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关系及特征
一、核心素养和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及关系解读
(一)核心素养
要解读这个词的内涵,我们可以逐字进行分析。首先解读“素养”一词,素养是一种后天养成的品质,每个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各自的素养,无论他受过多少程度的教育,处在什么样的环境。然后是“核心素养”这一词,更加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指的是时代进步所需基础且关键的品质。核心素养具有差别性,是因人而异的;后天性,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形成的;连续性,它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连续不断的过程。
我国面对时代进步所带来的人才规格转变的要求,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是我国区别于他国的重要标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关键因素,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科学精神”是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的世界观问题,要积极地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观点和看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观点对待问题;“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自觉懂法知法守法,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公共参与”是指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旨在培养当家作主责任意识。核心素养的四要素是紧密相关且有机统一的,政治认同是旗帜也是灵魂,科学精神是达成另外三个素养的必要条件,法治意识是达成另外三个素养的基本要求,公共参与则是外化的行为表现。简言之,目的就是要培养中国公民的信仰、责任、尊严以及担当。
.....................
二、核心素养视阈下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更加具有层次感和可行性
我国宏观的育人目标一直是明确的,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宏观的教育目标需要转化成具体的中观的课程目标和微观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得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让宏观、中观、微观的育人目标联系的更加紧密。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辩证且统一,着眼于社会发展和青少年成长需要。四个要素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在内容上互相交融,在逻辑上相辅相成,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使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能够将不同程度的核心素养表现纳入到参考的范围之内,目标更加具有层次感。
设计旨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时,需要参考核心素养的实现标准,剖析新课标中和四大要素的解读,以及课程目标中,具备四大品质的学生应做出的具体表现。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联系到教材的具体内容,比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以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为主要实现目标,在学习《政治生活》时,围绕着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制定目标等等,认真剖析每个维度的不同层次和实现方法,使教学目标更具有可行性。
高中政治课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大模块,是文科综合的其中一门课程,其不如地理课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比不上历史课的生动有趣,往往给学生“高深莫测”、“枯燥无味”的感觉。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则植根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每一个维度都是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社会上的人应该拥有的品质。在横向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方方面面,在纵向上贯穿人的一生,不仅包括在校园内求学的青年时光,更超越学校围墙之外,指向学生的终身发展。知识和素养是密不可分的:知识的积累形成了素养,素养的养成使知识的汲取更加主动且高效,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时,千万不能忽视知识的作用1。知识是养成智慧的基础,智慧是打通通往核心素养之路的关键。
.........................
第二章 核心素养视阈下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及意义
一、核心素养视阈下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
(一)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以核心素养的落实为目标 高中政治课的作用日益被大家重视,不仅教给了学生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方面的知识,在高考占有一席之地,更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重要课程。但其教学的现实情况和理想还存在差距:教师从我们熟知的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传授知识,忽视了其他目标,导致学生失去了全方位发展的机会;教师反复强调知识点,缺乏师生互动环节;仅仅通过纸笔测试来判断学生的优秀与否,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情况。因此,现实生活中,学生觉得这样的课堂无聊且枯燥,久而久之谈其色变。
传统的对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在实践意义上往往是扭转课堂低效和无效的现象,促成高效课堂的实现。但是,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是因为什么?高效课堂实现后又能改变什么?如果为了单纯的有效而追求提高,最后还是以学生消化知识快不快,考试成绩高不高或者学生是否又愉快的学习体验来衡量教学有效性,那研究者的努力几乎白费了一半。
我们要从更高的角度定义教学的目的,真正的目的应该和核心素养充分结合起来:培养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要树立求真务实思想;坚持科学地看待问题;遵纪守法,抵制不文明现象;养成社会责任感,拒绝做冷漠的旁观者……只有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才能获得最大的增益。
....................
二、核心素养视阈下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一)转变传统观念
传统教学有效性侧重点往往是经过教学,看到了学生有效的进步和教师有效的成长,二者都获得了美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但是,对于什么是有效的进步、有效的成长,美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具体的衡量指标又是什么,传统的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并未回答。核心素养提出后,使“有效”二字变得更加有据可依。以往我们常常从学生的成绩和名次评价学生,从教师所带班级的平均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师,但核心素养提出以后,我们的教学更加关注它的落实情况。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学生以往对高中政治课的刻板印象大部分都是“刻板生硬”“枯燥无味”“空话连篇”,认为只要在考试之前背背书就可以;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是学校的政治课,很少一部分学生会主动去看新闻节目和杂志,或者买与政治相关的书籍;有些政治老师也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政治课,上课只在念书本,与学生缺乏互动,课堂成了一个人的独角戏,使得原本有些枯燥乏味的政治课更加死气沉沉。但从国家层面而言,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要性日益被重视起来,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把这种重视从宏观层面落实到微观层面,呼吁广大师生更加关注高中政治课,能够在其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具有不同于同学段其他学科的核心价值、不同于一般德育方式的特点以及不同于一般学科教育的德育功能。因此,为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以及思想政治课在青少年的拔节孕穗期的无法替代,我们要研究属于其自身的教学有效性。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是为了指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上关注现实世界,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完整人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更明确的落脚点,更清晰的着力点和更瞩目的聚焦点。
.........................
一、发掘与核心素养息息相关的教学资源 ............................................ 16
二、将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细化的教学目标 ................................ 17
三、依据核心素养编排课堂教学内容 ..................................... 18
四.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形式 .......................... 26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 ....................... 29
一、评价维度的内涵分析 .................. 29
二、评价维度的运用策略 ................................. 30
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维度的实践反思 .................................. 32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
一、评价维度的内涵分析
我们在运用这四个维度进行测评之前,要先进行内涵上的解读。 首先解读学科知识的结构化程度。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有自身完整的知识系统,学生首先要形成这个知识体系内的最基本的框架。大部分情况下,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低的学生只有一堆相对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知识点;而学科素养高的学生则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知识框架和能灵活运用的“可迁移知识”。在以核心素养为主导对知识结构化程度的测评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知识导向的测评:首先,它更加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强调知识面而不是单个的知识点,将更强调知识广度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其次,它更强调学科内的知识整合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而不是聚焦在单个的知识或者单一的学科自身。
其次,第二个维度是学科思维运用程度。教师希望学生能够把课堂所学迁移到生活中,形成科学高效的思维方式。大部分情况下,学科素养低的学生只记得一些具体性、细节性的马克思主义概念、原理和方法,内心并未产生认同,仍然坚持自己原本的原则和看法;但高素养的学生,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忘了细节性的知识,依然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待事物。
再次,第三个维度是学科表达专业化程度。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有属于自身的语言系统。大部分情况下,学科素养低的学生容易用错学科术语或者表达不清晰;高学科素养的学生都能够将非专业语言转为专业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测评时主要关注学生学科专业语言运用频率和准确程度。
第四个维度是应对情境复杂程度。学科素养低的学生只能处理日常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无法适应更多因素的情境,学科素养高的学生则能应对自如。在测评时,要构建真实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敢于表达。
......................
结语
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响应了世界人才观的变化与调整,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问题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社会和国家所期望的能力和素养。而教学有效性作为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指标,二者的结合必然会有利于实现核心素养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的各环节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将二者进行结合研究,既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表现,也是现存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本文出于以上写作目的,探讨了核心素养视阈下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各个方面,并得出以下结论与思索。
首先,在核心素养大视角下,探索教学有效性具有了什么新的内涵和特征;核心素养又对其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二者结合的意义又何在。这两章的内容旨在目探寻代入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或者说将二者进行结合研究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教材的发掘,结合以往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形成具体的提高思路,从而使教学有效性与核心素养之间的融合成为可能;如果没有评价标准,那么提高策略的提出也就是无的放矢,无法衡量它是否科学有效。于是最后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为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这个评价体系中的四个维度分别为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学科表达和情境复杂度,对这四个维度进行了一一解读,并且以一道近年来的高考题为例,说明具体的评价方法。
通过上面的讨论和思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核心素养视阈下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的,在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强调知识作用,选拔制度的严苛的同时,分数意识开始淡化,更加重视学生全身心的全面发展。无疑,这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动,也积极响应了我国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号召。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