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日益增长,农村经济已经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农户金融资产也在国家经济的运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农户家庭收入和财富不断增长,农户家庭对于其资产的选择正逐渐趋于多元化,研究农户家庭资产选择的现状,并帮助农户更轻松便捷的投资金融资产,从而提高农村金融占比,提升农村经济水平,这是具有重大研究意义的。但是我国较贫困地区的农户的家庭资产选择却鲜有人研究。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变,少数民族种类繁多。甘肃省生产总值常年位于全国中下水平,是典型的贫困地区。甘肃省大部分贫困地区的农户收入水平较低,金融资产较少,对于整个省经济的发展产生着较大的阻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地改革发展,金融产品不断地丰富创新,家庭居民可以尝试各种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从而规划家庭的资产配置。家庭需要通过理性分析从而进行投资决策,自己负责其决策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家庭的投资决策决定其家庭的资产选择,那又是什么因素对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决策以及其资产选择产生影响呢?
根据以往的文献,国内外学者将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决策研究主要关注在家庭参与股市决策的影响因素上。这些因素包含有: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财富规模、住房投资、风险偏好、交易成本、社会互动等。然而,近几年有学者提出应在模型中加入以往研究经常被忽略掉的变量——金融认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金融认知是投资者金融意识、知识、能力、态度和行为的组合,这些意识、知识、能力、态度和行为是做出坚实的财务决策所必需的,最后,达到财务幸福(Atkinson and Messy,
2012)[1]。
.............................
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1)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居民经济社会活动的多元化,家庭资产规模逐步扩大,需求呈多样化增长,影响家庭资产配置的因素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这就需要我们观察家庭居民经济活动的新趋势,发现新的变量特征,及时调整模型和数据。不仅要检验传统影响因素与家庭资产选择的关系,更要探究可能影响家庭资产选择的新变量,如金融认知对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从而对后续研究产生借鉴意义。
(2)研究农户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可以较为全面的分析影响农户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了解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进一步增加农户对金融资产的投资占比。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对家庭金融理论的充实、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全、农村经济的积极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
2、现实意义
(1)农村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贫困地区农村金融的研究不容忽视,所以研究贫困地区农户的家庭资产选择,对农户家庭财富的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整个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农户家庭资产选择和金融认知研究,能够充分了解当前农户的资产配置现状和金融认知现状,从而了解农户的投资需求,引导农户正确认识自身的家庭财务状况,理性地、有规划地、合理地分配家庭资产投资,从而提升家庭整体经济水平。
(2)通过调查研究甘肃省农户家庭资产选择的实际情况及其金融认知现状,可以了解该地区农户家庭的投资偏好、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其研究成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设计可以起到支持作用,从而制定出符合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农户家庭金融产品的投资比例。对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
2 文献综述
2.1 家庭资产选择研究
2.1.1 资产组合理论
资产组合选择的理论最早的解释来源于 Markowitz(1952)[2]所建立的均值-方差模型。Markowitz 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尝试不同资产的投资,并将自己的财富分散投资到不同的资产中去,从而在分散风险的同时确保自己的收益。
Tobin(1958)[3]在 Markowitz 的理论基础上加入了无风险资产,推导出了“两基金分离定理”。他指出,投资者应该依据自己的对风险的厌恶程度而将自身财富均衡配置在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之间。
Sharpe(1964)[4]根据其推导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指出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风险厌恶程度将自身资产均衡分配在市场组合和无风险资产之间,投资者的最优决策在证券市场线上,而投资者最终获得的收益则完全来自于他所承担的市场风险。
Merton(1969)[5]和 Samuelson(1969)[6]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投资期的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是固定的,因此家庭的投资组合选择与家庭投资者的年龄和财富规模无关。
Stephen Ross(1976)[7]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PT)。该理论指出投资者在不断地进行无风险套利的过程中,市场必定逐渐趋向均衡,而均衡价格与投资者风险偏好无关。
Dow and Werlang(1992)[8]提出,家庭投资者应从自身情况出发,确定资产成本的收益特征并明确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谨慎且合理地制定投资决策,而且不能一味地规避风险,要将适当的参与风险资产的投资。
Campbell(2006)[9]认为,对那些想要风险资产收益为正的家庭来说,他们都应持有一定比例的风险资产。
...............................
2.2 金融认知研究
2.2.1 金融认知的定义
金融认知(Financial Literacy)这个词经常被用作金融教育或金融知识的同义词,但实际上,这些概念是有区别的,使用它们作为同义词可能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
金融认知分析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理解这种结构、金融知识和金融教育之间的差异。从这个角度出发,Robb et al.(2012)[79]指出金融认知是经济个体获取金融信息,处理金融信息,运用金融信息并进行决策的能力,而金融教育是学习金融知识和记住事实和信息的能力。而 Xiao(2011)[80]观点相反,他指出金融认知只是衡量学生金融态度的指标,无法有效地进行资产选择配置。Huston(2010)[81]认为金融认知对金融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比基础金融教育的能力更高。另外,Mitchell and Lusardi(2011)[82]认为金融认知是经济个体在进行金融行为时必备的知识和技能。Lusardi et al.(2013)[83]指出金融认知具有显著的人力资本特征,金融认知与经济个体的受教育年限并不显著相关。Almenberg J.(2011)[84]在对家庭金融行为模型的构造中同时纳入金融教育和金融认知变量,研究发现金融认知比金融教育对家庭金融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
............................
3.1 数据来源................................19
3.1.1 调查地区................................19
3.1.2 抽样情况.............................19
4 甘肃省农户的金融认知和家庭资产选择现状.........................25
4.1 农户金融认知的现状..............................25
4.1.1 金融认知测量方法.................................25
4.1.2 金融认知统计分析................................26
5 基于金融认知的家庭资产选择的实证分析...............................39
5.1 金融认知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概率的影响..............................39
5.2 金融认知对家庭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的影响...........................42
5 基于金融认知的家庭资产选择的实证分析
5.1 金融认知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概率的影响
在这一部分,我们分析了家庭金融风险资产和正规金融风险资产的参与概率的影响因素。其中,模型 1、2、3、4 采用因子分析的金融认知指标,模型 5、6、7、8 采用的简单加总的金融认知衡量指标。另外,模型 1、3、5、7 作为对照组,研究了除金融认知因素以外的是否是民族聚居区、家庭距县城的距离、是否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户主性别、家庭成员的最高的受教育年限、家庭成员的最高的受教育程度、户主的受教育年限、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是否有受过财经类教育或训练的成员、家庭是否因病或年迈有失去劳动能力的成员、家庭的人口总数、家庭的子女数、家庭的子女正在接受教育的人数、家庭需赡养的老人数、户主年龄、家庭近 3 年的年平均收入、家庭净资产总额、家庭总资产、是否有投资性住房、是否有家庭成员具备驾驶缝纫烹饪木匠等技能、是否有家庭成员在政府部门、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任职和被访家庭是否受信贷约束。模型 2、4、6、8 进一步研究了家庭成员的金融认知。具体结果由表 5-1 所示。
..........................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阅读和总结,得出了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世界经合组织(OECD)对金融认知的定义和度量方法,根据甘肃省农户家庭的实际情况,基于我们在甘肃贫困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研究了金融认知与农户家庭资产选择之间的关系,利用 Probit 和 Tobit 模型,实证检验了关于受访农户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
(1)在人口统计特征因素中,农户家庭资产选择主要受到是否为民族聚居区、家庭距县城的距离、是否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是否有受过财经类教育或训练的家庭成员、家庭中正在接受教育的子女人数、户主年龄、家庭近 3 年的年平均收入、家庭总资产、是否有投资性住房、是否有家庭成员在事业单位或国企任职这几个因素的影响,而户主性别、家庭人口总数等因素对其影响不大。
(2)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甘肃省农户的金融认知水平差异较为显著,金融知识、金融态度和金融行为均值普遍偏低,大多数农户更偏爱储蓄,而对金融市场的参与和金融产品的投资普遍没有太高的积极性。
这主要是因为农户普遍年龄偏大,且接受的教育程度整体较低,对利率和风险等金融概念的认知程度较低。户主年收入普遍偏低,造成其普遍量入而出和喜好储蓄的行为习惯。大多数家庭对于金融获取的渠道并不便利,从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