升了投资者与信息中介的信任程度,以解释投资者关系管理在市场中的作用。
.......................
2.2理论分析
2.2.1委托代理理论
现代企业制度的快速发展与创新过冲程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一个里程碑。通过委托的方式股东将经营权交给管理层,以便于将股东从繁琐的公司日常经营事务中脱身,获得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同时职业经理人从受托的管理工作中获得报酬。在上述情形下,一方面由于所有者不能够完全了解企业的全部真实情况与职业经理人的所有管理行为,委托方和代理人之间产生了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人有能力做出侵害所有者利益的决策。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和所有者的企业经营目标并不一致,双方存在利益冲突,使得代理人有做出不利于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决策的动机。代理人可能为获得个人自身的利益,而牺牲所有者的利益,进而产生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上述内容仅是现代企业中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另外还存在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类似问题。
在股东与债权人之间,股东相对于公司债权人有更加完备的关于公司经营决策信息,而且股东可以通过改变已获得贷款的用途,将资金投资与风险更高的项目中,或是在债权人不知情的条件下,向其他债权人举债,扩大公司的财务风险,以牺牲债权人的利益使自己的收益扩大,使得债权人风险收益评估失效,风险显著大于收益,最终侵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不同于发达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上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矛盾更为突出,即中国的委托代理问题更集中于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剥削。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更高,对公司董事会决策、日常事务管理等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中国主导公司日常运营管理的并不是职业经理人,而是控股股东。而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事会、独立董事制度主要针对的是管理层与股东间的问题,难以应对中国控股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蚀。在控股股东对企业所有经营行为都具备决策权力时,由公司聘任的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就形同虚设,难以发挥监督之作用。
............................
3.实证研究设计...................................26
3.1实证研究目标与思路..............................26
3.2数据选取以及预处理................................27
4.实证研究分析...............................................35
4.1数据筛选与描述性统计......................................35
4.1.1实证模型构建数据筛选....................................35
4.1.2权益资本成本模型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35
5.研究结论和展望..........................................55
5.1研究结论........................................55
5.2对策建议......................................56
4.实证研究分析
4.1数据筛选与描述性统计
4.1.1实证模型构建数据筛选
首先对本文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权益资本成本计算基础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控制变量数据来源为Wind数据库,机构调研数据来自于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以及Wind数据库等多个来源。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进行度量的数据来自于博迪数据库。
金融论文参考
对上述所有数据进行收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清洗。首先,由于本文在对权益股权资本成本的度量中运用的基础数据是各类金融机构包括券商、基金、评级机构等分析师出具的预测数据,故而对于没有预测数据的上市公司就被认定为缺失数据,需要进行剔除。其次,金融类企业在日常经营、财务数据、盈利模式等等方面都与其他行业存在较大差距,参考过去研究的基本原则,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剔除标准依据为证监会2012年行业分类标准。再次,由于各种原因被交易所标记为ST、*ST公司,可能由于各类原因在财务数据、市场交易数据等指标上存在特殊情形影响整个回归模型,故而对此类被标记的股票同样进行剔除,以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最后,依照经济学学术研究中的一般规则,对部分变量进行了1%的缩尾处理,以排除极值的干扰。
......................
5.研究结论和展望
5.1研究结论
证券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能为企业提供重要筹资渠道,另一方面也为投资者提供重要投资项目,更能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具有资本定价、分散风险、完善公司治理等重要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改善投资者关系,降低市场摩擦和公司资本成本,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市场效率,促进上市公司良性发展一直是研究者、监管部门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上市公司实地调研中,同时这些调研行为也受到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
机构投资者不同于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其拥有更强的专业实力、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更广阔的信息渠道,能够更有效影响上市公司行为和整个市场对资产价值的判断。有能力规避中小投资者,短视、资金短缺、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从而实现与控股股东或管理层之间的对等博弈,避免自身利益被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管理层轻易侵害。
构投资者通过机构调研行为,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监督控股股东与管理层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能够作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补充,对控股股东及管理层进行有效约束,缓解投资者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另外,机构投资者正式对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其调研事项本身就能够帮助参与调研的机构投资者获得第一手的上市公司信息,是机构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地的考察也能够进一步确认企业经营投资的真实去向与进度,同时更加切实的了解上市公司的企业经营文化、工作氛围、实际管理人的性格特点、决策行为及整个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等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