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问题链设计与实践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00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有研究表明,老师在课堂上问的很多问题,都是管理层面的。大多数主流学校仍然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更有可能采用没有关联性的低阶问题。鉴于21世纪的技术和社会文化环境,教师需要善于安排提出的问题,而不是规定学生应该学什么。为了促进学生的探究,需要提出适当的、有梯度的问题组合。本研究探索了问题链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从整个研究过程来看,问题链教学不同于一般化的教学设计,它有着独特的意义。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在实际的小学教学中,问题导向的教学已经成为主流①。但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模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②,比如,教师为了提出问题,忽略了提出问题的质量;缺乏对学生思维实质性地激发,单纯为了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大量的无效提问充斥着我们的课堂。
有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平均每节课所提问题大约为50个,这些作用不同的问题的分布以及问题提出后的实际效果, 似乎可以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对于课堂提问这一技术的应用也有流于形式之嫌③。因而导致提问行为总是不尽如人意,没达到自己先前想要达到的结果④。
在研读了一些文献以后,归纳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提问的内容不明确
其一,内容没有意义性:没有吃透教材,将知识点分解,提出的问题过于空泛⑤;其二,内容关联性不强:提出的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逻辑性⑥,不能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其三,内容层次性不够⑦:提出的问题太过零散,虽有关联,但没有结构,学生只能培养知识与技能,限制了他思维的发展⑧。
(二)提问的方式不科学
其实不难发现,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便与被要求回答的学生之间开始对话,直到问题解决”,而“学生认为只有被点名才应该回答,不再主动思考。”过多或只用单一的提问方式,是不可取的,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阻碍①。
教师没有清晰的提问的脉络,往往是想到就提,随意性极大②。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导向性,需要学生循着线索去解决问题,除去教师的特殊设计外,要跟着学生的思路去“生成”问题,才能找到知识的增长点,去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只有提问的方向合理了,才会给予学生明确的思考方向③。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小学数学问题链设计与实践研究有以下三个主要目的:
1.丰富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链的概念内涵
其一,整理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总结述评,初步感知并理解问题链的概念;其二,通过观察一些典型教学视频,了解目前小学数学教师提问的现状,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链进行概念界定,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问题链”的意义。
2.完善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链的设计原则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链的设计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选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1-2节典型课例,从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认知心理学和学科知识发展角度进行问题链设计,整体、系统地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方式和小学数学课程特点的问题链,激发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得他们能够进行深度思考。
3.提供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链的教学案例
设计好基于小学数学课堂的问题链后,就得对它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上两轮课,对两节课进行比较,看学生的反应如何以及课堂和课后作业展示情况,对自己的课反思总结,为小学数学问题链教学提供一定的建议。


.............................

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链”的特征以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问题
问题是一种吸引人注意力的有可解性(尽管解决有难度) 的不理想状态。①学生的问题大致分为 3 类:显现型问题、发现型问题、创造型问题。②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问题产生于应有状态与现有状态之间的差距,有了冲突,才会发现问题,进而矛盾反映到意识中,我们会去寻求解决方法。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只有发现问题,才会主动积极思考与独立创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不仅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乃至生活的联系,教师如若不给予学生一定的问题情境和思维空间,无利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迁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数学问题
一提到数学问题,有人就会将其与数学习题、考题混为一谈,他们觉得这些习题可以训练技能,可以较快的掌握和巩固知识点。但进行数学思维需要好的数学问题,被题海困住后,学生不再主动提出好的数学问题,这对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甚用处。数学问题,是指那些具有启发性的、本原性的、触及数学本质、能够在教学中起统帅作用的问题。
...........................

二、理论基础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1.“最近发展区”与“支架式教学”
前苏联(发展)心理学家列夫· 谢· 维果茨基(L.S. Vygotsky)针对当时自然科学取向的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取向的心理学研究之间的尖锐矛盾,提出从新的视角进行科学和严格客观的研究。他认为一旦人融入到文化产物、活动和概念之中,低级生物性功能便重组为新的、人类所独有的心理系统。①二语习得界习惯称之为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 or SCT)。
狭义的社会文化理论,即 Vygotsky 社会文化理论主要包括中介、控制、内化、最近发展区、搭手架、私语/ 内语、活动理论以及心理发展研究方法等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八个命题。③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即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Vygotsky④将其定义为“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指在成人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内和国外存在着大量应用ZPD理论的研究,但是有一定差别的。国外将最近发展区理论用于研究师生改错、同伴合作学习、互动中的负面反馈、石化现象等活动,重点观察的是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国内的重心是教学,将最近发展区理论与支架式教学结合,研究教师如何发挥他们的引导作用。
这种支架式教学的要点在于:首先,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活动;其次,教师指导成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地位,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⑥教师常常在学习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时使用到教学支架,需要保证提供的支架始终使学生处于最近发展区内,但教学支架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这样才能更好地形成学习者的认知冲突,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得到发展。
..............................

第三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问题链教学初探 ....................................... 55
一、教学实践的总体设计 .................................... 55
(一)教学实施的设计............................. 55
(二)研究方案设计 ................................ 55
第四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与改进 ............................................... 74
一、教学方案再设计 ..................................... 74
(一)优化教学设计理念 ................................... 74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 74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93
一、研究结论 ........................................ 93
(一)问题链教学有其独特意义 ................................ 93
(二)问题链设计有其独特原则 ..................................... 93

第四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与改进

一、教学方案再设计
(一)优化教学设计理念
导入环节安排引入性问题链,借助小棒,让学生自行探索,感受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的过程,初步感知多边形。大概是:一根小棒能围成图形吗?再给你一根小棒,你能搭出什么图形?不改变前两根的位置,再给你一根小棒,你能搭出什么图形呢等等。在巩固环节注重对易错点的讲解,多安插诊断性问题链。扩展部分要多给予学生想象空间,多边形不是只有在书本上才有,生活中到处都是多边形。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在两年多的学习和研究中,“问题链”教学是“永恒”的主题。文章首先,对相关资料进行较为细致的整理后形成综述,至此,对问题链教学有了初步理解;其次,分析了问题链教学现状,提取了问题链的特征,开始慢慢揭开问题链教学的面纱;再次,寻找到了理论基础,对问题链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提出了问题链教学的影响因素和原则;然后,在对问题链教学有了相对全面的掌握后,对精心选择的课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设计相关“问题链”教学;最终,展开教学实践并反思教学整体情况和问题链设计情况。得到了如下的研究结论:

(一)问题链教学有其独特意义
有研究表明,老师在课堂上问的很多问题,都是管理层面的。大多数主流学校仍然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更有可能采用没有关联性的低阶问题。鉴于21世纪的技术和社会文化环境,教师需要善于安排提出的问题,而不是规定学生应该学什么。为了促进学生的探究,需要提出适当的、有梯度的问题组合。本研究探索了问题链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从整个研究过程来看,问题链教学不同于一般化的教学设计,它有着独特的意义。
其一,课堂教学效果甚佳。这两节课,相比于收集到的一些相同课例还是有很多亮点的,提出的问题既新颖又有层次。不论是从课堂表现上来看,还是从课后作业上来看,这次问题链教学的实施效果还是不错的。
其二,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在实习生活中观察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还是填鸭式的教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问题链教学给出了较好的解决方案,帮助教师搭建脚手架,让学生像爬楼一样一层一层的深入思考。
其三,教师得到专业发展。不论是前期的收集、整理和归纳相关研究信息,还是后期的统筹、设计和实践问题链教学,都能切实地得到不同方面的专业锻炼。从量的增加到质的飞跃,教师专业能力有了较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