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银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货币调配媒介和货币政策实施者的身份,也极大地提升了国民生活质量,大力推动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市场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而外资银行也逐渐进入了这一市场,并且其占据的市场地位也在日渐提高。因此,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本土银行业的影响得到了业内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会着重研究外资银行的进入在何程度上会加剧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并改变中国银行业垄断的现状。这一改变从 2001 年开始,该年中国加入了 WTO,并从此开始逐渐将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对外开放。2006 年 11 月,为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和完善对外资银行的监督管理,促进银行业的稳健运行,国务院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也预示着外资银行入华的管制进一步放开。自2006 年起,外资银行在中国迅速发展。
1.1.2 研究意义
这一议题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外资银行的迅猛发展正在挤压国内银行的生存空间,改变着本土银行的竞争水平,同时另一方面也在倒逼国内银行进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和升级。外资银行的政策性准入促使着国内银行环境的激烈竞争,因而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完善和发展。
目前,外资银行已成为中国银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本土的竞争者来说,它的进入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外资银行拥有着更有创造力的理念,更先进的金融科技,更充裕的资金和更成熟的管理经验,这无疑值得国内银行学习和借鉴。而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带来的挑战也不可忽视。这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客户资源、产品服务和科技创新上。因此,在不断开放银行市场的进程中,探究外资银行如何影响中国银行竞争并讨论对策有着充分的必要性。
如果本文提出的论点可以被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那本研究或许可以补充“外资银行如何加剧中国银行业竞争”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并提供了较为可行并具启示意义的政策建议。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对于外资银行的进入如何影响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这一议题,目前国内的文献集中在两者关系的定性研究上,即中外银行在国内的具体的某项业务存在的竞争进行分析,或是研究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竞争程度的影响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并提供政策建议.本文将在梳理外资银行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后,比较中外银行各方面的竞争力,之后借鉴国际上常用的测量银行竞争程度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并对本文的特色与不足之处进行了简单阐述。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该章先从结构化方法和非结构化方法两方面梳理了前人文献对于银行竞争程度的测度方法,之后总结了前人文献中 Panzer-Rosse 模型在研究该问题上的应用,再者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多重因素对于东道国银行业竞争程度的影响,最后再针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东道国银行业竞争度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问题,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第三部分,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先对外资银行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再对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对于在华外资银行目前的经营现状做简单总结。接着,分析外资银行入华这一时间对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与冲击。同时,对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进行比较,为下文提出政策建议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研究假设、模型构建和样本选取。运用 Panzer-Rosse 模型对 1998 年至 2015 年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进行测算,再将样本分为 1998-2006 年和 2007-2015年两个子区间,对比 2006 年前后市场竞争程度呈现的变化趋势。
第五部分,实证结果分析。首先通过实证结果表明三个时间段的样本数据均通过了均衡测试,符合了 Panzer-Rosse 模型的前提假设。之后测算并比较三个时间段的H-统计量,得出实证研究的结论:中国的银行业长期处于垄断竞争状态;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在 2006 年后呈现上升趋势。
第六部分,结论与建议。对以上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且基于上述分析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程度这一问题,从政府、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三个角度提出了建议。
...................................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银行竞争衡量的结构化方法
在结构化方法中,以中心位置作为集中度比率来描述市场结构。结构方法主要分为结构-行为-绩效范式(S-C-P)和效率假设两种。
2.1.1 结构-行为-绩效范式(S-C-P)
S-C-P 方法是由哈佛大学经济学家 Edward Mason 于上世纪 30 年代建立的。当市场高度集中时可能会导致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银行之间产生串谋行为,S-C-P 范式主要考察可能导致压倒性市场表现的串谋现象。在 S-C-P 范式中,它规定了市场结构与竞争之间的线性关系,但这种关系过于有限。大量的研究曾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试图出影响银行绩效的因素。所采用的回归模型为 :
其中 P 为银行绩效,CR 为市场结构的集中度比率,如 HHI 指数。运行该回归模型,结果 1a为正,具有统计学意义,可得出银行绩效与集中度呈正相关的结论。这可以解释为,银行可以在一个更集中的市场中获得更多利润,这将激励银行进行串谋。Short(1979)选取了加拿大、日本等国 60 多家银行的数据,运用 S-C-P 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银行的盈利能力与产业集中度呈正相关,从而证明了市场力假说。Evanoff 和 Fortier(1988)分析 1984 年美国银行业的数据发现,市场份额与银行盈利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当进入壁垒相对较高时,这一发现更有力地支持了市场力的假说。Mullineaux 和 Thornton(1992)利用 18 家欧洲国家银行 1986 年至 1989 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样也发现银行盈利能力与集中度呈正相关。
.............................
2.2 银行业竞争衡量的非结构性方法
但是结构方法太过依赖市场结构的明确信息,因此之后又发展了非结构行方法。非结构性方法理念的发展基础是:除了市场集中度和银行效率之外,进入和退出壁垒或竞争稳定性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银行业的竞争。由于在非结构性方法中,竞争水平可能不依赖于市场结构,因此不存在集中市场更具竞争性的假设。结构性方法存在的诸多局限性催生了非结构性的新实证产业组织方法,其中包括 Lerner 指数、Boone 指标,以及 Panzer-Rosse 模型。
2.2.1 Lerner 指数
Lerner 指数由 Abba Lerner 于 1934 年在《经济研究评论》中提出,目前已广泛用于对垄断势力的检验中。Lerner 指数表示一段时间内竞争表型的趋势,其公式如下:
其中 P 代表价格,MC 代表边际成本。
Lerner 指数结果的范围为 0-1。数字越大,市场力就越大。Lerner 指数等于 0 表示一个完全具有竞争力的公司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p=MC),没有市场力的存在。Maudos 和 Guevara(2004)一项基于 Lerner 指数对欧洲银行业开展的研究表明,从一个相对较高的 Lerner 指数可以推断出,竞争状况正在不断恶化。这一结果有悖于公众认为欧洲银行业市场竞争正变得更加激烈的看法。Ariss(2010)利用 Lerner 指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力对银行效率和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的成本效率与市场力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利润效率与稳定性呈显著的正相关。但是,Lerner 指数模型仍然有其局限性,该模型中难以收集有关价格的必要信息和相关的边际成本。
..............................
第 3 章 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11
3.1 外资银行的概念界定 ................................ 11
3.1.1 外资银行的定义 ...................................... 11
3.1.2 外资银行进入的基本形式 ......................................... 11
第 4 章 研究假设、模型构建和样本选取 ........................................ 25
4.1 研究假设 ............................. 25
4.2 模型构建 ................................ 26
4.3 样本选取 ............................... 27
第 5 章 实证分析结果 ............................ 29
5.1 均衡测试 .................................... 29
5.1.1 全样本区间:1998-2015 ............................... 29
5.1.2 子样本区间:1998-2006 ................................ 30
第5章 实证分析结果
5.1 均衡测试
为了更好地实施 Panzer-Rosse 模型,笔者认为测试市场长期均衡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整个样本数据取自 1998 年至 2015 年,而本文又以 2006 年为分界点将数据分为两部分,即 1998-2006 年和 2007-2015 年。
5.1.1 全样本区间:1998-2015
在这个样本区间中,涵盖了 690 个观测值和 165 家商业银行。
根据下表数据可知,中国银行业市场在该时间段处于均衡状态。
这个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市场在 1998-2015 年内显著处于均衡状态。因此采用Panzer-Rosse 模型来测试竞争程度是科学且合理的。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采用 Panzer-Rosse 模型对 1998-2015 年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进行研究,并以 2006 年为转折点,将样本数据分为两个子样本,从而进一步探讨外资银行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中国银行业市场仍处于垄断性竞争阶段。
其次,通过对按 2006 年划分的两个子样本的分析,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和外资银行快速发展之后,中国银行业的 H 统计量显著增加,表明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本土银行业的竞争程度有所增加。
然而,由于第一个子样本的容量太小,数据不足,因此从第一个子样本得出的结论不是很可靠。另外,由于第二个子样本得到的 H 统计量与总体样本的 H 统计量相似,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国内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